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30 13:18:13 | 点击:359

■吴灵捷

人类作为唯一拥有复杂语言系统的生物,声音早已成为个人的“专属名片”。声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交流工具,更是承载情感、性格甚至健康密码的“有声DNA”。然而,全球嗓音健康调查数据却拉响警报:教师群体嗓音障碍发生率超过65%,客服人员声带异常比例达52%,儿童嗓音问题年增长率突破4%。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73%的受访者将声音嘶哑视为“职业勋章”,主动就诊率不足12%。当声音嘶哑成为职业用嗓者的“标配”,当清亮的童声逐渐被“烟嗓”取代,我们不得不正视:嗓音健康正成为现代人亟需补上的一堂“声”命必修课。

久治不愈的咽炎或是喉癌预警

解码我们的“声音工厂”,那真是一场从呼吸到共鸣的精密协作。我们的呼吸系统如同风箱,通过腹式呼吸,肺与横膈膜、肋间肌协同运作,产生稳定气流,并推动气流振动声带。我们的声带如同琴弦,这对仅15毫米至25毫米的黏膜组织,每秒可振动80次至1500次。

我们的咽喉、口腔、鼻腔则如同天然混响室,通过口腔和咽腔形状的改变实现音色变化,可以塑造出千人千面的独特音色。研究表明,专业配音演员可调整共鸣腔比例,模拟出200余种不同音色。

此外,舌、齿、唇如同调音师,发音咬字时,舌、齿、唇的精准配合,将气流“雕刻”成清晰的语言符号,塑造成特定语音。普通话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形成,正是这套生物“雕刻”系统的杰作。

当这个精密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引发一系列声音危机,包括声带“过劳肥”会长息肉、小结,如同声带上出现老茧,这是不少教师、主播的职业病。在感冒后过度发声则可能引发声门“生锈”,导致急慢性喉炎,让声带红肿如熟透的草莓。喉返神经“断联”的声带麻痹患者则如同失去琴弓的小提琴,甲状腺手术后如果声音嘶哑,就要警惕这种情况,及时就医。

此外,咽炎也可能是一种致命警报。要知道,喉癌在吸烟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常人高15倍,它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咽炎,未引起足够重视。

嗓子总不舒服?可能是枕头不对

嗓音也有“健身房”,三大攻略教你科学用嗓。

■攻略一:能量管理法则

参照“黄金用声”公式:音量≤环境噪音+10分贝,一般日常交流的音量为60分贝,室内教学场景中的音量为65至70分贝,要避免音量超过80分贝,后者相当于地铁进站的声音。每天连续说话不超过120分钟。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嗓者可将温盐水装入保温杯随身携带,每15分钟润嗓“充电”。

■攻略二:声带SPA套餐

晨起时,可进行数次气泡音“按摩”,像含水漱口时轻轻发出咕噜声+鼻腔喉腔共鸣训练,即发出“嗯——”音,持续几秒,感受鼻腔喉腔震动。

■攻略三:特殊场景护嗓指南

在超过120分钟的会议“马拉松”中,每45分钟让自己“静音”5分钟,可以用点头、手势等替代说话。连续数个小时KTV狂欢时,应避免冰饮造成“热嗓冷击”,此外,优先选择中音域的歌曲。感冒声音嘶哑时要启动“静音模式”,尽量用文字和动作进行交流,给声带放“病假”。

还要提醒的是,胃酸反流是隐形的“声带杀手”,建议养成“抗反流”生活方式:晚餐七分饱,并实行“211原则”,即2份蔬菜、1份蛋白质食物、1份主食;睡前3个小时禁食;床头或枕头抬高15厘米,可适当垫高床腿;用甘草柠檬水等替代咖啡,肉桂姜茶等代替酒精饮品。

这里再教一个家庭护嗓妙招:通过吹泡泡训练(将吸管伸入一杯水中,深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匀速吹气,在水中吹出泡泡,直到把这口气吹完,可重复数次)等发声游戏进行锻炼,目的是更温和地控制呼吸气流以保护声带。此外,建议每周有半天或一天的时间保持“静音”,用书写、绘画代替语言交流,让声带得到足够休息。

你以为的“保护”可能是伤害

生活中,还有不少自以为在保护、实际在伤害“声”命的行为,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误区。

■误区一:喉咙痛就吃润喉糖

真相:多数润喉糖含薄荷醇,短期有清凉效果但麻痹黏膜,掩盖炎症信号。建议选择含地喹氯铵的医用含片。

■误区二:压着嗓子低声耳语比正常说话更护嗓

真相:压低声音耳语时声带需部分闭合,气流摩擦加剧,对声带的损伤程度堪比喊叫。在失声时应完全禁声,不要勉强压着嗓子低声说话。

■误区三:多喝水就能缓解声音嘶哑

真相:持续性声音嘶哑超过2周需就医,这可能是声带息肉或喉癌早期信号。

嗓音健康管理不是专业人士才要注意的事,而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今天开始,请像护肤一样呵护声带。晨起后用黄金10分钟完成温水润喉、气泡音按摩、鼻腔喉腔共鸣训练。要知道,晨起一杯温水是声带的“精华水”,腹式呼吸是声带的“按摩仪”。科学护嗓,有助于延长健康“声”命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温+高湿 哪些健康风险要防范?

 央视网消息: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那么,具体哪些地方将面临高温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风险呢?  从首次发布的高...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弄不清?  评论区私我,帮您问专家!  辟谣  硬核打假 用 辟谣  不听 不信 不传谣  关注合集【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经过暴晒的矿泉水能喝吗?  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对苯...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超七成受访青年呼吁“自然美”

  防晒衣、遮阳伞、冷白皮——你以为在变美,身体却在偷偷变“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的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

上海:告别黄梅迎高温 (1/5)

  6月29日,小朋友行走在上海外滩。  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上海市当日出梅。上海中心气象台09时0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用脚步守护基层健康 筑牢医共体“防护网”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韩忠超))在乡村的阡陌小道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群手持健康档案、步履不停的“白衣守护者”,正用专业与温情为基层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他们是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17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医务工作...

贵州遵医附院麻醉科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共建专科联盟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罗公印 王海英)近日,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海英教授率队前往赤水市人民医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并与该院手术麻醉科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期间,遵医附院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乡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培训,严把安全筑防线

       每日新闻网讯(田梦华)为深入开展医保专项整治、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清流”行动,提升乡镇药品使用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

到西部绽放芳华|滨州医学院25名“民族团结进步使者”即将出征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唐晓 翟雨晨)6月24日,滨州医学院在荣祥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表彰2025年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为即将出征服务西部的同学们壮行,希望同学们传承滨医精神,扎...

夏天浑身没劲的人,可以吃点它

  到了夏天,不少人容易感觉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动一动还会心慌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缺钾了。缺钾容易影响肌肉,如果牵连心肌或呼吸肌,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这时,可以适当吃点“钾”。  缺钾有...

盛夏时节,多种海鲜集中上市——这样吃海鲜 好吃又安全(健康驿站)

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  盛夏时节,各类生猛海鲜、肥美河蟹集中上市。鲜嫩弹牙的鱼虾、膏满黄肥的螃蟹、肉质紧实的贝类……丰富多样的海鲜美食撩拨着食客味蕾。在沿海地区,海鲜档口、酒家、大排档更是人气火爆。  然而,在享受大自然...

2025
04/30
13:18
浏览量: 3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