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一群新农人,围着“这块姜”_村官频道_中国青年网

一群新农人,围着“这块姜”_村官频道_中国青年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0-25 17:05:58 | 点击:344

章浩在姜田里。方盼亮/摄

秋意渐浓,正是白姜飘香之时。在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的南门姜业专业合作社,“小章总”正忙着和工人一起晒姜、制姜,娴熟的手法看上去俨然是一个“老师傅”。

“我们家从祖父就开始种姜,种姜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技艺的传承,也是一份事业的延续。”“小章总”叫章浩,1990年出生的他已有十多年的种姜经验。天门镇是铜陵白姜的核心产区,自古便有种姜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姜,他从小便是跟着祖父和父亲在姜田里长大的,对铜陵白姜一直有着深厚感情。

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乡种姜,希望在延续这份家庭事业的同时,为铜陵白姜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对于儿子的这个决定,种了几十年姜的“章总”章文俊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种姜可是个辛苦活,你好不容易走出了乡村,怎么又回来了?”

“白姜是我们的特色,名气大得很,种姜累是累点,可只要种得好,姜地里照样能有大作为!”看着儿子真诚坚定的目光,章文俊知道,儿子是真心想回到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内心不免有些感动和欣喜。

彼时,章文俊创办的合作社已种植了100多亩铜陵白姜,可从种植、管理到采收、加工,样样都得靠人工。每到农忙时节,章文俊就带着章浩起早贪黑地在姜田里干,一天下来,爷俩精疲力尽。

“人工种姜费时费力,效益还不高。”几年下来,饱尝种姜之苦的章浩开始琢磨,在传承传统白姜种植方式的基础上,怎么才能提高质效?“要不我们用机械代替人工试试?”经过反复考察和分析,章浩建议。

对此,一直坚持传统种植模式的章文俊有些犹豫,可又觉得,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于是陪着儿子四处找院所、找厂家。他们根据铜陵白姜特有的生长习性和环境,先后引进生姜开沟培土机、拔姜机等机械。

“以前姜地开沟都是人工一锄一锄挖出来的,沟宽不均匀,深浅也不一致,拔姜也是要一棵一棵挨个拔,别提有多费力。自从用了机械,无论是开沟还是拔姜,一台机子能抵十多个人工,效果也更好!”引进机械的第一年,章文俊便被机械化的高效率所折服,对儿子也是刮目相看,不仅把铜陵白姜种植规模从100亩扩大到了200亩,更是逐渐把种姜的大任交到章浩手上。

尝到了机械带来的甜头,章浩浑身充满干劲,在采用机械化做垄、培土的基础上,他积极研发应用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降低姜瘟病等病害的发生,还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他还通过地下防空洞保鲜贮藏、温室催芽厂房等科技手段探索白姜保种催芽新途径,并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选育改良白姜新品种,示范推广栽培新技术。

章浩说,在机械化种植和科技化育种的赋能加持下,如今,合作社的白姜种植基地有500余亩,亩产可达4000斤,不仅可带来五六百万元的产值,还带动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就业增收,每年支付给村民的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就有约60万元。

章浩告诉记者,铜陵白姜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去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核心产区天门镇的白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为历年之最,10余家铜陵白姜加工企业和上百户加工作坊分布于此。

事实上,在安徽铜陵,每到种植与收获的季节,一群年轻“新农人”都在为白姜产业而加倍辛劳,为“这块姜”赋予了更多活力。

风味各异的白姜加工产品、干净整洁的白姜制作厂房、造型独特的白姜耕作农具、装裱精致的白姜书法作品……在位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村的佘家贡姜厂,眼之所见处处充满白姜元素,仿佛走入一个独特的铜陵白姜世界。

“铜陵白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闻名于世,不仅风味独特,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80后金如林是佘家贡姜厂的负责人,也是铜陵白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告诉记者,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曾在宋明清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素有“中华白姜”的美誉。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中,铜陵白姜形成了包括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荫等独具特色的栽培技艺。

