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从城市走向农村 做一辈子忘不了的事

从城市走向农村 做一辈子忘不了的事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2-18 10:41:15 | 点击:5745

方中天走访核算。安徽铜陵学院供图

“小方”总在忙碌着。2024年的第一个月,他进村入户,询问群众的生活和收入情况,聊聊医保,谈谈政策,回答疑问。遇上放假回到家的学生,他也会亲切地拉上几句家常。与人交流时,他操着熟练的四川方言,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

村民口中的“小方”,已经在此工作两年多了。2021年暑假,从安徽铜陵学院投资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方中天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踏上远行列车。从平均海拔52米的安徽淮南来到最高海拔约4000米的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梅林镇,这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对于方中天而言却是踏上了从城市走向乡村、从象牙塔走向基层的台阶。

“我的外祖母是江苏人,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生,毕业服从组织安排,到安徽淮南支援建设、定居生活。我父亲其实在年轻时也有机会援藏,但因为放不下家庭最终没去成,我参加‘西部计划’,也算是圆了父亲当时的梦想。”谈起去西部的初衷,方中天有说不完的话。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方中天说服了家人,开始做“让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但现实和理想有些差距。他所服务的乡镇位置较偏远,总人口7000余人,距离县城车程一小时,生活硬件设施也跟不上,住宿资源紧张。方中天刚到镇上时,被安置在村委会一个闲置办公室里。一张单人床,一台立式电扇,随意堆放在墙角的衣服、背包和简单的生活用品,组成了方中天宿舍的全部。

“生活条件虽然没法跟家里相比,但是综合市场和超市几乎可以买到全部所需生活物资。”方中天说,“毕竟我在来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四川的潮湿还是有些超乎我的想象”。

方中天来到马边镇的时候正值炎夏,连绵不断的雨水,格外潮湿的空气,都让方中天觉得有点不适应。窗边衣架上的衣服挂了四五天,却依旧没有干的迹象;屋内的被子、鞋子,甚至是每天在用的电扇也都布满了色彩不一的霉菌斑。

没有空调的夏天、无处不在的蚊虫、正在发霉的用品……方中天的内心有时感到烦闷,“其实那个时候心里也想过放弃,但现实却是每天都想着再坚持一天,就这样一天一天坚持到了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自制“烘干机”,改装家具,还自学了四川话。

在慢慢适应当地生活的同时,方中天也始终没有忘记来梅林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的初衷:帮助当地政府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涵盖防返贫监测系统维护、“雨露计划”助学贷款审核、小额信贷贴息发放等。由于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方中天基本每天都住在村里。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方中天就迅速起床,简单洗漱、换衣服、吃饭,投入一天工作中。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到能听懂当地村民说话,再到能够用方言与当地村民交流,方中天一步步克服语言难题。

他每天早出晚归,为村民解读新的政策内容、推动新政策的施行、摸排报送新入学和仍在就读的学生名单,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完成了身份的转换,从大学生转变成一名基层工作者。

刚来时的烦闷情绪也随着充实的工作和生活慢慢淡化。找到工作节奏,日子似乎越过越快。2023年7月,原本签订的两年服务期马上就要结束,方中天也参加了当地事业单位的考核招聘,并取得了裸分第一的好成绩,这意味着他可以结束西部计划的旅程并完成转聘。这时,方中天作出了让众人不解的决定:放弃转聘机会,选择续签西部计划志愿者第三年服务期,留在乡镇继续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很多人对他的选择感到不解。“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想继续留在这里过渡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感性因素,比如,村干部和群众有一种特殊魅力,他们待人处事真诚且热情,基层的生活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一件事让他至今难忘。在刚开始收集“雨露计划”名单的时候,方中天跟当地驻村工作队一起合作完成工作,楠木坪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佘洛铁鑫说过一句话:“多读书选择就会多一些。”

这句话,对于刚开始参加“西部计划”的方中天就好像一个指引路标。“这句话并不只是在说困难学生,也算是我西部之行的动机概括。多读书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参加‘雨露计划’学生的选择是帮助家庭去摆脱贫困,而我的选择,也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择,那就是甘下基层,自讨苦吃。”

目前,方中天还担任马边彝族自治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团支部书记。2018年至今,铜陵学院共选拔西部计划志愿者21名,他们奔赴西藏、新疆、四川、宁夏等地播撒青春。在方中天看来,志愿者并不是什么都会的“完美的人”,但他们会带着从外面学到的东西,一代一代接力,点燃自己的青春之光。

实习生 朱欣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2月06日 04 版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2024
02/18
10:41
浏览量: 574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