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94岁老战士获终身成就奖!他的作品太震撼

94岁老战士获终身成就奖!他的作品太震撼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6-24 07:27:07 | 点击:7861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

  在河南三门峡举办

  19位摄影人

  获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张崇岫、蒋铎获得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

△张崇岫(左二)

  94岁高龄的张崇岫

  曾是新四军战士

  抗美援朝战地记者

  他将镜头对准了炮火硝烟的战场

  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一段视频看

  张崇岫回忆抗美援朝战场经历↓↓


  胶卷像子弹挂身上

  拿照相机也是战士

  1942年

  13岁的张崇岫参加新四军

  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8年

  部队又交给他一个新任务

  学摄影

  起先张崇岫不愿做摄影记者

  想直接端枪跟敌人打仗

  后来他发现在战场上端相机

  其实就跟端枪一样

  于是就干起了摄影记者

△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

  张崇岫带着两台相机

  跨过了鸭绿江

  他把装胶卷的袋子

  像子弹袋一样系在身上

△张崇岫在抗美援朝战场

  有人问他

  腰里装着什么武器

  他的回答是:

  “我这个是非常大的手枪”

  志愿军第27军跨过冰天雪地的北部山区,向长津湖战役现场前进,迎战向北推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当时胶卷非常珍贵

  张崇岫要求自己每拍一张

  就必须成功一张

  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

  他一共用了3卷胶卷

△1950年12月,志愿军第27军80师向长津湖地区运动。

  △1950年12月,-30℃的条件下,志愿军穿过齐腰深的大雪,向长津湖地区集结。

  △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27军战士们在炮火和风雪中追击敌人。

  △在严寒的长津湖夜战中,志愿军第27军连队机枪手向美军阵地射击。

  △1950年12月,长津湖北部地区外围战斗中,志愿军第27军某部8连战士们拔除敌人最后一个据点,从四面八方攻入新兴里。

  △1950年冬,志愿军第27军80师240团2营4连,在争夺长津湖新兴里大桥战斗中,被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英雄称号。

  △夺下死鹰岭一个阵地,战士们顺着雪坡直追下去。死鹰岭位于长津湖西南,是一座海拔1500多米的高峰。

  “哪里枪响,我就往哪凑”

  张崇岫说:

  “搞摄影,胆子要大

  我的胆子就很大

  从不知道怕……哪里枪响,我就往哪凑”

  这张美军士兵向志愿军投降的照片

  是张崇岫在美军混乱撤退时拍下的

  “子弹、炮弹都没停

  我不下去拍

  就抓不到这个场景了”

  △1951年5月,朝鲜江口洞,美国陆军第24步兵师坦克队士兵向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举手投降。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张崇岫总是冒着枪林弹雨

  冲在最前线

  △1951年5月,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沿华川至汉城公路英勇前进。

  △1951年,志愿军战士们涉水强渡在敌人重炮封锁和重兵把守下的昭阳江。

△1951年5月,志愿军在炮火掩护下,突入敌人阵地。

  △1951年,志愿军第20军战士们在昭阳江北岸顽强阻击敌人的进攻。

  △1951年夏,志愿军第20军战士冒着炮火,向敌人发起冲锋。

  一套4张纪念邮票

  两张都是他的摄影作品

  这是1952年发行的一套邮票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

  在一套4枚邮票中

  有两张邮票的画面

  都选自张崇岫的摄影作品

  《涉江追击敌人》

  原图记录的是1951年7月

  志愿军第20军的将士们

  冒着炮火涉水强渡昭阳江

  《胜利会师》

  原图记录的是1950年12月

  长津湖战役胜利后

  志愿军第20军59师侦察队

  与朝鲜人民军在咸兴港会师

  在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

  张崇岫拍摄了

  上千张战地照片

  他以无畏的勇气

  超常的胆识

  娴熟的摄影技术

  拍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英勇作战的英雄群像

  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

  十分珍贵的历史瞬间

  留下了永久的影像见证

  他是一名战地记者

  更是一名老兵

  70多年过去了

  照片里的故事永存、精神不灭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CCTV-7《戎装》、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原标题:94岁老战士获终身成就奖!他的作品太震撼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任言任语:摒弃抱怨 拥抱成功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这个世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在百万富翁家庭,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每日为温饱奔波,即便辛苦

江西崇仁:从“断水困境”到“清泉入户” 学思践悟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中国青年网讯“来水啦!水又清又足!”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陂乡座陂村桃山村小组村民柯正国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哗哗流出,脸上满是喜悦。至此,困扰桃山村村民多日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学习...

2023
06/24
07:27
浏览量: 786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