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亚美尼亚驻华大使:北京冬奥会必将成功!并成为人类现代史上第一届绿色奥运会

亚美尼亚驻华大使:北京冬奥会必将成功!并成为人类现代史上第一届绿色奥运会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2-02-08 23:08:18 | 点击:707

时间:2022年1月27日

嘉宾: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 谢尔盖·马纳萨良 

       导语: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开幕,与此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同亚美尼亚建交30周年。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到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请他谈谈其对本届冬奥会在疫情防控、筹备工作等方面的评价及他对未来中、亚双边关系的展望。



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大使先生,早上好。很高兴邀请您参加我们今天的节目。

       谢尔盖·马纳萨良:谢谢,感谢各位的到来,也感谢你们的采访。我也很开心能参加你们的节目。

       中国网:冬奥会即将开幕,您怎么评价冬奥会的筹备工作,以及中国为防疫做出的努力?

       谢尔盖·马纳萨良:我们都期待着北京冬奥会。作为在北京工作的外交官,我们亲眼见证了各项筹备工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筹备工作始于2015年,北京获得冬奥举办权之后。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北京成为了最后赢家。自2015年起,筹备工作有序展开。

       目前,因为疫情原因,世界各国处境艰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至少两年。但是,我们仍然见证了冬奥筹备取得的杰出成果,令人惊叹!我参加了中国外交部组织的考察活动,参观了各类设施、场馆、场地、酒店和其他专门为奥运会建造的基础设施。北京和张家口之行非常精彩。此外,我想强调的是,运动员和其他参奥人员生活条件会非常舒适,因为我看到了酒店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说起疫情,这是另一个问题。疫情本身,或者是疫情期间举办奥运会都极其困难,起码不会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规定。相关规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所有参奥人员、所有运动员和奥运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健康。因此,我们非常理解中方的立场。

       我也想利用今天的机会强调一下,对于大家而言,遵守中方采取的严格措施及规定是必要的。因为,正如我刚才所言,这些规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各国国家队成员、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的健康。

       中国网:中国为冬奥会所做的各项工作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

       谢尔盖·马纳萨良:说起预期,我想说的也有很多。提起北京冬奥会,需要强调的是,北京冬奥会将是人类现代史上第一届绿色环保的奥运会,很了不起。这是中国科技成就的伟大成果和最佳例证,令人惊叹。这也是我们十分期待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原因。

       我们非常感谢相关的礼宾安排。各位(驻华)大使已经收到了邀请。我们十分期待精彩绝伦的表演。说起对于奥运会的期待,具体而言,我期待激烈且精彩的比赛,期待各位裁判的公正判断,期待奥运健儿之间的公平竞争。作为亚美尼亚驻华大使,我期待亚美尼亚运动员顺利参赛。我希望并相信北京冬奥会将实现百分百的成功和安全。

       中国网:适逢世纪疫情,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认为本届冬奥会怎样才算是成功?

       谢尔盖·马纳萨良:首先,奥林匹克运动或者奥运会的首要原则是积极参与。中国为参奥的各国代表团创造了百分百的舒适条件,考虑到疫情期间有诸多不便,包括旅行,所以从最开始一直到奥运会结束,中国已经规划好了所有的事项,全程都很安全。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将会处在非常舒适的闭环管理中,享受全天候的医疗管理服务。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相信中国,中方采取的防疫措施和所做的筹备工作主要目标是确保我们大家的健康,这正是为了奥运会成功举办作出的正确决定。

       中国网:所以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谢尔盖·马纳萨良:如果没有百分百安全的条件,就谈不上体育竞赛的成功。


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目前少数西方国家对北京冬奥会进行了所谓“外交抵制”,将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和人权挂钩,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尔盖·马纳萨良:抵制,任何类型的对奥运会的抵制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已经发生过一些了。如果我没记错,第一次针对奥运会的政治抵制发生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期间。之后,即使不是每4年,至少每8年,我们都会看到同样的情况。所以这没什么新鲜的。但是说起政治抵制或“外交抵制”,我们需要再次回顾《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主要原则之一是让体育完全脱离政治。很显然,《奥林匹克宪章》对此已经做了规定。另一方面,为了充分保障所有参与者的自由和权利,奥运会奉行的原则是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抵制或歧视,包括“外交抵制”。

       说起这次的“外交抵制”,其实抵制的不是北京冬奥会,因为北京仅是奥运会举办地而已。这是对《奥林匹克宪章》主要原则的抵制。这是我的看法,在我看来这再明显不过了。

       中国网:奥运会是运动爱好者和运动员的盛会。

       谢尔盖·马纳萨良:体育就是体育。体育运动是国与国之间的又一座桥梁。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其他原则,体育应当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这代表着一个(与政治)不同的方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体育运动要与政治完全脱离。

       中国网:2022年是中国和亚美尼亚建交30周年,您怎样评价现在的中亚关系?

