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3000米,跑不跑?| 媒体札记

3000米,跑不跑?| 媒体札记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4 13:54:54 | 点击:340

将考核驱动转化为兴趣驱动,让体育成为学生的“快乐源泉”。

最近,有关大学生3000米体测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高校学生都提出了个人看法,多家媒体也发表评论文章参与讨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事的起因,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学生在网上呼吁,希望学校取消3000米长跑测试项目。有学生表示,“尽管目前体育成绩的重要性还未显现,但若未来在保研资格申请或学校评优工作将体育成绩纳入评比,担心自己会因此被拉低竞争力”。但在现实中,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体育素养。据媒体报道,多家大学对在校学生的长跑成绩有所要求。比如,清华大学明确规定:本科生必须测试长跑(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体育课不及格或未通过游泳测试不能毕业。同济大学也有学生表示,学校要求男生完成3000米长跑、女生完成1500米长跑,这个成绩在体育课程中占比为30%。

对此,澎湃新闻的文章《大学生呼吁取消3000米体测,年轻人太“脆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不妨更多组织日常的运动锻炼,加强过程考核,而不是最后‘一考定分数’;也可以补充一些替代运动选项,供学生选择;又或者可以建立健康档案,设立有阶梯度的评价模式。总之,不妨在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更合理的方案。”

《新京报》评论《“大学生呼吁取消体测三千米”,高校该不该听?》则指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面对3000米测试,一些同学有意见是正常的,高校如何对待却很关键……学生是教育的核心、重心,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一味迁就学生。比如对一个老师,一堂课的质量评价,如果只看学生的打分,那么一味讨好学生,布置作业少,给分高的老师,一定会胜出。教育管理者若只听取学生的意见,显然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在教育工作中,一味打压学生意见或者盲目迁就学生想法,都不是科学的做法。虽然每个学生对长跑体测的感受不同,但只要校方规定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有助于年轻人强身健体,就不宜轻易取消。但是,对于一些学生的意见和担忧,校方也应该认真面对,用心倾听,想方设法使相关安排更加人性化。红网的评论文章《体测标准引争议,“脆皮” 大学生如何破局?》就指出:“高校应在强度要求与人性化关怀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真正受益于体育,而非将体育测试视为负担。”

如何将好的想法落实到现实中,让大学生从长跑体测中体会到获得感和价值感,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上游新闻在评论文章《讨论3000米“跑不跑”,不如引导大学生“动起来”》中提到,“大学阶段的体育、体测设置,完全可以打开思路、丰富选项。将考核驱动转化为兴趣驱动,让体育成为学生的‘快乐源泉’,这才是‘体育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体测成了学生心中的“沉重负担”,其正面价值恐怕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校方还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进而消除学生“怕体测”“怨体测”的情况,这才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

光明网则从相关讨论出发,呼吁人们关注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其在评论文章《关注体测,重点不在跑3000米还是1000米》中表示:“保持运动对人的利好无需赘述。无论是体测选择1000米还是3000米跑,如果年轻人不坚持运动,何种程度都很难达标及格,而如果坚持常规运动,则实现相应标准并非难事。归根结底,任何测试都是为了督促大学生们真正运动起来。”

要想办法让大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正如红星新闻在评论文章《讨论“3000米跑”的存废,让大学生不“脆皮”才是核心》中所言,“公众讨论‘3000米跑’的存废,其聚焦点已超越单纯的一项体测科目,本质上是在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精神状态。因此,如何让‘脆皮大学生’强韧起来,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乐于奔跑、运动,才是高校和社会最该研判与解决的问题”。(黄帅)

责任编辑:梁文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温+高湿 哪些健康风险要防范?

 央视网消息: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那么,具体哪些地方将面临高温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风险呢?  从首次发布的高...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弄不清?  评论区私我,帮您问专家!  辟谣  硬核打假 用 辟谣  不听 不信 不传谣  关注合集【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经过暴晒的矿泉水能喝吗?  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对苯...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超七成受访青年呼吁“自然美”

  防晒衣、遮阳伞、冷白皮——你以为在变美,身体却在偷偷变“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的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

上海:告别黄梅迎高温 (1/5)

  6月29日,小朋友行走在上海外滩。  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上海市当日出梅。上海中心气象台09时0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用脚步守护基层健康 筑牢医共体“防护网”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韩忠超))在乡村的阡陌小道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群手持健康档案、步履不停的“白衣守护者”,正用专业与温情为基层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他们是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17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医务工作...

贵州遵医附院麻醉科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共建专科联盟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罗公印 王海英)近日,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海英教授率队前往赤水市人民医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并与该院手术麻醉科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期间,遵医附院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乡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培训,严把安全筑防线

       每日新闻网讯(田梦华)为深入开展医保专项整治、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清流”行动,提升乡镇药品使用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

到西部绽放芳华|滨州医学院25名“民族团结进步使者”即将出征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唐晓 翟雨晨)6月24日,滨州医学院在荣祥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表彰2025年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为即将出征服务西部的同学们壮行,希望同学们传承滨医精神,扎...

夏天浑身没劲的人,可以吃点它

  到了夏天,不少人容易感觉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动一动还会心慌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缺钾了。缺钾容易影响肌肉,如果牵连心肌或呼吸肌,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这时,可以适当吃点“钾”。  缺钾有...

盛夏时节,多种海鲜集中上市——这样吃海鲜 好吃又安全(健康驿站)

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  盛夏时节,各类生猛海鲜、肥美河蟹集中上市。鲜嫩弹牙的鱼虾、膏满黄肥的螃蟹、肉质紧实的贝类……丰富多样的海鲜美食撩拨着食客味蕾。在沿海地区,海鲜档口、酒家、大排档更是人气火爆。  然而,在享受大自然...

2025
03/24
13:54
浏览量: 3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