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李华梅: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李华梅: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8 15:34:18 | 点击:381

李华梅(右)正在为村民量血压。虞娟/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虞娟 李林

初冬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石板桥村的卫生室灯火通明,李华梅正忙着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一直忙到八点多,村民们陆续下地干活,李华梅才停歇下来。“地里农活不等人,要对上乡亲们的作息时间,健康管理都在大清早进行。”李华梅说。

李华梅是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大崇乡石板桥村的一名老村医。1974年,刚满17岁的她因热心好学的品质和“高中生”的学历被推选去学医。学成后,她便一直在石板桥村担任乡村医生。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50年来,李华梅在最基层的医生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凭借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扎根农村,持续守护村民健康

石板桥村是雪峰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也是李华梅出生的地方。

1974年,17岁的李华梅还是公社的一名幼师。凭借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活泼热情的性格,她在工作中备受好评。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周基达和村干部一起找到李华梅,告诉她村里要办卫生室,希望她能去进修学医,为乡亲们服务。年轻的李华梅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提议,学医归来正式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那时正值知青下乡插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时期,村里选出了很多知青和民兵去修建八面山水库,需要一名医生随行保障大家的健康,李华梅义不容辞地接过这份艰巨的任务。她每天背着医药箱飞奔辗转在黄沙漫天的施工工地,为干活受伤的乡亲们包扎换药。

后来,李华梅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大崇卫生院工作的下放知青黎可华。当知青返城政策放开,知青们陆续回城,李华梅也有机会跟随爱人回到城里。但一想到被公社推选去学医的初衷,她毅然放弃了回城的机会,选择和爱人一起留在村里,继续当起了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这一守便是50年。

一心奉献,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乡村医生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其工作任务繁重多样。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李华梅不断学习进步。这些年,她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取得乡村医生任职证书的执业医生。

为村民免费量血压、开药方、打点滴是她的日常。碰到家庭困难的患者,李华梅还自掏腰包为其免去医药钱。遇上年迈的孤寡患者,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也总是毫不犹豫地背起医药箱上门诊病。她还自己动手研制中草药,尽量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提起李华梅,村民们都说:“李医生是个一心奉献、不计回报的好人。”

遇有突发事件,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最可靠的医疗救助力量。有一年下大雪,李华梅接到村民杨爱莲打来的电话,说老伴忽然肺气肿发作,呼吸困难,不能吃饭,无法平睡。情况紧急,面对厚厚的积雪,李华梅只身背着医药箱徒步行走3公里赶到患者家中诊治,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作为村医,她曾为方圆十里八村接生过上千人。面对意外情况她都能冷静处理,最终化险为夷。

新冠疫情期间,李华梅依然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基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今天没有哪里不舒服吧?明天我会继续过来给你们量体温。”……李华梅每天都要跟村民沟通,实时关注是否有发热情况、有无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并将信息及时上报。“我们作为村医熟悉村民的情况,配合上级部门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诊服务,能够更好守护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李华梅说。

按时随访,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行医50年,李华梅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石板桥村有267名高血压病人、95名糖尿病病人、17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对这些特殊病人,李华梅按时随访。对年纪较大、不能行走的病人,她会主动上门送医送药;对准备生育的对象,她随时上门发放叶酸;对年满6个月的儿童,及时通知其家属带上孩子到卫生室量身高、测体重、测血红蛋白,发放营养包,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居多。谁家老人身体不好,谁家老人有什么慢性病,谁家需要特殊照顾,李华梅心里都有一本账。每次出诊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李华梅背着医疗箱翻山越岭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根本无法计算。“我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了,虽然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的笑脸,所有疲劳就会一扫而空。”李华梅说,“人间自有千般苦,唯有行医难,能用简单设备成功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就是我们乡村医生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

50年来,李华梅的足迹遍及石板桥村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健康永远是李华梅最牵挂的,她深爱着这片用双脚丈量过的热土。“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但是只要在这个岗位一天,我依然会全心全意为村民当好健康守护人。”李华梅说。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全党上下针对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但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反映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也能看出违规吃喝“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

东南西北中——暑期研学去这里 “课本里的大千世界”系列海报之建筑篇

  编者按:  从江南水乡的诗意建筑,到西南边陲的绚丽民族风情;从丝路驼铃的历史回响,到百年学府的智慧之光,再到红色热土的峥嵘岁月……当书本里的方块字变成眼前的实景,知识便有了温度。这个暑假,我们推出“课本里的大千世界”...

2025
01/18
15:34
浏览量: 38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