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 描绘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一线调研)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 描绘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一线调研)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1-14 08:52:01 | 点击:8251

2023年11月14日06: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乡村休闲游步道李祖驿站外景。
  义乌市后宅街道供图

  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西北部与浦江县的交界处,有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李祖村。历史上,李祖村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节点,行商坐贾,往来不绝,并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路径。在“千万工程”推动下,李祖村从整治环境入手,进而发展产业,吸引人才,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编  者

 

  清晨,细雨中的李祖村透着江南水乡的温润,雨滴顺着椭圆形的樟树叶,落入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晕开细碎的波纹。青石板路上,游客的脚步声渐次响起;古朴民居里,创业者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扎花、染色、氧化、拆线……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沙漠的染坊”布艺工作室内,90后创业者楼沙漠霜正和扎染爱好者们一起缝制手工艺品。2018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楼沙漠霜来到李祖村。“最让我心动的,是李祖村为创业者提供了开放平台,在这里,开门可以望见远山,关门可以专注创作。”楼沙漠霜说。

  在这座小山村里,既能聆听传统文化的回响,又能感受创业者的活力,一静一动间,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铺展开来……

  古建“微改造、精提升”,古村“不变味、展新韵”

  曾经:“村里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李祖村人”

  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愿意进村来走一走、看一看”

  四方天井,琴韵书声。在李祖村中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内,孩子们正在乡恋学堂主理人屈琼阁的带领下,体验活字印刷和古法造纸技艺。

  2018年,来到李祖村的屈琼阁被村里的田园风光和淳朴乡风所吸引。“看到村民们的恬静生活,我很受触动。”屈琼阁说,当时便萌生了在村里办阅读空间的想法。

  有了想法,还要解决场地问题。在村干部帮助下,屈琼阁联系到了这座百年四合院。然而,“这里长期用作堆放物品的仓库,外立面斑驳,墙体也发生了倾斜。”屈琼阁回忆。发愁之时,后宅街道及时伸出援手。“当时,街道组织对墙体进行修缮,帮了我们大忙。”屈琼阁说,不同于一些村子的大拆大建,李祖村对传统古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在保持整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让村子“不变味、展新韵”。

  阅读空间的建设是李祖村在“千万工程”推动下实现整体更新改造的典型案例。谁能想到,如今在大家眼中文明有礼、美丽整洁的李祖村,曾经被当地人称为位置偏远、缺乏活力的“水牛角村”。

  “20年前,出门走的是田埂路,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喝水得从井里打。”村民方文辉回忆。2004年,在“千万工程”政策的带动下,李祖村下决心从村民最关心的水体治理入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过去,村民会在水塘里洗衣服、洗菜,导致水体发臭、藻类滋生。”居住在池塘边的村民方晓生说,渐渐地,池水变得黑臭,水面上常常能看到翻肚的小鱼,“村里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李祖村人”。

  水体治理,迫在眉睫。在专项资金支持下,村里一边逐个清理池塘底部的污泥,让池水恢复清澈;一边铺设供水管线,让村民家里能用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

  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池塘里的水变干净了,“住在池塘边成了一种享受。”方晓生说。

  水质变好只是第一步,更多的短板亟待补足。为此,2005年,李祖村启动包括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等在内的“小五化”建设。

  既要做足内功,更应与城市接轨。在“千万工程”实施前,村民去城里,需要绕道方塘村;2017年,义乌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实施“千万工程”,打造德胜古韵等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散落各处的村庄被串联起来,李祖村便是其中之一。“现在,不管是村里人去城里上班,还是游客们来村中度假,都很方便。”方晓生说,“如今,古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家园吸引不少村民返乡,南来北往的游客愿意进村来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新农人“有干劲、共致富”

  本村人:“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新村民:“大家都会主动为村里想点子、出主意”

  穿过共富广场,走上一段石阶,生机盎然的栀子树下,藏着一家人气颇高的饮品店——“南瓜家糖水铺”。“咱们家的糖水都是现煮现熬,这是我们店里的招牌——南瓜挞。”店主封玲正向到店的客人热情介绍。

  去广东佛山打过工,也曾在义乌市区开过店,谈到为什么最后选择李祖村,出生在湖南的封玲回答得干脆:“第一次来李祖村,我就被山坡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吸引。”

  吸引她的不只是山间的美景,更有村里无处不在的温情。与李祖村初识之后,封玲的身影便常常出现在村里,挑选衣物、学习扎染、感受活字印刷……“慢慢地,我和村里的创业者们成为好朋友。”封玲说,他们对于乡村的情怀感染了自己。

  2021年3月,封玲又一次来到了李祖村,不过这次她并不是以游客身份出现,而是要为新店选址。“村里的生活,温暖而有趣。成为‘新村民’后,大家都会主动为村里想点子、出主意。”封玲说。

