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守护他们正在失去的记忆

守护他们正在失去的记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4-10-11 17:23:04 | 点击:338

9月5日,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老人们正在做康复训练。

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为认知障碍老人制作的方言墙。

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为认知障碍老人准备的各种物品。

9月5日,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工作人员在帮助一名老人做康复训练。本组图片均由刘胤衡拍摄

一年一度重阳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不断完善认知障碍老人照护支持体系,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日前,记者走进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探访守护老年人的彩虹湾。

---------------

“侬好(你好)”“哈赞(点赞)”“买汰烧(买菜)”……

在上海虹口彩虹湾老年福利院的认知障碍老人专区,有一面“语言墙”。墙上每一句上海方言都对应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形按钮,路过的老人按下就能听到语音,这样一个小设计可以在无形中巩固认知障碍老人的语言能力。

“这是我们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特殊设计,让他们听到熟悉的话语,唤起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欲望。”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护理部主管姜红英表示。

今年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当天下午,上海市民政局主办的老年认知障碍关爱主题活动举行,正式发布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工具包及“忆守沪”认知障碍早期筛查软件。

上海市民政局2023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约568.0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4%,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14.4%,老龄化程度较高。

近年来,上海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体系。2021年9月颁布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聚焦失能失智长者,健全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全市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超过1.2万张。

打开认知障碍老人的“新世界”

四级养老护理员夏翠玲,是彩虹湾老年福利院12楼的“班长”。她所负责的区域,住着40名性格各异、病情不同的认知障碍老人。

5年前,夏翠玲刚来到这里工作时,内心不免忐忑。她知道,由于认知能力下降,这些老人不仅记忆力、语言能力等大不如前,还会出现多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甚至可能表现出严重精神行为症状,比如不受控制地叫喊、打人,抗拒工作人员的照护。

夏翠玲说,认知障碍区域的老人,“把白的说成黑的、把苹果说成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有些新来的年轻同事会跟老人讲道理,她会解释道,“不能一味讲道理,老人说啥就是啥,我们应该更多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在她看来,由于认知障碍,这些老人面对的是一个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新世界”。

更严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老人会把排泄物弄到身上,搞得满地都是。“这些老人已经不认识这些东西了,更不知道捏在手上有多脏。”每当碰到这种情况,夏翠玲不会感到惊讶,更不会指责,而是理解他们,以温和的态度,把他们带到淋浴间,耐心擦拭,清理干净。

在与老人的相处中,夏翠玲逐渐认识到,身为养老护理员,在照护他们时,最重要的不是纠正,而是拥有更多同理心,“我们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认可他们的行为,再加以帮助、照护,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过得开心,让他们有尊严”。

去年入住的张英奶奶让姜红英印象深刻,“之前张奶奶在虹口另一家老年福利院住了五六年,转院过来时,我们知道她有动手打人的倾向,心里有些没底,不知道她能不能和这里的老人融洽相处”。

刚来时,张奶奶有些孤僻,不愿与周围人交流。姜红英从老人档案中得知,张奶奶退休前从事文艺相关工作,有唱歌特长,“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文艺活动,发挥她的专长,让她获得被需要的感觉”。

每天早餐后,区域护理员开始组织各种活动,在张英居住的区域,老人们每天都定时唱歌。护理员会用各种名头,吸引他们加入活动,“叔叔阿姨,我们合唱团要组建啦,你们快来!”

起初,张英并不愿意加入,说“我唱得不好,不太好意思”。这时,有其他老人站出来打头阵,气氛热络起来。见大家唱得热火朝天,张英似乎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舞台上表演的样子。护理员看到她跃跃欲试,于是邀请她加入到活动中来。

“我来带大家唱吧!”张英的热情被点燃,带领大家一展歌喉,唱起《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

如今,这样的文娱活动不用护理员特意组织,“老人们想唱歌了,只需要一个领头的,他们随时都能唱起来。”姜红英说,这只是彩虹湾老年福利院众多活动中的一项。团队根据这些认知障碍老人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老人们自发组织围炉讲故事、参与“华容道”游戏等活动,参加活动能获得积分奖励、兑换礼品,积极性更高了。

“不少老人一天中最期盼这些集体活动,他们从中体会到重新参与社交,有了被需要的获得感。”姜红英说。

还要发现老人能做什么

姜红英表示,团队不仅帮助老人们在文体活动中发挥作用,还希望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不能只关注老人不能做啥,而是要发现老人还能做什么,强化他们这部分的能力”。

