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7-07 13:48:06 | 点击:112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饤而使主旨晦昧、意脉破碎,目击直书则易使诗歌滑易,直白少味。北宋诗坛的苏、黄二家,苏诗时有后一种弊端,黄诗则倾向于前一类。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批评黄诗“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准以此评,首当其冲的便是山谷的这一类“理语”诗。

  其中大部分是从经子典籍中择取蕴含义理的词句、事类,将之缀入五六七言的形式里,借以阐说儒家立身行事为学之道。这类作品每多格言警句。但若就传统标准来看,往往会如王若虚所言,事象多而碎,不够浑成。如《颐轩诗》其一:“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其六:“泾流不浊渭,种桃无李实。养心去尘缘,光明生虚室。”金石、松竹、泾渭、桃李等事物并无必然现实关联,意象支离琐碎,无法使读者感知到一个完整的视觉画面。但严肃的道德说教需要的是清晰的理路,在审美性上不必苛求,况且山谷在此前及此后也并非没有情、景、事、理完美融合的作品。就此二诗而论,诗人要揭明的是须认明心源,以为本知,对于外界尘俗的缁染要坚决摒除之。而前一诗是从内在的持守出发而论;后一首讲清心寡欲、分别诸尘缘,是从对外的角度而论的。二诗结构相近,都是前两句用事类喻理,后两句劝诫;主旨一致,而在立意上互为补充,实在是一组精妙的格言诗。

  黄庭坚的心性论哲学体系就是由这类诗作来阐释和演绎的。山谷有他独特的一套见解,所论既共同指向一个中心,又能互为补充说明。比如他在一诗中说:“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于另一诗里又说:“狙公倒七芋,勿用嗔喜对。”这两处用的都是《庄子·齐物论》中“狙公赋芋,朝三暮四”的故事,但强调的侧重点有异,前者阐其理,后者明其用。我们读这两句,像是获览了山谷本人的读《庄子》的札记或曰笺释,道理简单却深刻,是原书所未载的。

  对于这类诗作,王若虚认为它“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叶梦得也批评道“何用事此死声活气语也”,我们对二人意见不敢苟同。譬如上文所分析的两句,展示出的就是山谷经历了宦海风波、体验了人生沉浮之后,所练就的一种顺逆之境交现于前而喜怒之形不现于色的姿态,这是他忠厚乐易、笃行仁义的最佳注脚。此类看似枯燥的理语,背后是山谷亲身的经历与随之不断深刻着的体会。比如他在戎州时劝勉黄斌老清心寡欲、慎于食色的几句:“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这让我们想到黄氏在青年时代任叶尉时发表的那番言论:“夫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此物之情也。故极道狭邪游冶之乐、江湖契阔之愁,至萧然疲役,不可支持,乃反之以正云。”(《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序》)可见他对黄斌老的劝诫,依据的是自身生活经验。我们读着山谷诗集中这类朴素的理语,不难怀想他隐藏在诗句背后的阅历和感慨。

  黄庭坚并未任由他理语诗中的这种“朴素”发展下去。首先,这类作品并未成为他创作的主流。比如他作六首《颐轩诗》的同时,也有《寺斋睡起二首》《记梦》那样或疏俊、或绮丽的作品。根据我们上文提到的一些理语诗可以看出,他的这类诗作多属于劝勉后进的酬赠类,正需要经典中这类精警的格言来作“诗料”,但也并非径直搬来。如上所举,“金石”“松柏”的谓语是“不随”“不知”,这就使冷冰冰的外物被赋予了主观的价值判断,具有了高尚的人格。并且山谷理语诗的写作,愈到后来愈注重其艺术性,而非热衷于讲习性理之学的士人们那些枯燥、槎枒、浅露的说理韵语可比。

  山谷的这类诗作集中出现在元祐后期至谪居黔、戎的数年间,此段时间恰与他的“废诗期”相合。这几年由于诸多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他的生活处境甚为艰难,尤其是遭贬以后。若将与他经历相近的苏轼兄弟的书写谪居生活的诗作拿来比较,就会发现,他创作中这种纯作理语、不涉及日常琐碎的书写倾向还是比较突出的。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和评价他这类作品的意义?