  为了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李祖村没少下气力。外出调研,吸收外地的既有经验;寻找团队,持续培育孵化乡村创业者;制定政策,出台免房屋租金、给予项目启动资金等优惠条件……“村子要想有活力,就需要一群对农村有情怀的年轻人。”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说。

  日益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激发了本村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方志向便是其中之一。2023年2月,在电商领域打拼多年的方志向回到李祖村。“没想到村里有了染坊、咖啡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方志向回忆:当时路过村口的生机花园农场,里面的果蔬、鲜花和观景树一度让他无法挪开脚步……

  从城市生活回到田园村居,方志向心里暗暗产生了一个想法:在村子里开办一家生态农场。联系沟通、选择地点、签订协议……从创意到生意,他只用了4个多月。

  2023年7月,在村里流转的75亩坡地上,方志向开始了他的新农人生活。盛夏40摄氏度的高温下,方志向每天凌晨5点起床,一直得干到晚上8点才回家休息,方志向的皮肤被晒得黝黑;田里收获时,他还联系村民帮忙采收,并支付每人每天200元报酬。“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方志向说。

  目前,李祖村已经有56家文创企业,200余名青年在此创新创业。据统计,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268万元。

  塑造“新品牌、新风尚”,增强“吸引力、创造力”

  职业经理人:为村子聚人气,让村民有收益

  乡村策划师:使村庄更年轻,让治理更畅通

  策划演唱会、举办共富“村晚”、组织共富市集……一段时间以来,李祖村内各类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赢得了人气、获得了好评,而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职业经理人金靖的出谋划策。

  “乡村的职业经理人较早出现于杭州市余杭区,之后渐渐普及开来。”金靖介绍,如今,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四川省崇州市顺江村等地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与李祖村的牵手,源自一场双向奔赴。2020年,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召开前夕,李祖村原村主任方义民主动找到金靖,邀请她来李祖村当乡村运营职业经理人,而当时已经策划了“大陈小集”等文创区域品牌的金靖,也希望能够为李祖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7月,金靖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来到李祖村。“村子要想受到更多人关注,首先要用创意激发活力。”金靖回忆:团队讨论之后,第一个想法便是引入集市,在活动现场划出特定区域,用于村民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为村子聚人气,让村民有收益”。

  发出邀请、搭建场地、宣传推广……开集当天,来到现场的金靖略显失落。“愿意来参与集市的村民寥寥,只有两三个摊位的农特产品交易区域显得空荡荡。”李祖村的“乡村策划师”李亚琼说。

  点子再好,也得让村民看到成效才有说服力。为了增强村子的活力和吸引力,金靖从招商、创业者管理、宣传推广、活动运营等环节入手,深度挖掘乡村潜力,激发产业振兴活力,带动发展了“十亩时光露营基地”“妈妈的味道美食街”等一批文旅项目。

  村子要发展,离不开品牌化经营。在进村的路上,有一个卡通人物形象引人注目!只见它以梨为形,笑脸盈盈,仿佛在跟每位进村的人展现着李祖村的热情与活力。作为李祖村的品牌文化形象,它有个特别的名字——“有礼的祖儿”。

  谈起这一品牌文化形象的诞生,李亚琼直言“不易”。“最初,村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打造品牌文化形象。”李亚琼介绍,2021年,“有礼的祖儿”在文博会上精彩亮相,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该做法才慢慢被村民所接受。

  线下,“有礼的祖儿”融入村子的文创周边产品、指示标识等,使村庄更年轻;线上,“有礼的祖儿”推动着乡村治理的进程。打开微信小程序“有礼的祖儿”,村民不仅可以表达诉求、提供建议,解决邻里纠纷、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等问题,还能够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进行投票等,让乡村治理更畅通。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雨水稍歇,空气中泛起清新的气息,整个李祖村热闹依旧,村口匾额上的“日新”“月异”大字显得更加鲜亮……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34年来增加2.4倍

  科技日报讯 (记者 颉满斌)记者7月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贺金生团队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在省级文化特派员驻地浙江温岭石塘镇里箬村,网络达人、新温岭人等一起表演国家级非遗大奏鼓。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福建泉州头戴簪花的“水浒英雄”亮相泉州府文庙广场等景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群...

我为“家乡”设计非遗文创IP

“接到为‘第二家乡’设计文旅文创形象的任务,既兴奋又紧张,想到作品未来可能出现在景区和文创店,便充满干劲!”安徽池州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左宗鹏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调研和设计打磨,包括左宗鹏在内的20名师生为池州...

上海最大规模非成套“旧改”项目完成——告别“老破小” 居民原地喜搬新房

6月29日,第一批拿到新家钥匙的彭一小区居民。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自今年6月29日起,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陆续拿到钥匙,走进经过原址拆除重建的新家。72岁的居民赵启明感慨万千:“我先后在这儿住了...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2023
11/14
08:52
浏览量: 825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