王琳奶奶是个热心人,她特别乐意帮夏翠玲的忙,“早餐我会让她分牛奶、分勺子,吃完饭她还帮我们擦桌子、扫地,王奶奶很开心”。

夏翠玲发现,许多老人很愿意干家务活,尤其是叠衣服,虽然常常出现衣服叠反、扣子扣错等情况,她还是希望老人们去尝试,“以老人们的认知能力,他们不觉得自己弄错了,我会鼓励他们,再帮他们叠成正确的样子”。

认知障碍症是一种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导致的大脑功能衰退的长期退化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近年来,学者们努力尝试通过非药物干预来延缓或控制认知障碍症的发展进程。

上海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专委会委员陈虹霖表示,对于认知障碍长者的治疗,目前实践中较为广泛地采用音乐疗法、触摸疗法、怀旧疗法、园艺疗法、色彩疗法等,意在预防神经功能退化,从听、触、视、味、嗅的五感中进行多维度刺激及训练,尽可能让其神经功能保持兴奋状态,更好地维持长者的认知功能。

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护理部主任李小莉记得,今年夏天高温天气中,一位认知障碍老人因感受不到温度变化,大热天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

“由于感官功能逐渐缺失,认知障碍老人对外界的感知比较迟钝。因此,在认知障碍区域,护理员要特别注意房间的温度湿度等细节,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她说,这给护理员的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李小莉曾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30年,5年前转行到养老行业。在她看来,“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照顾,养老行业应该像医院那样有精细化标准”。

国投健康运营管理部(能力建设中心)总经理、投资拓展部总经理李晓表示,2021年9月,国投健康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联合发布《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规范》,其中规定了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的基本要求、服务环境和设施设备,以及服务评价和改进等内容。

国投健康2024年8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已投运机构中,认知障碍长者总体占比超20%。其中,中重度认知障碍占比过半。

李晓介绍,在认知障碍照护方面,国投健康应用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运动疗法等,延缓老年人病情进展,保持其生活质量和独立性。在传统照护模式基础上,国投健康引入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构建了包含护师、照护师、医师、康复师、营养师、药师、厨师、设计师、工程师及社工师在内的多元化实施团队,以寻求更好的照护效果。

2024年1月,上海正式实施《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指南》,为更规范地开展认知障碍老人照护工作提供了地方标准。

逐渐完善照护认知障碍老人的“工具包”

2021年,国投健康运营管理部95后季佳林作为运营管理培训生,来到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工作。

接触到这群有些特殊的老人,她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特别敏感,能觉察外人的态度”,因此,她与老人们每天见面“一定是笑着的”,她说,“要用开心的语气、态度去跟他们打招呼,避免老人产生防备心理”。

季佳林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卫生管理专业,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以专业的视角统筹老年福利院的管理事项。

对于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她介绍:“针对认知症患者出现的文字或图形识别等障碍,我们会采用图标、大字体等更明显的标识,确保信息清晰传达。起居环境要强调细节与情感关怀,如设置开放式衣柜减少翻找困扰,添置家人照片增加情感支持。对出现视幻觉的老人,要避免使用易混淆的地面与内饰材料”。

在她看来,目前对于认知障碍老人的照护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每一个认知障碍老人的情况和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靠着过去的经验套用一个模板去应对所有问题,要‘见招拆招’”。

科技发展在为预防和干预认知障碍提供助力。近年来,认知障碍筛查在上海的社区和医疗领域普遍开展。

9月21日,上海市民政局正式发布上海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工具包及“忆守沪”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小程序。该“工具包”集结五大工作领域内容,内含工具包手册、实物工具盒和“小蓝花”U盘。工具包手册将各模块工作内容和路径、可借鉴资源加以梳理;实物工具盒主要包括实物工具范例,如早期的干预工具、宣教的科普工具、家庭支持的照护道具、志愿者和友好单位的认同感提升道具、风险筛查的量表工具等;“小蓝花”U盘则将社区工作人员可用、常用的电子资源加以归集。

“忆守沪”认知筛查小程序集合认知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丰富的评估工具,通过适老化友好界面与分级式筛查设计,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小程序可结合老人作答情况智能测评。据统计,自今年6月预发布以来,上海全市筛查量超过10万人次。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完善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体系,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希望社会各界关心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共同守护老年人的珍贵记忆。

(文中所涉认知障碍老人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黄冲

责任编辑:白珂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10/11
17:23
浏览量: 33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