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数学教育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数学教育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6-28 10:55:51 | 点击:3945

周向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证明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想与谢尔盖耶夫(Sergeev)猜想,研究成果被写入《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数学的发展:1950—2000》,被认为是“数学发展的亮点之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省身数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项。

周向宇(右一)在科普活动中与听众互动。谢少芬供图

周向宇(右一)在科普活动中与听众互动。谢少芬供图

【院士访谈】

他是享誉中外的数学家。他证明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想与谢尔盖耶夫(Sergeev)猜想,研究成果被写入《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带领团队解决了最优L2解析延拓问题以及乘子理想层的强开性猜想等,被誉为继华罗庚、陆启铿后,中国多复变学派第三代传人。

他同时是活跃在大中小课堂的科普工作者。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所在的一周,他做了4场科普报告。从春晚魔术谈起,他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数论、代数运算、无穷与极限的思想,复原了西周数学家商高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旁征博引地说明古代数学与国学、语言、文化等的联系与影响。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作为一位数学家,他如何兼顾科研与科普?6月初,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周向宇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研究

记者: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下您的研究领域?

周向宇: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应该对复变函数不陌生。顾名思义,单复变函数是研究一个复变量解析函数的性质,多复变函数则是研究多个复变量解析函数的性质。

大多数单复变函数中的结果,无法平行推广到多复变函数的情形。那么,经典问题有什么新提法、新形式,多复变又有什么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与其他领域有什么联系,这正是多复变函数要研究的。上世纪50年代,华罗庚先生创建我国多复变函数论学科。他在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建所大纲中就提出,创建自主的数学研究。

记者:华罗庚先生是您导师陆启铿院士的导师?

周向宇:对,陆先生是华老1950年回国后带的第一位研究多复变的学生。1985年,我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读研究生,陆先生给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华老的《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华老凭借该工作获得了我国首届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也奠定了我国多复变研究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后来,华老和陆先生合作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调和函数的文章,从而在典型域上建立了调和函数的完整理论。华老、陆先生是多复变与复几何交叉领域的国际先驱,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

记者:您当初为何选择多复变函数这一研究领域?

周向宇:布尔巴基学派认为,多复变函数论是现代数学最深刻、最困难的理论之一。华老和陆先生在该领域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全国都在宣传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的事迹,鼓励大家勇攀科学高峰。这几位科学家都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都研究复分析或其在数论中的应用。那时,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一流数学研究。后来读研究生时要选导师,我想,要做就做最前沿的研究。多复变函数难度比较大、门槛比较高、交叉性比较强,是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我对复变函数有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选了做多复变函数的陆先生作导师。在他的帮助下,我得到了严格训练,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年攻克一道世界难题

记者:扩充未来光管猜想是您的成名作之一,但这应该是一个物理学问题?

周向宇:扩充未来光管猜想源自量子场论,一些有物理学意义的命题都基于这一猜想。该猜想陈述很简单,称扩充未来光锥管域是一个全纯域,也就是说,由未来光锥复化而成的管域在复洛伦兹群作用下扩充生成的区域上,存在解析函数不能解析延拓出去,是一个多复变函数的解析延拓问题,被苏联《数学百科全书》列为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博戈柳博夫学派和怀特曼学派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量子场论及希尔伯特第六问题时提出这一猜想,不少国际一流数学家尝试研究过该问题。该猜想还与关于规范场的千禧年问题有联系。在陆先生推荐下,1990年我博士毕业留所工作后,带着这一问题应邀前往苏联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访问。

记者:这是您耗时最久的一道题吧?中间想过放弃吗?

周向宇:耗时比较久,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越研究越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起初,对于这一猜想我甚至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不断提问、思考,发现不同领域间的奇妙联系,再到拆解、逐段证明,终于在1997年解决了这一问题。证明的一个关键是用到“伯格曼-华核”及华派矩阵技巧。正如陆先生所言,“这一招如果不是华学派的弟子是难以想到的”。这反映了华老、陆先生工作对我的长期影响。

记者:后续您又做了什么工作?

周向宇:我又带着学生解决了最优L2延拓问题,以及乘子理想层的强开性猜想。它们都是多复变领域的核心问题。受华老的影响,我们自主走出一条路,从研究最优L2延拓问题入手,发现了与前人显式函数法不同的待定函数法,并建立了关于待定函数的常微分方程以求解待定函数,使得此前“大海捞针”式地寻找最优延拓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吹田(Suita)猜想等一批问题。正是有了对最优L2延拓问题的探索,我们得以找到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路径,解决了被认为“相当难以企及的”“核心的”强开性猜想。

从事基础研究要“坐得住”

