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时间:2024-10-02 17:27:14 | 点击:364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探访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当“捕鸟人”变身“护鸟人”

中新社记者 刘亮

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几阵悠长而清脆的“鸟叫声”吸引了来访记者们的注意。

声音的来源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鸟哨的传承人金伟国。他12岁起便开始和父亲、祖父学习鸟哨技艺,能模仿30多种鸟的叫声。过去,鸟哨技艺曾是上海崇明岛上捕鸟人的诱鸟工具之一,如今却被赋予了新使命。

两个月前,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作为该栖息地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即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成功晋升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9月20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鸟类。 中新社记者 周孙榆 摄

东滩保护区是全球鸟类迁徙“东亚—澳大利西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申遗成功的消息令金伟国感到振奋,这不仅意味着东滩保护区多年来的工作获得了国际认可,同时也为未来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为候鸟营造优质栖息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滩保护区的生态“保卫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开始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快速扩散蔓延,影响到迁徙鸟类在滩涂湿地的取食和休息。2013年,崇明东滩启动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区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生长扩张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维持和扩大了鸟类种群数量,对提升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湿地修复后,鸟类数量逐渐提升。目前,保护区共记录到各种鸟类300种,包括22种全球濒危物种、1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和5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去年底,保护区还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在滩涂上觅食。

生态环境的修复,也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候鸟守护人的辛勤付出。

金伟国回忆,以前东滩工作条件艰苦,没有像样的房子,夜间照明也成问题,吃饭靠自带的米和菜简单充饥。现在条件好了,但自己每日仍凌晨三四点便起身摸黑准备工作,一般直至中午才能稍作歇息。支竹竿、布网、拽绳……日复一日,金伟国已默默延续了26个春秋。工作虽辛苦,但金伟国觉得,这么多年来,能以“一技之长”为保护候鸟生息繁衍作一点贡献,值得。

9月20日,金伟国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受媒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周孙榆 摄

湿地的修复见证了鸟类数量回归,也见证了金伟国从“捕鸟人”到“护鸟人”的身份转变。

过去,崇明当地人靠滩吃滩,金伟国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的野生鸟类资源越来越少,捕鸟生意做到了头,他便转行当起泥瓦工。

1998年,金伟国的人生轨迹迎来转折。那年,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建立,科研人员要研究鸟类,但抓到的鸟太少,无法开展正常科研。于是,在东滩地区小有名气的“金哨子”金伟国,被请来协助鸟类环志科研,重新吹起鸟哨。

鸟类环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给鸟类佩戴特殊的标记,如金属环或其他形式标识,以此追踪鸟类的迁徙路径、活动范围等信息。“这对于了解鸟类的迁徙规律和保护濒危物种至关重要。”东滩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巍说。

吴巍介绍,鸟哨技艺在保护候鸟上有着重要特殊性。通过鸟哨模仿不同鸟类的叫声,能实现对目标鸟类的精准捕捉,提高环志工作的捕捉效率。同时,使用鸟哨诱鸟的成本较低,无需复杂设备和大量人力投入,减少了捕捉过程对候鸟的影响。

“要保护好候鸟,鸟哨的传统技艺不能丢。”现已年过六旬的金伟国说,如今自己已“后继有人”,也希望这项技艺在一代代“鸟哨人”的传承中,继续见证候鸟在东滩湿地上生生不息。(完)

【责任编辑:吴闻达】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10/02
17:27
浏览量: 3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