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无声”之花在北疆文化中绽放

“无声”之花在北疆文化中绽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08 15:51:22 | 点击:107

7月1日,“文博内蒙古”店员张宇展示新到店的LABUBU娃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盛夏时节,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广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来此感受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博内蒙古”文创店门前,一只巨型文创“小马召召”正迎接着八方来客。两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店内给LABUBU试穿蒙古族服饰娃衣,“等了十几天娃衣终于到货了,我准备送给同学当毕业礼物”。

  与普通文创店不同,这家文创店不仅陈列着内蒙古非遗文创产品,还承载着一份特殊的公益使命。一部分文创产品由残障人士亲手制作,店员中也包括了听障人士和“来自月亮的孩子”等残障青年。这家小店,正以“文创+公益”的模式,为北疆文化的传播注入温暖与力量。

  “这里不仅是文化的会客厅,更是公益的传递站。我们希望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让更多人成为北疆故事的守护者。”“文博内蒙古公益文创艺术中心”联合主理人岳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文创店开业两个月来,已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地,更成为残障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您的‘蒙氏公主下午茶’好了。”25岁的吕欣泽用手语比划着,将精心调制的饮品递给顾客。这位“无声咖啡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却因听力障碍一度求职无门。如今,她制作的大窑冰美式已成为店里的招牌。

  今年4月,吕欣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没想到一下就通过了面试,跟着其他店员学习咖啡制作。吕欣泽说,店里工作氛围很好,都是年轻人,“在这儿工作很开心。”5月21日“文博内蒙古”开业以来,有不少呼和浩特市民专程前来支持,甚至有人主动学习简单手语,“就为了能回应我的‘谢谢’”。

  在咖啡区旁的“关爱花房”,听障花艺师于倩倩正在修剪花枝。“虽然我听不见,但我的花可以让您微笑。”花艺房墙上的标语传达着于倩倩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收银台前,21岁的白白(化名)正在为顾客结账。这名患有白化病的视障少女每完成一笔交易,都会按下计数器——墙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每一位公益参与者的爱心。她介绍,店内的部分收益将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与非遗传承。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负担,现在不仅找到了工作,还能宣传民族文化,特别有成就感。”白白的笑容,正如店里那封“来自月亮的孩子的信”所期盼的那样,温暖而明亮。

  走进“文博内蒙古”的文创展示区,上千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造型独特的冰箱贴、以内蒙古美食为原型的毛绒挂件、桦树皮贴画、精致的手工艺饰品……每一件产品都凝聚着内蒙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的还凝结着残障人士的创意与心血。

  岳丹介绍,“文博内蒙古”的文创区以“一城一物一故事”为核心理念,整合内蒙古十二盟市代表性非遗手作、艺术家联名设计及特色产品。她特别介绍“星星的孩子”胡日传承父亲蒙古族木雕技艺,制作的木雕是店里的畅销产品。

  成都游客王睿欣被店内的文创产品深深吸引。她告诉记者,这次她计划出来玩半个多月,要到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多个地方。在这家店里她买了一个冰箱贴、一个烧麦挂件。她说:“既买到了喜欢的文创,又能参与公益,这样的消费感觉很有意义。”

  二楼的非遗体验区内,任大宇正专注地用金箔作画,他的手指灵活地舞动,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鹿便跃然纸上。

  “我们不是在做慈善,而是在创造价值。”岳丹介绍,店内60%的产品由残障人士参与制作,涵盖羊毛毡、绘画、毛绒等多种类型,通过文创产业为残障人士提供可持续的就业支持,目前带动就业的残障人士已有100多名,“我们的初衷就是为残障青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够赢得尊重与认可,收获自信和快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邱兵:写下我的故事 我的记忆 我一去不返的时光

  邱兵的文字有他的声音。  阅读邱兵最新故事集《鲟鱼》时,总能从他的文字中想象到他的语气、音调和态度。此前,我从未见过他,但我一直知道这位资深媒体人的“传说”。邱兵,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2003年...

“无声”之花在北疆文化中绽放

7月1日,“文博内蒙古”店员张宇展示新到店的LABUBU娃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盛夏时节,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广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来此感受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博内蒙古”文创店门...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2025
07/08
15:51
浏览量: 1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