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拉萨:忠诚守护“日光城”平安幸福

拉萨:忠诚守护“日光城”平安幸福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0-30 18:55:44 | 点击:21031

10月1日,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场派出所宗角禄康公园便民警务站民警帮助群众就医。(拉萨市公安局供图)


本报记者 刘建伟 薛慧 通讯员 石嘉卉


10月8日,西藏拉萨,阳光普照。硕大路石铺就的巷道,延伸至桑烟缭绕的大昭寺。


大昭寺广场上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滴滴滴,哒哒哒……”广场入口的安检核验设备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主动问好、提醒伸展双臂、弯腰仔细检查,白玛拉姆开启了一天的安检工作,这是她在大昭寺广场承担安检任务的第11个年头。白玛拉姆是拉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女警大队民警。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为方便群众游客快速高效通行,她和同事不断优化安检方式,平均每小时安检人员500余名。


近年来,拉萨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以“服务群众更贴心、练兵措施更具体、从优待警更务实”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全面加强和提升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水平,全力守护“日光城”拉萨的平安幸福。拉萨市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更贴心·彰显服务群众新高度


拉萨平均海拔3650米,因紫外线强烈,素有“日光城”之称。近年来,“日光城”逐渐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城市。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拉萨迎来了一波旅游高峰。


“警察同志,我能不能和你合张影?”10月1日上午,两名游客手举红旗,围住刚刚完成布达拉宫广场升国旗安保任务的民警阿旺扎西。“不仅是崇敬,更重要的是满满的安全感!”安徽游客陈某说。


阿旺扎西是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场派出所布达拉宫广场便民警务站民警,因其两米零八的身高经常被游客和群众关注、寻求合影。


在警务站设置休息座椅,配备饮水机、氧气瓶、药品,24小时接受游客求助。从基层派出所到便民警务站、执勤点位,拉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有力确保了拉萨市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拉萨公安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第一,平安建设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区第一。


更具体·练就公安工作硬本领


“立足高原,贴近实战、着眼实战……”中秋国庆假期刚过,拉萨市公安局就着手部署全警冬训练兵活动。


结合高原特殊地形地貌,从法律讲堂到警械使用,从知识竞赛到实弹射击,从业务能力提升到应急处突演练,从山地红蓝对抗到警犬野外训练,从极限体能到野外生存……拉萨公安在高原不断锤炼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过硬本领。


紧贴实战,常备不懈。拉萨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符合实战化教育训练发展的全警实战训练方式方法,突出重点,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实战能力水平。


2021年9月以来,拉萨公安机关创新推出刑警驻所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命案攻坚”“夏季严打整治”等专案专项行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00余起。特别是在防范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拉萨公安机关强化全民宣传和集群打击攻势,今年以来,破案204起,抓获嫌疑人98名,有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更务实·推动从优待警落地落实


“感谢组织为我澄清正名,让我消除了顾虑……”收到《维权正名书》的民警激动不已,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5月24日,李某在某网络平台发布一条投诉民警不履职的短视频。5月25日,赵某投诉民警执法不公。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经过认真核查,最终认定为不实举报。


6月7日,城关分局专门为遭遇不实举报的两位民警下发《维权正名书》。


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撑腰、生活上爱护。近年来,拉萨公安机关坚持把从优待警作为“一把手”工程,立足新时代公安机关使命任务,紧紧围绕“暖警心、聚警力、提警风、鼓警气”这一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完善从优待警系列措施,真正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公安民警辅警的第一选择,让全市公安民警辅警更具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扎实推动全市公安民警辅警维权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成立拉萨市公安局维权委员会;协调推动在全市21家医疗机构设置人民警察优先窗口;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组建重大安保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服务队,开通咨询热线;优先保障一线执勤人员,全覆盖配发急救小药盒,将民警健康体检增加到每年两次;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自下而上选拔推荐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800余名民警走上领导岗位,4000余名民警职级得到晋升……


爱警用真情、惠警出实招、落地见实效,拉萨公安机关制定实施的一系列从优待警工作措施,将惠警励警暖警爱警各项举措不断落到实处,有力激发凝聚了全市公安民警辅警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的无限热情、强大动力。


(责编:马昌、薄晨棣)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34年来增加2.4倍

  科技日报讯 (记者 颉满斌)记者7月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教授贺金生团队研究发现,从1988年到2021年,青藏高原人工草地面积增加了2.4倍,其中青海省的增长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让文化甘露润泽百姓心田

 在省级文化特派员驻地浙江温岭石塘镇里箬村,网络达人、新温岭人等一起表演国家级非遗大奏鼓。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福建泉州头戴簪花的“水浒英雄”亮相泉州府文庙广场等景点。光明图片/视觉中国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群...

我为“家乡”设计非遗文创IP

“接到为‘第二家乡’设计文旅文创形象的任务,既兴奋又紧张,想到作品未来可能出现在景区和文创店,便充满干劲!”安徽池州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左宗鹏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调研和设计打磨,包括左宗鹏在内的20名师生为池州...

上海最大规模非成套“旧改”项目完成——告别“老破小” 居民原地喜搬新房

6月29日,第一批拿到新家钥匙的彭一小区居民。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自今年6月29日起,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陆续拿到钥匙,走进经过原址拆除重建的新家。72岁的居民赵启明感慨万千:“我先后在这儿住了...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2023
10/30
18:55
浏览量: 210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