记者:在您看来,基础研究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周向宇:庄子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基础研究的一个出发点是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望,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创建科学知识体系,不一定是为了实用目的,甚至并无实用背景。它们表面上看可能与现实世界联系不明显,貌似“无用”,但其奇妙的价值便在于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即可能在日后有着神奇的应用价值。比如,芯片制造离不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而这背后正是基于“无用之用”的布尔代数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复变函数属于基础数学,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骨架”,对促进数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博戈柳博夫建立关于多复变解析延拓的“劈边定理”,以此发现具物理意义的“色散关系”。扩充未来光管猜想是“劈边定理”的深化。

科学研究不仅要做“有用之用”的“显功”,也要做“无用之用”的“潜功”。一个国家若只重视“有用之用”而忽视“无用之用”,是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的。纵观世界科技强国,都非常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记者:就您的经验而言,做基础研究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周向宇:所里前辈都说我能“坐得住”。做基础研究,这点很重要。“坐得住”就是要不怕困难,不受外界影响,持之以恒地做研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乐于思考。我从小就喜欢自学,初中时就把高中数学学完了,甚至把大学数学的有些内容也自学了。我遇到问题乐意自己琢磨、思考,也时常自己提一些问题来钻研。即使有些题有答案,我也经常不去看答案,喜欢自己琢磨,有时候还会发现跟答案不一样的做法,比较享受这种过程。做数学有个特点,随时可以思考。

这对我后来从事数学研究也起到关键作用,我做的很多东西都是长期思考的结果,包括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和猜想,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才解决的,我觉得这个过程挺有意思。

了解数学史有助深化认识

记者:近年来,您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史研究上,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

周向宇:我们到一个单位,门卫通常会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们称其为“门卫问题”。对于一个学科也是这样的。从事一个学科的研究,不仅要了解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历史,知道它的源和流,这有助于深化对学科的认识。

华老提出了“数学宜横贯纵通”的理念,就是说,学习、研究数学应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来龙去脉、源与流、根与本。比如,研究多复变函数,就要看它的起源、流向,它跟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记者:您做数学史方面报告时,喜欢举数学院院徽的例子,能否给我们讲讲?

周向宇:我们数学院院徽由勾股定理的证明而来。过去在接待外单位来访时,我为了将院徽的意思解释清楚,查了大量资料,也经过长期的思考,发现《周髀算经》记载的商高与周公的对话中,已蕴含商高对一般勾股定理的完整证明,不仅仅是知道“勾三股四弦五”这个特例。

这些年来,做科普报告,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复原商高对勾股定理的美妙证明,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同学明白,商高证明了勾股定理,其证明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包括折矩、“既方之”“环而共盘”、积矩等思想。

中国传统数学应进入学生课堂

记者:您在科普工作中经常提到春晚魔术这一案例,这其中也蕴含了古代数学思想吗?

周向宇:对。今年春晚舞台上,魔术师表演的扑克牌魔术让大家感觉很神奇,其实背后是中国古代创建的同余思想与理论。这源于推历时产生的“上元积年”问题及《周易》的揲蓍法,主要包括“物不知数”问题和韩信点兵问题等,可以用孙子的“神机妙算”、秦九韶的中国剩余定理来求解。

中国传统数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仅有人文方面的,还有数学方面的。中国古代数学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对华夏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也在精神文明,如国学、语言、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数学理应进入大中小学的课堂。

记者:那您觉得应该怎样开展数学教育?

周向宇:我做科普时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只讲做题套路,不讲源头与原理。我对一道题印象深刻,当要求阴影部分面积时,其实利用折矩原理可以一秒钟出答案,但是老师却说这难倒了班里大多数人。

数学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我们学好数学,是为了将来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而不是把其当成升学工具。

华老很早就提倡通过数学竞赛选拔人才,但是这与升学无关,而是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这个过程选拔培养人才。我们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

致青年科技人才

我常跟学生说,做研究,应注意“学、问、思、答”。“学”不仅仅指读书、读文献,还要听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及讨论班,与同仁交谈交流。要做到读中学、听中学、谈中学、见中学,了解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问”是指做学问,又学又问。问别人、问自己,甚至不耻下问,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张载说:“学则须疑。”学习要有质疑精神。觉悟是思考的过程与产物。“思”是指有了疑问,就得思考,去疑解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思考,不断生疑、提问,对疑问又学又思,直至觉悟。“答”是指提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解答。应有答的强烈欲望。有了觉悟,及时记录,积少成多,以求新致知。

做研究,不断践行“学、问、思、答”,理应有收获。

——周向宇

(记者 姜 靖)

(责编:郝孟佳、李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全党上下针对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但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反映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也能看出违规吃喝“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

东南西北中——暑期研学去这里 “课本里的大千世界”系列海报之建筑篇

  编者按:  从江南水乡的诗意建筑,到西南边陲的绚丽民族风情;从丝路驼铃的历史回响,到百年学府的智慧之光,再到红色热土的峥嵘岁月……当书本里的方块字变成眼前的实景,知识便有了温度。这个暑假,我们推出“课本里的大千世界”...

2024
06/28
10:55
浏览量: 39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