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关于肿瘤治疗方法的这些传言可信吗

关于肿瘤治疗方法的这些传言可信吗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7-09 11:28:43 | 点击:3950

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断发展,医生获得了更多治疗肿瘤的新“武器”。同时,化疗、手术、活检等传统诊疗方法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不少关于肿瘤治疗方法的传言。“做化疗反而会使癌症病情发展更快”“手术或活检会让癌细胞在体内扩散”“‘饥饿疗法’能抗癌”……这些说法让不少患者对目前普遍采用的癌症诊疗手段产生怀疑,从而轻信所谓的“偏方”。针对上述传言,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传言一:化疗会加速癌症发展

专家回应:规范合理应用化疗,能显著抑制癌细胞增长

化疗一直以来都是对抗恶性肿瘤的关键手段。近年来,一种颇具争议的观点声称,化疗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癌症,反而可能加速病情发展。

对此,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于海鹏说,规范、合理地应用化疗,能显著抑制癌细胞增长,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由于癌细胞的增殖速度远超正常细胞,因此,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显著高于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于海鹏说。

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寻找减轻化疗副作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辅助使用生长因子和其他支持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贫血、感染等问题。

同时,随着精准医疗时代到来,化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如在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使医生能选择对患者最有效的化疗药物组合,进一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减少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于海鹏认为,目前化疗正朝着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方向发展,给患者带来更高的生存机会和更好的治疗体验。

传言二:手术或活检会促进癌细胞扩散

专家回应:多重预防措施使扩散影响微乎其微

手术和活检是两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它们有助于明确诊断结果,是许多癌症患者治疗方案中的关键环节。然而有些人认为,手术或活检操作可能会促进癌细胞在体内扩散。对此,于海鹏说,多项研究表明,手术和活检对癌细胞扩散的影响微乎其微。

首先,癌症的转移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入侵周围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在远处器官定植并生长。“即使在手术或活检过程中,极少量癌细胞有可能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但绝大多数癌细胞会在循环中死亡。”于海鹏说。

其次,现代医学在手术和活检操作中采取了多重预防措施。比如在活检中精确引导,使用套管针,以最大限度降低肿瘤扩散、转移的风险。“对于局限性肿瘤,手术切除往往是根治性治疗的首选。这会显著提升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于海鹏介绍,任何医疗操作都有其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或活检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是否合适,包括癌症的类型、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

传言三:“饥饿疗法”能抗癌

专家回应:限制营养摄入会削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

“饥饿疗法”作为抗癌“偏方”流传已久,它强调通过限制营养摄入“饿死”肿瘤细胞。“虽然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样,其生长和分裂都依赖于营养物质和能量,但人体代谢调节系统复杂,简单的饮食限制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于海鹏说,癌症治疗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个体化的医疗方案和全面支持,包括营养管理。

癌症患者的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肿瘤细胞具有异常代谢途径,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营养资源。“这意味着即便患者减少食物摄入,肿瘤细胞依然能找到方式获取所需养分,甚至可能通过分解患者自身的健康组织来维持其生长,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和肌肉流失。减少营养供给,肿瘤细胞会抢夺正常器官组织的营养供其自身生长。这样可以说是‘杀敌一百,自损三千’。”于海鹏说,营养不良不仅不会饿死癌细胞,反而会削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他们对化疗、放疗等标准治疗的耐受性和响应性,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于海鹏介绍,真正的饥饿疗法,在医学领域是指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或介入治疗中动脉栓塞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肿瘤为了生长和扩散,会刺激新血管生成,形成自己的血液供应网络。通过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或介入栓塞方法切断肿瘤的血管供应,可以使肿瘤无法获得更多养分继续生长,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介入栓塞方法已经被证明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如肝癌、肺癌、肾癌等)中有效,并且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责编:孙红丽、杨迪)


【作者:陈 曦】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软”“硬”兼备 “两重”建设再提速

  截至目前,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覆盖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两重”不只关乎重大工程项目,还与民生紧密相联。为了破解“小小孩”的照护难题,...

既干净又干事 方显好作风

 既干净又干事,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是人民群众衡量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

一次耗时28分钟的特殊重点旅客转运

  “按《铁路客运服务作业标准》,非标辅助器具必须更换车站统一轮椅。可上个月有位坐自制推车的特殊重点旅客(需依靠辅助器具行动的旅客)直抹泪:‘这推车跟了我10年,轮轴我熟得很,换个新的反而不安全!’”  6月29日,送走...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应届毕业生李乐与中兴通讯成功签约。在他看来,能够顺利签约并非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而是“雨润苗生”后的“水到渠成”。  研二时,李乐加入中兴通讯设立在校园内的“兴人类...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2024
07/09
11:28
陈 曦
浏览量: 395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