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探访岳麓书院,感受历史文脉—— 一堂走着上的思政课(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探访岳麓书院,感受历史文脉—— 一堂走着上的思政课(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4-09 20:39:41 | 点击:15065

  俯瞰岳麓书院(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龙兵(前排右一)在长沙会战指挥部旧址前讲课。

  爱晚亭。

  讲堂内景。

  “实事求是”匾额。

  岳麓书院大门。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旧址。

  湖南大学红楼外景。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湖南大学融媒体中心提供


  4月的岳麓书院,绿荫如盖,山间庭院春意盎然。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湖南大学校园内。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创办于宋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一个缩影。

  如今,这里的悠悠文脉不仅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也成为湖南大学思政课的“移动课堂”。

  一大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龙兵就来到书院大门口,等待前来听课的学生。这里是师生们的碰头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四海的对联,昭示着这片土地的人才辈出、文脉绵延。

  “同学们不妨回想抗战期间,日本军机低空盘旋,疯狂地轰炸岳麓山。爆炸声接连响起,书院建筑毁于战火……”时值清明前夕,龙兵一开讲,就把学生带入长沙会战的情境。抚今追昔,是这堂课的课程背景。

  “当时还上课吗?”“学长们怎样奋起反抗?”听完老师的讲述,同学们纷纷发问。

  “有的师生投笔从戎,有的自愿到兵工厂,还有的坚守实验室,迟迟不愿撤离。”课本以外的内容,龙兵也能信手拈来。每次备课,他都会反复查资料,有时在湖南省档案馆一待就是半个月。

  看着若有所思的学生,龙兵健步走向讲堂。学生随行而至,抬头仰望,檐前匾额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字字千钧。

  1917年起,这块匾额作为校训高悬于此,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追求真理。青年毛泽东曾寓居书院半学斋,推窗就能看到这四个大字。此后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优良的学风早已有之,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这回轮到龙兵发问:“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这里曾涌现出哪些风云人物?”

  “魏源”“黄兴、蔡锷”……响亮的回答从人群里传来,不仅有学生,还有“蹭课”的游人。

  “还有呢?”

  “蔡和森、邓中夏。”

  “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龙兵继续追问。

  大二学生罗厚卿酷爱历史,他走上前大声答道:“他们很多是经世之才,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年轻人的知识积累和好学深思,收获现场一阵掌声。

  “老师再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龙兵边发问,边带着学生继续向前走。

  步入讲堂,正中摆放的两把古雅交椅,为纪念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而设,“朱张会讲”的盛景让人怀想。后方的木质屏风,刻有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

  龙兵指着其中一段文字,邀请几名学生齐声念道——

  “侯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我们学习成长不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或者专事文字雕琢,而是传道济民。”龙兵解释,“就是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胸怀天下,心系百姓。”

  历经千年,岳麓书院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赓续着历史文脉。

  跟随龙兵的讲述,一个个故事串联古今,现场学生听得入迷。

  回望历史,观照当下。近年来,作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成果的一个窗口,岳麓书院发挥着独有的积极作用。

  传道济民,赓续千年。“今天,身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龙兵说。

  半堂课过去,原本的一小支队伍,变成流动的人群。小学生、高中生、游客……与历史和先辈近在咫尺,大家充满期待。

  作为历史文化沃土,岳麓山有不少地方成为思政课“移动课堂”的热门选择。走出书院,讲爱晚亭与革命先烈的故事,探长沙会战指挥部旧址,到湖南大学老图书馆旧址触摸残破石柱上的弹孔……这里的每一处,都见证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

  边走边悟,一栋红砖小楼映入眼帘,这是不少湖南大学师生每天的必经之处。湖南大学红楼,是抗战长衡岳地区受降地旧址。1938年,这里遭日军轰炸,受损严重;1945年,还是在这里,受降仪式举行。龙兵翻出手机里的资料照片,展示当时的场景。

  “这堂课走过的路,也是走向胜利的路。”课程临近尾声,龙兵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奋发图强。同学们,新的胜利在呼唤你们。”

  这一刻,穿行校园的人们不禁回头,他们看到了一张张热情的青春脸庞。队伍里,春天的气息浓烈着、鼓荡着。有名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身着的文化衫胸前,“中国”二字格外醒目。

  行进中,师生还交流着校园新闻:新版思政课方案即将亮相,实践教学单独成课,单计学分;“移动”思政课打卡点逾百,不同主题线路正在设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9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2024
04/09
20:39
浏览量: 150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