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史昆:能吃苦、敢吃苦的“油井神医”

史昆:能吃苦、敢吃苦的“油井神医”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6-19 10:09:19 | 点击:9404

尽管已过去28年,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史昆仍清楚地记得那一幕:1995年,18岁的他第一次来到昆仑山脚下的青海油田报到,就被沙尘暴来了个下马威。

当时,史昆从青海油田技工学校采油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做采油工人。他跟着师傅齐宪维一起走在采油作业区,突然,一堵土黄色的墙从天边翻滚而来,“瞬间,黄沙包围了我们,白天变成了黑夜,鼻子、嘴巴、耳朵里到处都是沙子,打在脸上生疼”。

更让史昆崩溃的是,当年他第一次巡查油井,就遭遇了井喷。

当天,一口油井采油树的一个闸门出现故障,黑色的石油不断地从井口喷出,想要排除故障,就要有人冲进井场,把井口控制闸门关上。史昆虽然有些害怕,却没有丝毫犹豫,径直冲了进去。

史昆拼尽全力,把闸门关上了一半。齐宪维看着被油弄花了脸的史昆,有些心疼,想要替换他。“就要关上了,我再拼一把!”史昆又冲进井场,闸门终于被关上。走出井场,史昆身上满是黑黑的石油,嘴巴里、鼻子里、耳朵里也是石油,他用棉花沾着汽油抹拭半天才干净。

“当时算‘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史昆笑言。然而挑战接二连三迎面而来,让他不免有些泄气,“这鬼地方怎么待啊!”齐宪维是名女同志,瘦小干练,充满热情和干劲。她鼓励史昆说:“我们胜利油田有位采油工王为民,获得了全国首届中华技能大奖,特别了不起,咱们既然选择来到这儿,就要能吃苦、敢吃苦!”

史昆是山东人,上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从一名修青藏铁路的铁道兵转业到青海省工作。史昆说:“柴达木盆地背靠昆仑山,我跟我弟的名字一个叫史昆,一个叫史仑。父亲为我们兄弟两人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们能在此扎根,向上生长。”

家人的嘱托、师傅的激励,给了史昆动力,让他恢复了信心。

齐宪维是采油一厂有名的采油专家,对油井的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白天上井工作时,史昆就跟着师傅学习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下班了,史昆就骑着自行车,去井站当面请教作业区的老师傅。读书、绘图、记录数据……日复一日,采油一厂的每个作业区、每个站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渐渐地,“初生牛犊”史昆脱胎换骨般成长起来,特别是练就了“一摸工具就能知道规格型号、一看电流就能判断井下状况、一听声音就能辨别机械故障”的绝活儿。

2003年年初,史昆接手了几口含蜡高、出砂严重的“病井”。他迎难而上,对每口井都做到“看听摸查嗅”,每天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个多月后,他建立了翔实的油井动态资料库,为每口井都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病井”枯木逢春,几年间累计增油800多吨。而后,他的“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在全油田得到推广,同事们佩服地称他为“油井神医”。

“以前采油工维护保养设备操作多,但现在油田生产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必须要有对油井进行生产动态管理的能力。”近年来,这名年轻的“油井神医”不断精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取样口经常冻堵。他带头设计了防冻取样放空阀,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他还首创“抽油机井生产不正常判断处理法”,在青海油田近2000口井上广泛应用,诊断生产故障准确率达95%。

回想起当初师傅们手把手“传帮带”培养他的经历,史昆深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2014年4月,“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授牌成立,他组建了创新团队,针对油气井生产的关键难题进行技术攻关。他学习团队管理、创新方法等创新技术,争取资金支持、校企合作;同时征集一线生产难题,组织学习培训,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鼓励成员在技能竞赛、生产创新大赛、论文写作中检验和巩固工作成果。

青海油田天然气产区1300余口生产井中,积液井占40%,年影响产气量11亿方。在将近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中,史昆团队用3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低气压井智能泡排工艺技术优化及现场应用”项目攻关。如今,平均单井增产50万方,累计节电50余万度,降本增效达到780万元。

2017年至今,史昆团队先后攻克生产难题700余项,取得获奖成果127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16项、国家专利21项,推广成果7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包括“低压气井智能泡排工艺技术优化及现场应用”在内的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只要能吃苦、肯钻研,起步再低也能成功。”一线女采油工黄群是工作室的日常负责人,在师傅的督促和指导下,她多次在生产创新大赛中获奖,创新成果成功申报国家专利,还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成为油田的骨干力量,30多岁就被破格晋升高级技师。

“以前评上高级技师就到头了,现在国家推行‘新八级工’制度,中国石油也推行了九级工技能等级制度,让我成为油田的首席技师和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待遇比以前高了很多,年轻技工更有盼头了。”史昆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的12个徒弟,目前已有两人获聘两级技能专家,两人获聘为企业首席技师,还有的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成长为生产管理干部。

5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史昆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他感慨地说:“我的成长离不开昆仑山下高原油田这片沃土的滋养,我今后将继续发扬能吃苦、肯吃苦、执着钻研的拼劲,为祖国石油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李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晓彤】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任言任语:摒弃抱怨 拥抱成功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这个世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在百万富翁家庭,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每日为温饱奔波,即便辛苦

江西崇仁:从“断水困境”到“清泉入户” 学思践悟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中国青年网讯“来水啦!水又清又足!”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陂乡座陂村桃山村小组村民柯正国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哗哗流出,脸上满是喜悦。至此,困扰桃山村村民多日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学习...

2023
06/19
10:09
浏览量: 94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