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7-11 08:32:02 | 点击:156

 

在省级文化特派员驻地浙江温岭石塘镇里箬村,网络达人、新温岭人等一起表演国家级非遗大奏鼓。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图为福建泉州头戴簪花的“水浒英雄”亮相泉州府文庙广场等景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群众表演。新华社发

浙江湖州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开展“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解决好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适配的问题,是回应人民群众在精神领域美好期盼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各地努力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推动优质资源“下乡”、文化“上门”乐民上纷纷发力。近期,光明日报记者会同江苏省社科院课题组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分析优质文化资源“精准下沉”“活态注入”直达基层的案例,同时梳理相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在龙湖狮山天街,身着古装的民乐演员拨弦吹管,一曲《青花瓷》将顾客们带进古风世界;在南园宾馆,柳梦梅和杜丽娘衣袂翩跹,将非遗市集渲染成昆曲幻境;在章太炎故居,川剧变脸、魔术表演为孩子们构建魔幻夜晚;在阊门城墙,苏州评弹与侗族大歌交流碰撞,带领游客解锁非遗混搭的新玩法……

  实际上,苏州“来点艺术”街头艺术展演活动只是全国各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不少地方从形式、内容、空间、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将更多更优的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从“有没有”到“优不优”

  夜幕降临,热气渐消,浙江建德航头镇灵栖村的文化礼堂前,吴奶奶早早搬上竹椅占了座。台上闹花台、耍水袖、踢枪……一曲高亢激昂的婺剧《穆桂英挂帅》赢得台下观众满堂喝彩。“剧情跌宕起伏,打戏也好看!”吴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场景正成为全国各地乡村文化生活的寻常风景。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变了:不再满足于“有没有”,更要追求“好不好”“优不优”。

  百花园中蝶自来——多彩活动唤起群众文化热情

  山西寿阳,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成为非遗的“高光时刻”,傩舞爱社的神秘、寿阳竹马戏的灵动、寿阳福寿剪纸的精巧,通过“云游非遗·影像展”“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刷屏”网络。

  “火爆”的秘诀何在?调研组发现,形式鲜活、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是激活身边文化宝藏最直接的密码,同时,由“静态展示”变身“沉浸体验”,让群众在参与互动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一场沉浸式参观体验,让观众瞬间“穿越”回1940年的重庆。“我们不再只是讲述历史,而是重现历史,让观众走进历史、感悟历史。”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讲解员告诉调研组,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对话,从知识传递到情感共鸣,这也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独特方式。

  如何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江苏徐州贾汪区的“乡音润心”给出了答案。“过去念文件,群众打哈欠;现在用乡音唱,追着问‘下回啥时候演’?”老矿街道广场社区书记赵斌道出转变的真谛,实践表明,把“泥土味”“烟火气”糅进大道理中,用情景剧、说唱、快板、腰鼓……这些群众爱看的形式演绎,才能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入“寻常百姓家”。

  老树“新枝”更著花——推陈出新让文化资源常用常新

  南京浦口区的夏夜,大桥社区灯火通明,凤凰剧社编排的扬剧《九道湾》把永宁街道九湾村“宅基地让路”的真实故事搬上了舞台。“真莱斯,把咱村里头的事情编成戏,唱得真是甩好听哦!”村民的赞叹道出新意,传统艺术结合身边事,老树也能发新芽。

  紧跟时代脉搏,不断推出富含创新要素的文化产品,使文化服务自然融入百姓生活。

  一支走过80年风雨的山西晋城陵川盲人曲艺队,是创新的“常青树”,他们将《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反腐倡廉正风气》等50多个优秀曲目送到田间地头。“听着曲儿,政策就进了心窝!”老乡们不禁感叹。

  近来火遍全国的“苏超”,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文化盛宴”。探寻“苏超”的出圈轨迹,无论是“造梗”“玩梗”,还是各地“文攻”“武踢”,在这场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中,每位亲历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共创者。晒图、对歌、斗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了“苏超”对大众娱乐的情感叙事,呈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图景”。