“铜陵白姜的加工,从清洗浸泡到分级腌制,再到最后的检验入库,共有十多道程序,制作技艺精密且复杂。”近年来,金如林在大通镇流转了百余亩土地作为姜厂的种植基地,坚持传统种植技艺和祖传制作工艺,不仅保留姜的传统风味,又达到了现代人的口感需求——脆嫩爽口、口感清新,让人们在品味生姜中感受姜的芬芳。

目前,佘家贡姜厂已开发出6大系列20多个品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姜文化,他还投资了200余万元创办佘家贡姜书法院和佘家贡姜非遗馆。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铜陵白姜种植和加工技艺,还能通过书画家的作品近距离感受铜陵白姜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样怀揣着对铜陵白姜的热爱而返乡的90后胡婷婷习惯称自己是“姜四代”,她家从曾祖父一代就开始种姜制姜。但是她在坚持传统种植加工技艺的同时,从文化创意的角度“重构”白姜产品,把农产品做成艺术品。

“我就是吃着铜陵白姜长大的。”胡婷婷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展览设计工作。2018年,她听闻家乡传统的白姜种植技艺后继乏人,便带着从事新媒体工作的爱人程陵一起回到铜陵,借力互联网和文创设计,创立了“山礼文化”品牌,寓意铜陵白姜是出自“山里”的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白姜分为白露节气前后收获的两种,我们配以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包装,让白姜产品更像是一份精美的礼物。”胡婷婷介绍,他们带着这些被赋予了文创特性的铜陵白姜参加了百余场会展,通过交流、推介,逐渐将不少初尝者发展成铜陵白姜忠实粉丝。近年来,他们还依托乡村会客厅,推出包括金姜养生汤、姜芦牛肉丝、姜丝黄瓜条等十多个菜品的白姜宴。

让她欣慰的是,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的队伍中,青春身影在广袤姜田里绽放光芒。

方盼亮 吴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温+高湿 哪些健康风险要防范?

 央视网消息: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那么,具体哪些地方将面临高温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风险呢?  从首次发布的高...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弄不清?  评论区私我,帮您问专家!  辟谣  硬核打假 用 辟谣  不听 不信 不传谣  关注合集【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经过暴晒的矿泉水能喝吗?  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对苯...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超七成受访青年呼吁“自然美”

  防晒衣、遮阳伞、冷白皮——你以为在变美,身体却在偷偷变“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的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

上海:告别黄梅迎高温 (1/5)

  6月29日,小朋友行走在上海外滩。  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上海市当日出梅。上海中心气象台09时0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用脚步守护基层健康 筑牢医共体“防护网”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韩忠超))在乡村的阡陌小道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群手持健康档案、步履不停的“白衣守护者”,正用专业与温情为基层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他们是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17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医务工作...

贵州遵医附院麻醉科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共建专科联盟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罗公印 王海英)近日,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海英教授率队前往赤水市人民医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并与该院手术麻醉科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期间,遵医附院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乡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培训,严把安全筑防线

       每日新闻网讯(田梦华)为深入开展医保专项整治、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清流”行动,提升乡镇药品使用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

到西部绽放芳华|滨州医学院25名“民族团结进步使者”即将出征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唐晓 翟雨晨)6月24日,滨州医学院在荣祥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表彰2025年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为即将出征服务西部的同学们壮行,希望同学们传承滨医精神,扎...

夏天浑身没劲的人,可以吃点它

  到了夏天,不少人容易感觉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动一动还会心慌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缺钾了。缺钾容易影响肌肉,如果牵连心肌或呼吸肌,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这时,可以适当吃点“钾”。  缺钾有...

盛夏时节,多种海鲜集中上市——这样吃海鲜 好吃又安全(健康驿站)

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  盛夏时节,各类生猛海鲜、肥美河蟹集中上市。鲜嫩弹牙的鱼虾、膏满黄肥的螃蟹、肉质紧实的贝类……丰富多样的海鲜美食撩拨着食客味蕾。在沿海地区,海鲜档口、酒家、大排档更是人气火爆。  然而,在享受大自然...

2024
10/25
17:05
浏览量: 34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