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白色橄榄树》:战火与浪漫交织的深情叙事

《白色橄榄树》:战火与浪漫交织的深情叙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2-06 14:56:25 | 点击:336

◎柴源

长久以来,一些爱情题材剧集的创作似乎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内容聚焦于都市生活中的浪漫邂逅和情感纠葛,叙事手法上依赖用套路化的情节桥段吸引观众。于2月1日开播的《白色橄榄树》,在众多爱情剧中显得别致:它没有流于表面的娱乐化表达,而是以细腻写实又饱含深情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一部战火与温情交织、深度与内涵兼具的诚意之作。

战火中的别样情笺:

突破爱情叙事的窠臼

《白色橄榄树》脱离了传统爱情叙事的窠臼,在常见的浪漫基调之上,以战争为背景,将故事讲得具体真实。

爱情的种子在残酷的环境中悄然种下,又在战火的炙烤中破茧而出。剧中,记者宋冉和排雷志愿者李瓒两个角色的相遇,除了包含传统爱情剧的浪漫与诗意,更增添上了几分生死与共的厚重与紧张。

宋冉在东国采访时,不幸遭遇武装暴动分子发动的炸弹袭击。命悬一线之际,李瓒以专业的排雷技能和超乎常人的冷静,成功拆除炸弹,将宋冉从死神手中夺回。回国后,宋冉对救命恩人李瓒念念不忘,四处找寻他的踪迹;李瓒也在与宋冉的相处中,被她外表柔弱却内心勇敢善良的特质所吸引。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袭击,彻底改变了两人的生活轨迹。李瓒的挚友为救他在爆炸中牺牲,使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的深渊;宋冉则因拍摄的一张照片遭受舆论争议,身心备受折磨。两人在爆炸后失联,各自在人生的低谷中独自挣扎。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战争和苦难并未将二人击垮,他们重逢后相互陪伴、彼此慰藉,在对方身上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这份历经战火淬炼的爱情,没有俗套的甜言蜜语和刻意营造的浪漫场景,而是饱含着心有灵犀的默契和生死相依的承诺。

生活流的日常诗篇:

勾勒平凡生命的坚韧

有些影视作品为追求视觉冲击和戏剧效果,对情节和场景进行夸张演绎。《白色橄榄树》却选择了用生活流的叙事手法,将残酷与温情并陈,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层层勾勒出阴霾下的光芒,平凡中的伟大。

剧中,宋冉的东国经历构成贯穿全剧的叙事纽带。硝烟弥漫的土地上,市井巷陌间流淌着平凡生命的坚韧光芒。厄莱集市的喧闹与合普酒吧的跃动舞步交织成章,谱写出战火中人的可爱与生命能量的不息。这些镌刻在废墟里的日常诗篇,恰似穿透硝烟的晨曦,印证着人类对光明执著而永恒的向往。

宋冉与李瓒的情愫渗透在生活肌理中。缠绕着命运齿轮的红绳,平凡又颇具意义的苹果,既是跨越生死的隐喻,更是硝烟里淬炼出的赤诚之心。《白色橄榄树》将这份情感编织进弹片与玫瑰共生的土壤,他们在其上开垦出希望——排雷志愿者在生死边缘将他人拯救出险境,记者用镜头丈量历史的经纬,从而构建出有别于速食爱情的、具有坚实质感的情感范式。它让观众看见两个互相信任的灵魂,在面对困苦时散发出坚韧的人性光辉。

多角度的细腻还原:

呈现战争之下的百态

面对灾难,人性经受着考验,更显前路遥迢。

李瓒、宋冉等角色心怀善良与正义,不顾个人安危,在东国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竭尽全力帮助深渊中的人们。同时,战争也无情地暴露了人性的另一面:武装暴动分子的残忍行径,给东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网络上那些不明真相、对宋冉进行无端指责和恶意谩骂的键盘侠,其冷漠与无知令人心寒,反映出部分人在虚拟世界中道德底线的缺失。

剧中,李瓒在经历残酷的战争之后,患上了严重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使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宋冉同样未能幸免,战争的阴影和舆论的压力使她患上了抑郁症,内心痛苦挣扎。这些情节让观众对相应心理疾病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发人们对关注和帮助这类患者的思考——他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关爱与支持。

另外,《白色橄榄树》还展现了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等因素对人的影响。东国青年萨辛学业有成,但仍要面对出身于底层家庭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偏见;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本杰明,在战争的磨砺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方向。这些丰富多样的人物故事线,还原了社会的复杂与多元,使剧情更加饱满、富有层次、真实可信。每个人都有软弱的一面,但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为这个世界提供正向价值。

《白色橄榄树》不仅包含了对人性的细腻呈现,更是对爱与希望的深情礼赞。通过“战火+温情”这一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个人在大环境下有时是渺小无力的,却也同样看到了人性在苦难中的坚守与升华。“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有一天有许多话要说出的人》,尼采)几个年轻人用直面生活的勇气和给予他人的暖意,追寻着心中的那片“白色橄榄树林”。

责任编辑:靖强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任言任语:摒弃抱怨 拥抱成功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这个世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在百万富翁家庭,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每日为温饱奔波,即便辛苦

江西崇仁:从“断水困境”到“清泉入户” 学思践悟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中国青年网讯“来水啦!水又清又足!”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陂乡座陂村桃山村小组村民柯正国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哗哗流出,脸上满是喜悦。至此,困扰桃山村村民多日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学习...

2025
02/06
14:56
浏览量: 33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