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以前偷偷烧,现在成了宝 垫江县周嘉镇秸秆的“逆袭”之旅

以前偷偷烧,现在成了宝 垫江县周嘉镇秸秆的“逆袭”之旅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1-21 13:25:00 | 点击:11093

十一月十四日,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村民朱世华的再生资源回收厂里,工人正在整理秸秆。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十一月十四日,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村民朱世华的再生资源回收厂里,工人正在整理秸秆。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开栏语

20年间,浙江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是新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在新发展格局下,重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着力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积极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展现重庆担当、作出重庆贡献。

连日来,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乡村一线实地调研、采访,挖掘重庆各地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文明乡风等方面的探索和成效。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寻找巴渝和美乡村范例·村村有‘丰’景”全媒体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秋收已落下帷幕,粮食颗粒归仓。

11月16日,在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村民朱世华的再生资源回收厂里,一堆堆金黄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堆得几乎快要冲破棚顶。

一阵机器轰鸣声中,杂乱无章的秸秆被工人塞进压块机,再次“吐”出来后就成了整齐的一捆,4捆合拢,就成为一张大草垫。

“这秸秆以前没人要,处理起来还觉得麻烦,现在成了抢手货,好多人都在收,我都有竞争压力了!”朱世华说,目前垫江周边秋收已经结束,但为了再多收点秸秆,跟他合作的“秸秆经纪人”最近又纷纷跑到湖北去抢市场了。

令人犯愁的秸秆

秸秆成了抢手货,不少人乐见其成,种粮大户吴军是其中之一。

过去,秸秆的处置一度让吴军犯难:“以前还好说,秸秆要么拿来喂牲畜,要么当柴火烧,现在大家都用上天然气和电了,散养牛的也少了,真还不晓得怎么处理,往往都烧了。”

近年来,为了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国家大力提倡秸秆还田,这样可增加土壤肥力。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将秸秆粉碎,不然秸秆还了田后腐化不完全,对种下一茬作物有影响。甚至,没有腐化的秸秆还会绞农机的轮子,影响以后的机械化作业。

“但以前没有粉碎机,靠人工粉碎秸秆太麻烦了,不粉碎还田又影响耕种。”吴军说,无奈之下,他和不少农户一样,都选择偷偷焚烧。

农户无奈的选择,让镇农服中心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感到头疼。

“焚烧秸秆,到处冒黑烟,污染环境不说,还有安全隐患。秋收的时候气温高,容易引起火灾。”周嘉镇农服中心主任钟娟说,因此,镇上每年都要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同时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监管。

但农村面积大,监管难度着实不小。“其实监管效果并不是太好,而且罚款也不是目的。很多人就算被罚款了,后面还会偷偷烧,作用不大。”钟娟说。

秸秆中的商机

在这种情况下,“堵”不如“疏”。

2017年,作为种粮大县,垫江县要求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周嘉镇也较早开始探索,希望通过市场化行为,开发秸秆的利用空间,挖掘秸秆的经济价值,让村民从中实现增收,从而彻底杜绝焚烧秸秆的行为。

在这期间,朱世华发现了商机。

“当时我在外面开货车,了解到一些市政园林工程需要草绳,我想,这秸秆大家都不要,不如我收进来加工成草绳卖,这个生意做得!”朱世华说。

很快,朱世华就在老家周嘉镇建起了秸秆回收厂,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加工成草绳销售。

“这几年,在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我们的秸秆产品越来越多。”在回收厂,朱世华指着码得整整齐齐的草垫说,“比如钢厂、制碗厂,加工出来的产品需要草垫来垫。如今我们与不少制碗厂、钢厂合作,给他们提供这些垫子。”

不仅如此,最近他们又与一家知名酒厂达成合作,除了垫子之类的产品外,还提供一些品质较好的秸秆给对方,用于酒曲发酵。

然而,秸秆的用途还不止于此。

钟娟说,近几年,结合当地产业,她们还引导业主收购秸秆作食用菌基质及肉牛饲料用,“我们新建了一个有机复混肥料厂,把养殖粪便收集起来,将秸秆打碎与其混合,制成有机肥,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循环。”

目前,周嘉镇共有5个秸秆制品厂,建成秸秆收储点5个,辐射周边4个乡镇,秸秆逐渐成了抢手货,收购价格也水涨船高,从过去每斤两三角涨到目前的5角,最高时达到8角。换算下来,农户每亩地可增收500元左右。

秸秆形成产业链

从收购、打捆、收储、运输、加工再到销售,如今周嘉镇秸秆的综合利用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中还衍生出不同的工种,秸秆经纪人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村民李星星是最早的一批秸秆经纪人,他主要帮助朱世华收秸秆。“一开始,量还不算大,一年大概就在本地收个四五百吨,现在加工厂业务做大了,我每年的收购量已经增至三四千吨。”李星星说,每年垫江秋收结束后,湖北那边仍处于秋收高峰期,他和不少秸秆经纪人都前去抢生意。

“收了秸秆,要先在现场简单打个捆。这也是个技术活儿,有些不熟练的工人半天都捆不成堆。我们做这行好多年了,技术上有优势!所以尽管现在竞争对手多了,但好多人还是愿意跟我们合作。”李星星说。

大量秸秆收回来,收储也成大问题。为此,在政府推动下,不少村集体也加入进来,拿出闲置学校等建设秸秆收储点,租赁给加工企业使用。

朱世华的加工厂就在五洞镇龙滩村租下了一个收储仓库,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赁费3.6万元。“村集体还组织当地村民将秸秆统一回收卖给我,再给村民分红。”朱世华说。

越来越多村民从这条产业链上受益:种粮大户吴军将秸秆交给秸秆经纪人,虽不收钱,但对方帮他联系收割机免费收水稻,省心;村民王才碧成了加工厂女工,负责操作秸秆压块机,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还有不少村民成了秸秆打捆工、秸秆运输工……

钟娟介绍,目前周嘉镇的秸秆产业已带动当地约1500人就业,“秸秆能换钱,就没人烧了。这两年,秋收时节,全镇未着一把火、未冒一处烟、未现一处黑斑,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本报记者 栗园园

(责编:陈易、刘政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34年来增加2.4倍

  科技日报讯 (记者 颉满斌)记者7月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贺金生团队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在省级文化特派员驻地浙江温岭石塘镇里箬村,网络达人、新温岭人等一起表演国家级非遗大奏鼓。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福建泉州头戴簪花的“水浒英雄”亮相泉州府文庙广场等景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群...

我为“家乡”设计非遗文创IP

“接到为‘第二家乡’设计文旅文创形象的任务,既兴奋又紧张,想到作品未来可能出现在景区和文创店,便充满干劲!”安徽池州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左宗鹏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调研和设计打磨,包括左宗鹏在内的20名师生为池州...

上海最大规模非成套“旧改”项目完成——告别“老破小” 居民原地喜搬新房

6月29日,第一批拿到新家钥匙的彭一小区居民。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自今年6月29日起,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陆续拿到钥匙,走进经过原址拆除重建的新家。72岁的居民赵启明感慨万千:“我先后在这儿住了...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2023
11/21
13:25
浏览量: 1109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