  首先,他此时的生活状态并非溪山松风之间的高士,而是“已为黔中老农耳”。他一方面“杖藜草履,林下与老农渔父游”,一方面也接受地方官员的府会酒筵邀约。虽经历丰富,诗歌创作却暂停下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屑杂事,山谷并非不关心,而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文体选择,以其他文体记日常,以诗歌讲道德。比如填词忆念远在万里外的家人,作书与人谈论日常柴米、养生之道等。并且他的这些“理语”并非与生活细事无关,反倒正是源于日常、有为而发的,比如上文提到劝诫黄斌老的那两句“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以及“宴安衽席间,蛟鳄垂涎地”,用的是《左传》中“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的语典,讲的是关乎日用的常理。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作品诗题与序言的关系。例如《颐轩诗》以短小的六首绝句罗列出修身养德的格言,却以数百字的小序从内、外两方面引证论说“尽性”乃颐养之要诀。若将诗序中丰富而形象的故事化入诗作中,理、事结合,夹叙夹议,或许诗歌的面貌会有所不同。黄氏有意将那些形象可感的、宜作为“肌理”的事类抽取出来,而把诗作浓缩为纯任理语、铿然有声的道德格言。山谷在《次韵杨明叔四首》前的诗序里说:“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故次韵作四诗报之,耕礼义之田而深其耒。”在山谷心目中,这一类创作也应属于道德履践的范畴,应当高明严肃而切于实用。迁谪期间集中出现的纯作理语的格言诗,正是万里投荒、潜伏林泉的黄庭坚约己修身、持守本心的宣言。他谪居黔南,尝作书与秦观共勉道:“古之人不得躬行于高明之势,则心亨于寂寞之宅;功名之途不能使万夫举首,则言行之实必能与日月争光。”(《与太虚书》)后因避嫌徙居戎州,在生存境况最艰难的时候又寄书友人,重申此理:“古之人不从流俗之波,自放于深山穷谷,非为山川之美与不交世事无忧患而已,盖欲深明己事,关百圣而不愧,质鬼神而无疑,故于彼有所不愿耳。”(《答王子厚书》)他书信中所说“己事”,也就是融摄三家、关乎本体的心性之学。并且,他的这套理论认为心性修养不仅要验之行事,且须发为文章。故而在他的格言诗中,“文”与“行”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文章瑞世惊人,学行刳心润身。”“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弦歌。”既重视道德心性,同时并未像理学家那样忽视诗文创作;并且为了“道”的更为明晰深刻,愈发追求“器”的高妙精美。譬如此处征引的两句六言诗,前一例刻意用了个生硬的“刳”字,读来令人骇愕,但也因此反收精警动人之效。后一例打破六言诗惯常二字一顿的呆板句式,转用古文句法,于拗折之中现出铿锵之致。

  黄庭坚不认同“熙宁、元丰间大儒”的空谈性命之学,因为其远离日用人伦而显得空虚;同时也反对“后生玩华藻,照影空没世”的矜诩文辞风习,因为那多半是不能够直指本心的绮语浪言。他在迁谪期间所作的这类理语诗,既有切于日用的观照,也能摒弃浮华直造其理,但又保持并发挥了诗歌应具的艺术性。这类作品既是他忠厚坚毅品节的自然流露和艺术演绎,又是对所历所感的沉潜和反思。山谷此后诗作中,无论是对日常中事情物理的摹写发挥,还是对重大朝事政局变动的议论评价,都是以这类理语诗所参与建构的心性之学为根基的。

  (作者:赵旭,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2025
07/07
13:48
浏览量: 11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