  细品门前活水甜——公共空间让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让文化“触手可及”,更需要“有形的舞台”。调研组了解到,近日,2024—2025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终评结果发布。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致力于发现和推出一批“美”“好”“新”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浙江各地遍布乡村的文化礼堂是“送戏下乡”的坚实阵地;北京昌平回龙观的“芯动龙域”活力街区,把300多岁的古寺变身时尚会客厅,将200米绿化带改造成集网红打卡地标、电子竞技体验区、沉浸式景观空间、开放式休闲草坪于一体的科技文化活力区域;广东广州新塘镇瓜岭村在“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岭南古建群中,嵌入公共阅读空间、村民议事空间、艺术文化空间,粤剧传承、书画创作等活动与古村相映生辉。湖北黄梅县小南街的“黄梅挑花传习馆”内,绣黄梅挑花、培训“绣娘”、工艺研学……一项项古老的非遗在传承中守正创新,持续滋养着后人。

  这些“美”“好”“新”的公共空间,让优质文化如门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群众心田。

  春风化雨润无声——好机制让文化输送更畅通

  面对2035个星罗棋布的村落,湖北秭归县如何破题“文化输送难”?调研组发现,答案就在“六小”村落文化模式里:建设小广场、搭建小平台、配备小设施、组建小队伍、举办小活动、创建小品牌。

  傍晚时分,秭归县九畹溪镇砚窝台村向西头村落文化广场热闹非凡,62岁的村民王大娘饭后早早约上“舞搭子”来到这里,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起舞。她说:“原先忙完坡上的活路唦,就窝到屋里看电视,几闷人啰!建哒这个场子(广场),有时间就来‘舞’两曲,心里几多舒服哟!”王大娘的感慨正是好机制打通了山乡文化末梢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在浙江舟山市,交通曾是文化传播的“天堑”,这里遍布大大小小的岛屿,交通不便,文化资源匮乏。然而浙江的文化特派员变身“海岛文化侦探”,深入渔村巷弄,挖掘咸水歌、渔网编织等“宝藏”,再几经加工,带着成果上岛,婉转唱腔的越剧、铿锵有力的渔歌号子,在小岛间萦绕。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精准的供需对接,让文化供给“适销对路”。

  在江苏,昆曲、评弹、苏剧走进中小学;在山东,民间艺人携非遗技艺入校开讲;在福建,文化“云超市”——“福建省优质文化资源”线上专区,把全省非遗绝活、名家创意“一网打尽”,大数据化身智能配送员,将八闽的文化资源精准送达。

  从偏远乡村到海岛渔区,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机制创新让“群众找戏”变为“送戏上门”,优质文化资源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基层,在群众心田扎下了深深的根。

  文化“快递”卡在半路的堵点

  各地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面对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地方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堵点。

  优质文化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

  优质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布尚存差距。总体上看,农村地区群众接触的文化资源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文化资源的供给还比较匮乏。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由于资源有限、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无法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易承志介绍说。资源匮乏让农民难以享受优质文化产品,这令很多文化工作者深感忧虑。

  与农村优质文化资源的匮乏相比,部分城市的文化资源却面临着内卷式竞争的问题。在一些城市中,演艺场馆、剧院和文化中心等高度集中在同一片区域,一旦举办活动就会造成游客过量涌入,功能发挥上互相干扰,空间承载量过大甚至造成安全风险。

  有时候,一个城市凭借一种历史文化主题项目获得成功,其他城市纷纷上马类似项目,导致文化资源开发缺乏特色和创新。同质化竞争不仅稀释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还可能引发观众审美疲劳。长此以往,文化市场的多样性将受到冲击,优质文化资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

  部分基层文化机构承接能力有限

  “很多时候,不是群众不喜欢、不需要,而是基层文化机构接不住。”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凡义说。这种“接不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缺乏。基层文化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再加上培训、晋升等机制不健全,“职业天花板”限制了人才成长,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难以专注于文化资源的精细化运作。由于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即使优质文化资源送到了“家门口”,有的也难以将其转化为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使优质文化资源无法在基层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匮乏。有些基层因缺少资金、设施落后,使一些优质文化资源呈现“悬浮”状态。比如,一些乡村图书馆因设施欠缺,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这种“看得见却用不上”的尴尬局面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文化服务的差距,也让优质文化资源的直达之路尤为坎坷。

  优质文化资源精准投送难

  一些地方的优质文化资源投送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以脚投票’的市场机制可以释放文化资源是否精准适配、需求在哪里、应该向何处流动的信号,但是现在缺乏这种精准识别机制,导致供给产品未必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刘波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的文化需求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地反馈到资源供给方,导致文化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

  打通文化配送的“良方?”

