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秋季进补吃药膳,你吃对了吗?

秋季进补吃药膳,你吃对了吗?

来源:北京青年报 | 时间:2024-09-05 10:45:16 | 点击:4934

进入秋天后,天气转凉,食欲也较暑热交蒸的夏天要好,很多人就想通过服用药膳让身体状态变得更好。追求健康的想法是好的,选择药膳作为强身健体和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吃药膳其实有很多讲究和注意事项。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吃药膳这件事。

药膳不是简单的“药+膳”

药膳,从来都不是往食材里加点药材,做出道菜就叫药膳。药不能乱吃,药膳当然也不能随便吃。中华中医药学会将“药食同源药膳”定义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食同源的基本思想,将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传统或现代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调养、康复、保健作用的一类膳食”,这个定义里的关键词要注意:

一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药膳既然涉及中药的使用,一定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中药有寒热温凉属性、升降浮沉特质,是要根据身体状况、疾病特点来选择使用的,最好在中医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二是“药食同源中药”。能够与食材配伍的,一定要是“药食同源中药”。目前“药食同源中药”名单里的中药只有100余种,建议大家查阅后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药即便是名单里的药,也被明确要求“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比如我们熟知的人参、灵芝、黄芪等就属于这类。

好的药膳有什么特点?

以“千古第一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为例,学习一下医圣张仲景如何选材组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方中有当归、生姜、羊肉三物。当归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生姜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羊肉味甘、辛,性热,能补益气血,滋补强壮。三味材料性味一致,因此不会互相牵制,只会彼此促进而不会相互拆台;同时,辛味具有发散之功,可以让药膳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因此对虚寒腹痛、寒疝、胁痛、虚劳尤为适合。后来,此方也用于治疗冻疮、消瘦、产后虚弱、月经不调、痛经、畏寒肢冷等病症。

从这个药膳方可以看出,好的药膳组成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材料不必太繁杂,但各材料组合在一起目标是鲜明一致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应是促进和互补,而非牵制和抵消;二是选用的食材和药材一定是与病证相适应的,药膳是具有治疗性的食物,并非只是为了饱腹;三是药膳首先要好吃,如果不好吃,那无异于吃药,所以药膳要兼顾色、香、味、形、效之特色。

秋季适合吃什么药膳?

眼下正值秋季,中医认为,燥气主令。人体五脏中的肺脏喜润而恶燥,肺主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因而秋天容易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起屑皲裂、大便干结等症状。因此秋季可适当多选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石榴、橘子、葡萄、猕猴桃、柿子、芝麻、藕、豆浆、蜂蜜、核桃、龟肉、鳖肉、乌鸡、猪肺、鸭蛋等。

而具有滋阴生津、养血润燥等作用的“药食两用药材”有:山药、玉竹、百合、杏仁、桃仁、阿胶、枸杞子、黄精、黑芝麻、蜂蜜、鲜芦根、当归、铁皮石斛、地黄、麦冬、天冬等,可适当选用。此外,再推荐两款药膳如下:

第一款:百山灌藕

材料:鲜藕200克,百合6克,山药10克,茯苓6克,大枣5克,蜂蜜10g,牛奶适量。

制作方法:将百合、山药、去核红枣研烂,与茯苓研末调匀,加蜂蜜再研磨极细,拌入牛奶令稀稠适中后灌入藕孔中,令孔皆满。堵住两头的藕孔,再用竹签固定结实,上屉蒸至藕软糯即成。

食养作用:润肺健脾,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适用于燥邪犯肺、心气阴两虚人群的食养调理。

燥邪犯肺可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痰黏不易咳出, 唇鼻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口渴,咳甚则胸痛,或痰中血丝,舌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或数等特征;心气阴两虚证可表现为头晕、心悸,神疲、气短,多梦、易惊,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质偏红,舌苔少,脉细弱或数等特征。

不适宜人群: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慎食。

第二款:滋养胃阴粥

材料:大米25克,铁皮石斛3克,玉竹3克,枸杞子3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铁皮石斛、玉竹洗净后装入纱布包内,与洗净的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40分钟。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粥煮至七成熟时放入适量冰糖及洗净的枸杞子熬至粥成,取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食养作用:滋养胃阴,清热和胃。

适宜人群:适用于胃阴虚人群的食养调理。

胃阴虚证可表现为胃脘痞胀或隐痛,善饥、嘈杂,不欲多食,口燥、咽干,呃逆呕哕,气短声微,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裂,舌苔少或无,脉细数,伴见烦热,手足心热,形体消瘦等特征。

不适宜人群:湿浊内盛者及糖尿病患者慎食,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不推荐食用。

注:药膳方参考《常用特色药膳技术指南(第一批)》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

文/赵润栓(北京小汤山医院)

(责编:孙红丽、杨迪)


【作者:赵润栓】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温+高湿 哪些健康风险要防范?

 央视网消息: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那么,具体哪些地方将面临高温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风险呢?  从首次发布的高...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弄不清?  评论区私我,帮您问专家!  辟谣  硬核打假 用 辟谣  不听 不信 不传谣  关注合集【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经过暴晒的矿泉水能喝吗?  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对苯...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超七成受访青年呼吁“自然美”

  防晒衣、遮阳伞、冷白皮——你以为在变美,身体却在偷偷变“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的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

上海:告别黄梅迎高温 (1/5)

  6月29日,小朋友行走在上海外滩。  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上海市当日出梅。上海中心气象台09时05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用脚步守护基层健康 筑牢医共体“防护网”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韩忠超))在乡村的阡陌小道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群手持健康档案、步履不停的“白衣守护者”,正用专业与温情为基层群众筑牢健康防线。他们是聊城莘县王庄集镇卫生院17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医务工作...

贵州遵医附院麻醉科与赤水市人民医院共建专科联盟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罗公印 王海英)近日,贵州遵义医科大学麻醉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海英教授率队前往赤水市人民医院,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并与该院手术麻醉科党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期间,遵医附院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乡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培训,严把安全筑防线

       每日新闻网讯(田梦华)为深入开展医保专项整治、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清流”行动,提升乡镇药品使用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公安县市场监管局对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

到西部绽放芳华|滨州医学院25名“民族团结进步使者”即将出征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唐晓 翟雨晨)6月24日,滨州医学院在荣祥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表彰2025年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为即将出征服务西部的同学们壮行,希望同学们传承滨医精神,扎...

夏天浑身没劲的人,可以吃点它

  到了夏天,不少人容易感觉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动一动还会心慌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缺钾了。缺钾容易影响肌肉,如果牵连心肌或呼吸肌,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这时,可以适当吃点“钾”。  缺钾有...

盛夏时节,多种海鲜集中上市——这样吃海鲜 好吃又安全(健康驿站)

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  盛夏时节,各类生猛海鲜、肥美河蟹集中上市。鲜嫩弹牙的鱼虾、膏满黄肥的螃蟹、肉质紧实的贝类……丰富多样的海鲜美食撩拨着食客味蕾。在沿海地区,海鲜档口、酒家、大排档更是人气火爆。  然而,在享受大自然...

2024
09/05
10:45
赵润栓
浏览量: 493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