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

“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3-14 20:04:29 | 点击:14078

“工匠绝活”

原标题: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引题)

“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尹晓宇

【绝活看点】

从事电焊工作30多年,孙景南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荣誉。2019年,“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现已完成技术攻关201项、成果转化44项。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在认真听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赞叹,“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交通行业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国际的前头,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孙景南在为焊接做准备。中车浦镇公司供图

作为来自一线的工匠,孙景南在发言中分享了她的思考:“何为‘匠’?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30多年的工作中,正是凭着这股“斤斤计较”的劲头,孙景南经历了“从传统的铁路客车到地铁、高铁动车组,从国外技术引进到大范围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

不久前,记者走进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浦镇公司”)车体分厂:一列20多米长的车体中,孙景南身穿10多斤重的防护服,手举焊枪正在作业。只见焊花飞溅,一条细密的鱼鳞焊纹逐渐成形,铝合金车体被焊接在了一起。

1990年,孙景南走上焊工岗位。当时,厂里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张家美师傅带着孙景南工作。有一次,孙景南拿来一张图纸,请教师傅如何操作;师傅接过来看了一会儿说:“这种情况我没遇到过!我先查查资料,试焊之后再告诉你。”过了几天,师傅不仅带来了搜集到的资料,还把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告诉孙景南。

渐渐地,师傅严谨的态度让孙景南养成了注重细节的习惯。直到现在,每次焊接前,她都会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焊点细节反复考量。

上班时跟着师傅学,下班后用边角料继续练……为了练稳定、练臂力,她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入职刚两年,孙景南就在公司举行的青年职工技术竞赛中赢得第一名。

2000年,中车浦镇公司开始承接地铁生产项目,孙景南被选中派往国外学习铝合金焊接技术。为了掌握新技术,孙景南刻苦钻研,遇到看不懂的外文资料就抄下来,对照外文词典进行翻译……

有一次,焊接作业要求焊接间隙2至3毫米的铝合金。面对这一挑战,在场的工人纷纷表示“技术难度大,太容易焊穿”。这时候,孙景南主动站出来,仔细观察、细致操作,顺利完成了这项作业,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后,孙景南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

2010年左右,公司开始承接高铁车型的生产业务。虽然高铁车型与地铁车型的焊接操作有相似之处,但是在保证高铁车体轻量化的同时,必须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因此对焊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景南告诉记者,由于高铁是铝合金材质,熔池没有明暗的变化,更多凭借的是焊接操作时的感觉,“可以把铝合金焊接熔池看成荷叶上面的水滴,当水滴下落时,就是你能焊透的时候,但如果下沉速度太快,焊接速度跟不上,那可能就会焊穿了。”

2008年,公司开展地铁车型全焊接线建设时,她进行各种复杂接头焊接工艺的焊接测试,从2毫米到30毫米不同厚度的板材,她足足焊了200多种,记录下每项参数,为公司建立起焊接数据库。

凭着这股韧劲儿,孙景南不懈努力、不断攻关。2018年,在公司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试制项目中,孙景南牵头成立了“250公里工艺试验党员攻坚队”,率领团队成员攻克了司机室前窗骨架组焊变形等技术难题10余项,只用45天便完成了任务。

在长期工作中,孙景南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焊接技能,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30多项荣誉。

为促进更多年轻技术人员提升技术水平,2012年,中车浦镇公司成立“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为了帮助徒弟们领悟铝合金焊接的正确感觉,孙景南常常攥着学生的手,手把手地教,直到学生清晰体会到“焊透”的感觉为止。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后,孙景南会戴着面罩观察学生们的操作,直到学生的焊接操作达到标准,当天的课程才算结束。郭有东从一进厂就跟着孙景南学习,在孙景南的指导帮助下,他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24岁时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孙景南所带的徒弟中,已有12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4人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人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9年,“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技术攻关201项、成果转化44项。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邱兵: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记忆 我一去不返的时光

  邱兵的文字有他的声音。  阅读邱兵最新故事集《鲟鱼》时,总能从他的文字中想象到他的语气、音调和态度。此前,我从未见过他,但我一直知道这位资深媒体人的“传说”。邱兵,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2003年...

“无声”之花在北疆文化中绽放

7月1日,“文博内蒙古”店员张宇展示新到店的LABUBU娃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盛夏时节,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广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来此感受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博内蒙古”文创店门...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2024
03/14
20:04
浏览量: 140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