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夫妻俩帮扶20多名留守儿童_

夫妻俩帮扶20多名留守儿童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8 11:10:09 | 点击:283

原标题:“的姐”曾信华与丈夫十多年来坚持践行雷锋精神(引题)

夫妻俩帮扶20多名留守儿童(主题)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崔曜 实习生 何凝青

曾信华(右)和丈夫张瑞平为李睿(化名)小朋友送去新衣服。(受访者供图)

“你好,欢迎乘车!”11月24日,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曾信华如往常周末一样,穿梭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周末出行市民游客多,本来可以多跑几单的曾信华却在下午两点提前交班,随后来到沙坪坝区井口镇,看望一位名叫孙孟兰的患病乘客。

定期接送行动不便的乘客

4年前的一次偶遇,让曾信华与行动不便的孙孟兰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孙孟兰到医院看病坐了我的车,看到她行动不便,我就多问了几句她的情况。”曾信华了解到,60多岁的孙孟兰是涪陵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双手双脚关节变形严重,丧失了劳动能力,行动能力也受限。

为了治病,孙孟兰在沙坪坝区井口镇租了一间小房屋,去医院的时候自己打车。曾信华非常同情孙孟兰的遭遇,不仅没有收她车费,还搀扶着她去医院帮忙拿药取号。后来曾信华和丈夫张瑞平决定定期送孙孟兰去医院,还帮忙做家务。

“孙大姐,我们来送你去医院了。”曾信华和张瑞平来到孙孟兰家。

“小曾你们快进来坐,我去给你们倒杯水。”孙孟兰边说边颤巍巍地走向厨房。“不用啦,孙大姐,您先坐下休息,你家里还有点乱,我们先简单帮你整理下。”曾信华上前轻轻扶住孙孟兰坐下。

夫妻俩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卫生,又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拭着家具和窗户……做完家务后,张瑞平开车送孙孟兰去医院,曾信华在一旁陪伴。

1992年,曾信华和张瑞平成为重庆市最早的一批出租车驾驶员,开过奥拓、夏利等出租车。曾信华因为车技好人心善,被身边的人称为“热心‘的姐’”。2013年,重庆市“雷锋的士”志愿服务队成立,曾信华成为首批队员之一。从业32年,她与丈夫约定:免费接送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的患病乘客。

爱心送考结缘志愿服务

除了做一个热心“的姐”,曾信华还热衷参加志愿服务。

“本来我对志愿服务没有什么概念,但十几年前一次爱心送考改变了我的观念。”曾信华回忆说,2007年她第一次参加爱心送考。“当时也是被推荐来参加,对志愿服务并不了解,行业协会也只是对我们进行了简单培训,告诉我们志愿者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

送考当天,曾信华带着牛奶、面包、香蕉、巧克力、鸡蛋在约定好的地点等着4名考生。送考结束后,曾信华只当是结束了一次工作,后面一个意外的电话却打动了她。

“曾阿姨,谢谢你送我们参加高考,原本我还有点紧张,看到你这么和蔼可亲,我一点儿也不紧张,这回考得还不错。”一名学生告诉曾信华,“我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比预计分数多40分。”

“娃儿的一番话,是我想把志愿服务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举手之劳也可以被铭记。”曾信华称,此后她更积极投入志愿活动帮助更多人。

“雷锋的士”司机要成为行业标杆和表率

多年前,曾信华去江津区西城小学参加一个志愿活动,在人群中注意到了一位面色苍白、个子瘦小的女孩。

曾信华得知,这位女孩叫刘煦(化名),母亲去世后,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寄宿在姑姑家。作为一名母亲,曾信华心疼女孩从小就没了妈妈,夫妻俩决定长期帮扶她,经常买些衣服、书籍送给刘煦。后来刘煦考上大学,放假回重庆时也会来跟夫妻俩叙旧。

今年春节,曾信华、张瑞平回老家江津过年,看到一个名叫李睿(化名)的小男孩穿得非常单薄。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在外打工受伤后,行动不便,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家。

曾信华打开汽车后备厢,把给亲戚家小孩准备的羽绒服拿出来,给李睿穿上。许久没有穿过新衣服的李睿非常高兴。“当时看到这个孩子一个人有些郁郁寡欢,他穿上新衣服后的笑容,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表情。”

夫妻俩决定,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帮扶孩子。“现在孩子还小,我要经常给他买衣服、书籍,今后他大一点,张瑞平还要教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曾信华说。

十几年来,曾信华夫妻帮扶了20多名留守儿童,有的学业有成考入大学,还有一部分孩子进入高职院校也学得了一技之长。有些孩子回重庆时还会请曾信华吃饭,以表达感激之情。

“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我们‘雷锋的士’司机更要成为行业的标杆和表率,更好地服务乘客、贡献社会。”曾信华表示。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全党上下针对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但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反映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也能看出违规吃喝“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

东南西北中——暑期研学去这里 “课本里的大千世界”系列海报之建筑篇

  编者按:  从江南水乡的诗意建筑,到西南边陲的绚丽民族风情;从丝路驼铃的历史回响,到百年学府的智慧之光,再到红色热土的峥嵘岁月……当书本里的方块字变成眼前的实景,知识便有了温度。这个暑假,我们推出“课本里的大千世界”...

2024
11/28
11:10
浏览量: 28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