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萤火虫”之光,照亮这间“陋室讲堂”

“萤火虫”之光,照亮这间“陋室讲堂”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9-10 08:30:36 | 点击:2365

“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

在一次访谈中,叶连平老人用洪亮的声音说出这句直抵人心的话。

2023年6月29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在给孩子们免费上英语课。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今年97岁的叶连平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是我们持续关注报道的乡村退休教师。

2000年,退休后的叶连平做出一个决定,开办家庭课堂,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之后规模扩大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2023年9月8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将门锁上,准备回家吃晚饭。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本应该安享晚年的叶连平,为何如此折腾,免费给孩子们上课?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踏上了寻访之路。

2019年7月30日,我们来到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老师刚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看到我们拿着采访设备,叶老师连忙摆手想把我们赶走。“怎么又来媒体了!”他喃喃道,“我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备课、板书,没有时间浪费。”那段日子,得知叶连平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不时有记者前来采访,来得多了,叶老师将其视为一种“烦恼”。

2019年7月30日,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为了尽可能不打扰叶老师的正常教学和生活,我们秉持“笨功夫”原则,跟随他的作息,从清晨到日暮,以静观的方式记录叶老师普通的一天。

夏日清晨,叶连平老人简单洗漱过后便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餐,两包方便面倒在锅里,鸡蛋也不舍得加。

临近7点,陆续有学生步入教室,每个孩子都会向叶连平打招呼:“叶老师好!”叶老师微笑着,一一回礼。

课前,叶老师还会将教室里一台座机电话的听筒放到旁边,他不希望电话铃声影响课堂。

在英语课上,老人发音标准、思维清晰、板书工整,孩子们听课时也十分专注。

2023年9月9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在上课前将座机电话的听筒放到一边,以免电话铃声影响授课。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几天时间的蹲守拍摄,叶老师好像对我们没那么排斥了,并且同意接受访谈。聊天中,我们将疑问抛出:“您为孩子做这些事,为了什么?”

叶连平老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简单有力地说道:“因为你不是我。”

多年来,叶连平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面对荣誉,他说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可以做、必须做好的事情。

2022年7月21日,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为英语课准备板书。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今年8月27日,新学期开学前夕,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为当地40名新入职教师上了一堂名为“陋室讲堂”的入职第一课,用亲身经历勉励他们廉洁从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为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而其笔下的“陋室”所在地就位于和县。穿越千年,叶老师所居住的旧平房和他开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也如同“陋室”,见证着叶连平躬身耕耘、甘于奉献的时光。

2019年7月30日傍晚,叶连平在家里吃晚饭。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在叶老师的家中、教室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老物件”——用了三十几年的茶缸、穿了几十年的T恤衫、废旧羽毛球拍制成的教鞭、书页残破的字典……

这是2023年9月8日拍摄的叶连平使用多年的教鞭和粉笔盒。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叶连平无儿无女,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对孩子们却十分慷慨。2012年,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6万元,成立了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已经连续发放13年,为400多名农村孩子累计发放奖学金40余万元。

2023年9月17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叶连平老师和获奖学生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叶连平的师者萤火汇聚起如炬光芒:叶连平的学生中不少成为教师,受他的感染,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来到“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支教,当地甚至全国的乡村教师以叶老师为范,育人不辍……

2022年7月21日,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和前来支教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萤火支教团的志愿者交流讲课心得。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的墙上写着“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老师却说,蜡烛的光很亮,而他能照亮的地方有限,自己充其量就是一只微光闪烁的萤火虫。

如今,叶老师的身形日渐瘦削,背脊也开始佝偻,甚至要坐着才能给学生上完一节完整的课。叶老师对我们说,他要把最后的时间都留给孩子们。

2023年9月9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在准备上午的授课。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4年9月5日,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在准备周末的授课。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19年7月31日,叶连平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里欣赏学生刚刚送给自己的折纸礼物。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犹记得暑假里,叶老师在课间收到孩子送的折纸蝴蝶结,捏在手里,不停翻看,笑得像个孩子。不起眼的“萤火虫”,在纯粹的坚守中,照亮着乡村孩子的梦想。

记者:张端、黄博涵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09/10
08:30
浏览量: 23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