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习水:“双椒”调出“麻辣味 农民实现“双增效”

习水:“双椒”调出“麻辣味 农民实现“双增效”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8-22 13:19:11 | 点击:8370

  无辣不欢,无麻不香对于身处潮湿环境的南方人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必备,奔放的麻与热情的辣不断地刺激着味蕾,让人食欲大开。在地处黔北川南渝西结合部枢纽地带的习水县,花椒与辣椒不再只是老百姓饮食中最基本的调味品,依托特有的地理优势,当地大力发展以花椒、辣椒为主的“麻辣”产业,“双椒”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又一支柱性产业。

  这两天正是辣椒采收的季节,在良村镇千亩辣椒种植示范点,椒农们拿着采摘工具,穿梭在“椒海”中,忙碌地采摘成熟的辣椒,到处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任家英介绍:“以前我们种的是传统农作物,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自2018年贵州一品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吼滩坝区发展辣椒产业以来,我不仅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还一直在基地里面务工,每年都有2万多元的收入。”任家英口中所说的贵州一品红公司是习水县2017年引进的一家以辣椒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自入驻以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和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辣椒种植,订单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当地农户通过发展辣椒实现增收。王烨摄

  “目前,我们公司的订单辣椒已全面进入采收阶段,源源不断的红辣椒正从各个乡镇运送至我们的仓库,经过挑选、加工后一部分会以鲜椒的形式进入市场,更多的会进行深加工制作成油辣椒、泡椒等十余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预计产值达5000余万元。”贵州一品红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彭甫静介绍。

  据了解,辣椒作为习水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通过“公司订单、农户种植、基地打造”模式,将全县从事辣椒加工的企业引进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辣椒产业孵化平台作用,推进辣椒美食、辣椒工艺品等产业蓬勃发展,切实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习水县今年辣椒种植面积13万亩,其中订单面积7万亩,涉及全县24个乡镇街道,预计辣椒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3.3亿元,有效带动12余万农户参与增收。”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袁烨介绍。

  和红艳艳的辣椒一样,绿油油的花椒在习水也是随处可见。每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是椒熟季节,走进习水县的村村寨寨到处沉浸在一片麻辣的火热中。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了青绿饱满的果实,微风拂过,椒香扑鼻,随便走上一处山头,举目四望,只见从山底到山顶都是花椒树,三五成群的椒农穿梭在林间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的花椒长得特别好,我种植了30亩,鲜椒烘干后大约有2000斤,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可增收6万余元。”花椒种植大户何德银算起收入账时笑得合不拢嘴。何德银是三岔河镇大坝村村民,过去一家人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作物过活,近两年,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尝试发展花椒种植,随着花椒的丰收他家的收入也是年年攀升,成为全镇返乡创业就业代表之一。

  剪枝、采摘、装筐,在程寨镇红旗村花椒种植基地文建康手法娴熟地教授着受雇村民花椒采收要领。“今年,我一共种植了72亩,采收最忙的时候最少要20个人,人工工资都要发放好几万。”文建康脸上挂着笑容,掩不住欣喜。据了解,2022年11月,“程寨花椒”产品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博览会金奖”,并进行现场签约,销售浙江义乌的干花椒最高价格达到了82.4元/斤。

  习水县幅员面积3128平方公里,县内最高海拔1871.9米,最低海拔275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有着生长花椒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产花椒色绿油重、粒大饱满,深受市场青睐。近几年来,习水坚持把发展壮大花椒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目前,发展花椒基地20万亩,实现了花椒种植适宜区全覆盖,2022年进入盛产期4.3万亩,产鲜花椒5000吨,主要销往四川和重庆,注册了“程寨花椒”“三岔囤”“山里香”等10多个花椒品牌,2023年全县花椒初挂果面积约5万亩,产鲜花椒约6000吨,预计产值达72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43户35402人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如今,习水因地制宜发展花椒和辣椒种植,用“双椒”调出了生活“麻辣味”,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富民的目的。(张川)

责任编辑:杨晴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做“钢铁驼队”的青年“破壁者”

  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员工讲述中欧班列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摄  如果想把中欧班列从河南到欧洲这趟“西行之路”变成“万里通途”,首先要拿到沿途各国关口通道的“通关文牒”,这一路的艰辛,可以用“...

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综述|核心诉求分歧难消 美欧贸易谈判未有突破  新华社记者闫洁 康逸  美欧贸易谈判4日仍未取得突破,谈判预计将持续至本周末。了解情况的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希望在7月9日前与美国就关税...

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7月3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识别荷花形态。  谢贵明 摄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关于顺义区南彩镇小营村村支部书记侯军涉嫌伪造多份评估报告,侵占村民王凤英合法财产的反映:每日新闻网第五编辑部(TH)近日,本网不断接到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周瑞屏的反映,说南彩镇小营村

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如何上好乡土适应必修课?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却要在村里指导农民种地,真是无从下手。”这是许多赴农村基层年轻干部的任职挑战。当代中国正值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成千上万的年轻干部奔赴农村基层,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推进人才下乡的实...

整治违规吃喝,不是一阵风不能一刀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全党上下针对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但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反映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也能看出违规吃喝“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

东南西北中——暑期研学去这里 “课本里的大千世界”系列海报之建筑篇

  编者按:  从江南水乡的诗意建筑,到西南边陲的绚丽民族风情;从丝路驼铃的历史回响,到百年学府的智慧之光,再到红色热土的峥嵘岁月……当书本里的方块字变成眼前的实景,知识便有了温度。这个暑假,我们推出“课本里的大千世界”...

每分钟阅读6000字?别让“全脑开发”收割儿童早教

 “记忆力提升20倍”“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00字”……前不久,《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北京的一家全脑开发机构,在其宣传页上看到这些描述。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因此,儿童智力开发受到家长关注,相关产品层出不穷。...

“红色工坊”点燃共富星火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常家村的老校舍旧址上,返乡创业者王健打造了一个“玻璃制品车间”,每天“吞吐”数千平方米的玻璃原片,带动10余名村民月均增收6000元。“顾家、增收两不误,能在家门口就业,是村里人最大...

2023
08/22
13:19
浏览量: 837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河北承德丰宁县大阁镇河东村五组疑违反国家法律 子女占地补偿款不给发放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某银行长春分行诈骗七千万迄今为止依旧逍遥法外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