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中国大黄鱼之乡”唱响“海洋牧歌”

“中国大黄鱼之乡”唱响“海洋牧歌”

来源:中新网 | 时间:2024-07-22 14:44:10 | 点击:4311

中新网宁德7月18日电 (林榕生 余汕康)蓝天下、碧海上,阡陌纵横的新型塑胶深水网箱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海域紧密相连,一幅“海上田园、多彩渔村”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

蕉城区三都镇秋竹村养殖户曾祖光说,原来的小网箱统一换成了深水大网箱,容积率扩大了三倍,养殖密度下降、鱼病明显减少,大黄鱼的产量、品质和价格都显著提高。

2022年9月21日,“中国大黄鱼之都”宁德市迎来黄鱼丰收。(资料图)吴允杰摄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蕉城区三都澳官井洋,是中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性产卵场,至今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黄瓜叫,渔民笑”的歌谣,蕉城区也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乡”。

官方数据统计,2023年,蕉城区大黄鱼养殖产量6.51万吨,产值25.52亿元(人民币,下同),产销量占全国80%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0亿元。

然而,曾经的三都澳,因盲目扩张,一度陷入“无证、无序、无度”的状态,不仅海面脏乱、水质污浊,且渔业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

2018年,蕉城区在三都澳海域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守护蓝色“粮仓”,清退渔排28.19万口、贝藻类6.2万亩,清理海漂垃圾60996.47吨、泡沫浮球223万个。

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表示,累计投入9.8亿元,通过“全面清”“规范养”“依规管”,有力重建了海洋养殖秩序、重塑了海洋生态格局。

综合整治显现多重效应。三都澳海域生态加快修复,销声匿迹近30年的中华白海豚频繁出现在三都澳海域,小天鹅、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候鸟又回来了;管海用海走上规范化轨道,通过海域权属分置改革,厘清解决了海域归谁所有、谁来使用、怎么使用等关键问题,从源头上规范养殖秩序;养殖效益得到全方位提升,到2023年底整治后养殖产量提高27.3%、产值提高49.2%、渔民收入提高40.9%。

对此,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海上养殖基地负责人宋向国感受颇深。他说,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强、空间更大,公司的大黄鱼年产量由原来的6500吨提高到8500吨。

2022年9月21日,“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宁德分会场宁德大黄鱼捕捞季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活动中,渔民捕捞大黄鱼。(资料图)吴允杰摄

产业进无止境。当前,蕉城区全力实施“国鱼计划”,依托三都澳得天独厚的资源,通过提质养殖、做深加工、拓宽市场、打响品牌,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持续铸链成群,用产业擦亮“国鱼品牌”。

走进位于蕉城区飞鸾镇梅田村的大黄鱼产业园,可见周边配套设施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工程建设临近尾声,二期、大黄鱼主题博物馆和商业街等前期建设同步推进。

大黄鱼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近50亿元,总规划开发建设海产品交易中心、大型冷链冷库、海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等海洋经济产业设施,以及大黄鱼博物馆、星级酒店和餐饮商业街等服务配套设施,打造形成智慧型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平台。目前,该园区已入驻水产企业16家,11家企业投入生产。

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蔡述夏称,他们去年7月签约,9月便入驻园区,园区的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水路交通便利,给水产企业带来了一次发展与壮大的机会。

渔业种苗是海水养殖的“芯片”。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水养殖条件,宁德人围绕小鱼苗做起了大文章,建成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发“宁芯”系列育种芯片,年培育大黄鱼苗10亿尾以上,育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鹏带领团队运用芯片和大数据技术,破解大黄鱼的基因密码,展开大黄鱼育种“芯”技术攻关。

徐鹏表示,给大黄鱼出“考题”、用芯片检测“优等生”,把基因大数据技术用在了鱼的身上,只为找到那尾“最优秀”的抗病大黄鱼;大黄鱼育种从“芯”出发,推动大黄鱼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盈“蓝色粮仓”。

耕海牧渔,渔歌嘹亮。如今,三都澳已是世界上最集中的水产养殖中心之一,宁德大黄鱼产量连续9年居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之首。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海湾美景,也吸引着四方游人纷至沓来。2023年,蕉城区海上旅游人数达6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亿多元。

何必良表示,蕉城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实施“国鱼计划”,精心耕耘“海上牧场”,努力让“蓝色粮仓”越来越充盈、“海洋牧歌”越唱越嘹亮。(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软”“硬”兼备 “两重”建设再提速

  截至目前,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覆盖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两重”不只关乎重大工程项目,还与民生紧密相联。为了破解“小小孩”的照护难题,...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2024
07/22
14:44
浏览量: 431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