       谢尔盖·马纳萨良:30年前,我们与中国的朋友们携手,从零开始发展双边关系。在此之前,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苏联框架下的。而中亚之间的交往,实际上从古代就开始了,但中亚外交关系正式建立是在30年前。

       回顾过去30年,可以看到,中亚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取得了诸多成就,包括教育、科学、运输、经济等各个领域。对于亚美尼亚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我们将和中国的朋友一起,尽最大努力把双方关系发展好。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中亚双方已经建立了高水平友好关系。同样,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来调整和进步。展望未来,潜力巨大。双方在不同领域都很有潜力,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我期待着疫情后还会有进一步优化提升。

       中国网:回顾过去,三十年来中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您对未来中亚关系的发展有何期待?

       谢尔盖·马纳萨良:我想说,双方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如果要说潜力和未来发展,我主要想谈谈双方的经济往来。例如,我们的贸易额表现不俗,但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中国投资。我们非常感谢中方的帮助,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互惠互利的生意往来。这就是我们的期待。我们两国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们也需要继续提升,比如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到亚美尼亚留学,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亚美尼亚学生来中国读书。我们期待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期待我们两国人民有更多的机会阅读对方国家的文学,观看对方国家的电影、纪录片,了解对方的情况,从而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网:我们有太多可以合作的领域了。

       谢尔盖·马纳萨良:是的,有很多工作要做。


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摄影:郑亮)


       中国网:您对本届冬奥会有什么美好的祝愿和期待吗?

       谢尔盖·马纳萨良:谈到奥运会,刚才我提到我十分期待本届绿色奥运会的开幕式,这也是现代史上的第一届绿色奥运会。我期待看到精彩的比赛,期待裁判的公正判断,期待亚美尼亚的成功参与。我希望并相信北京冬奥会将是奥运会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届。

       说起祝愿,首先,我想感谢组织者,感谢他们为筹备工作所做的艰苦努力。难度很大,但他们做到了。真的非常感谢。我祝福他们,全世界都将看到他们的工作成果,并会由衷地感谢他们。

       对于运动员和其他参奥人员,首先,我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我相信组织者会竭尽全力保障他们的健康。我也祝愿他们勇创佳绩,挑战世界纪录。

       中国网: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刚好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举办。能否也请您为中国的朋友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谢尔盖·马纳萨良:我们的新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正期待着中国的新年或者说中国春节的到来。这是对于无论身处中国还是国外的全球华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虎年即将到来,我们翘首以盼。

       今天,我向全体中国人民,向中华民族致以新春祝福,祝福大家在即将到来的虎年里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喜气洋洋!我向所有人致以美好祝愿,希望虎年成为疫情结束后全球复苏的第一年。

       中国网:希望愿望成真!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享。

       谢尔盖·马纳萨良:非常感谢你们的采访,我也期待着再次与你进行交流。


 (本期人员——编导/文字/采访:白璐;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作者:编导/文字/采访:白璐;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任言任语:摒弃抱怨 拥抱成功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这个世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在百万富翁家庭,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每日为温饱奔波,即便辛苦

江西崇仁:从“断水困境”到“清泉入户” 学思践悟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中国青年网讯“来水啦!水又清又足!”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陂乡座陂村桃山村小组村民柯正国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哗哗流出,脸上满是喜悦。至此,困扰桃山村村民多日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学习...

赣州经开区:精准施策铺就“留赣干”坦途

  中国青年网讯“从求职补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推荐,‘留赣干’政策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几个月前,来自赣州科汇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康誉还辗转于线上线下招聘会,如今已在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的政策助力下,在家乡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2022
02/08
23:08
编导/文字/采访:白璐;后期:刘凯;摄影:郑亮;主编:郑海滨
浏览量: 70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