  确保优质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直达基层,不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还要对新技术进行探索和应用,更要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构建数智驱动的供给体系,助推城乡文化资源共享

  数字智能技术改变了文化生产方式,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了更精准、更高效的供给路径。

  建立全国文化资源智能调度平台。依托云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搭建覆盖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文化资源共享体系,动态监测各地资源存量与需求缺口,通过AI算法生成资源调配方案,确保文化资源出现缺口时能够有效调配和供给。

  实施文化资源数字再造工程。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资源数智转型,利用全息呈现、增强现实、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多语言交互等技术,打造多模态、具象化的文化产品,特别要对稀缺性文化资源进行全息数字化采集,不断拓展文化资源数字化供给途径。

  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均衡化建设。根据资源禀赋、分布差异、需求数量等影响因素,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重点地区加强5G+VR文化终端设备的部署,通过“云端博物馆”“虚拟非遗工坊”等形式,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精准投送,以技术手段破解资源不均衡问题。

  创新公共空间运营模式,提高基层文化机构承接能力

  一方面,加强基层文化空间的功能性改造。根据群众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对现有文化服务站点、公共书屋等文化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功能优化行动,提升文化设施使用的舒适度。着力打造集阅读、艺术培训、文化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将图书馆、非遗工坊、小剧场等功能模块有机组合,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功能融合,使公共空间成为传承文化、社交休闲、艺术教育的多维载体。

  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参与的专业化运营机制。引入文旅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设施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行“文化管家”派驻制度,由运营机构选派具备文化管理、数字技术能力的专员驻点服务。建立“设施效能与财政补贴挂钩”制度,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奖励,倒逼管理方提升服务能力。

  建立积极的、精准的群众需求响应机制,提升文化资源精准投送效能

  健全线上线下需求采集机制。开发“基层文化需求智能采集平台”,线上通过小程序收集文化兴趣、文化消费习惯等数据,线下依托县、乡、村三级联络员,采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持。

  建立文化需求分类画像机制。对需求数据进行标签化分析,形成包括地域属性、群体偏好、需求场景等要素在内的需求标签,并与文化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编码,实现自动匹配,为文化资源投送提供准确方向。

  构建跨域资源协同调度机制。在省、市、县三级调度体系基础上,形成集资源调配请求、跨区域资源调度、文化服务满意度评价于一体的文化资源供给闭环,提升文化需求响应效率。创新分众化文化资源投送形式,针对老年群体、青少年、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特征设计差异化投送策略,确保资源投送的精准度。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执笔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尚庆飞、陈朋,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成为杰,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黄科,本报记者纪博、苏雁、张锐;调研组其他成员:侯晓斌、许峰、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黄科

责任编辑:李丹萍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34年来增加2.4倍

  科技日报讯 (记者 颉满斌)记者7月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贺金生团队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在省级文化特派员驻地浙江温岭石塘镇里箬村,网络达人、新温岭人等一起表演国家级非遗大奏鼓。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福建泉州头戴簪花的“水浒英雄”亮相泉州府文庙广场等景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群...

我为“家乡”设计非遗文创IP

“接到为‘第二家乡’设计文旅文创形象的任务,既兴奋又紧张,想到作品未来可能出现在景区和文创店,便充满干劲!”安徽池州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左宗鹏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调研和设计打磨,包括左宗鹏在内的20名师生为池州...

上海最大规模非成套“旧改”项目完成——告别“老破小” 居民原地喜搬新房

6月29日,第一批拿到新家钥匙的彭一小区居民。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自今年6月29日起,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陆续拿到钥匙,走进经过原址拆除重建的新家。72岁的居民赵启明感慨万千:“我先后在这儿住了...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2025
07/11
08:32
浏览量: 15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