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守正创新抒情怀 踔厉奋发谱新篇

守正创新抒情怀 踔厉奋发谱新篇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2-10-17 00:40:45 | 点击:7747

                 《我的家在中国》

(词--姚艳秋 曲-铁源 配器--刘聪 演唱--毕成-mmm-1013.wav--yinpin70.40mb)

001.jpg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元素。

      编者按: 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共有的精神食粮,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更是民族根本属性的发扬和传承。音乐具有广泛的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倡导性;丰富多彩的精神佐餐,对于讴歌美好新生活,唱响时代最强音,有着巨大的引领性,美好的音乐用生动的音符、精彩的乐章、铿锵的字眼,可以汇聚起歌颂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乐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感到愉悦和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美好的音乐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人优秀品德的重要工具。美好的音乐对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美好的品行修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会起到起到独特的作用。音乐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是生活和心情的调节剂,也是心灵的彼岸和精神的家园。庄重肃穆的音乐使人沉稳如山,轻快活泼的音乐使人飘忽如云,舒缓悠扬的音乐使人心静如水……

002.jpg

姚艳秋,女 1974年出生,辽宁沈阳音乐学院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教26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创作诗歌、散文数十篇,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策划、导演、主持大型晚会20余场。

004.jpg

多年来,姚艳秋在音乐的艺术殿堂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她运用多年艺术理论积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探索,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用一个党员忠诚的情怀创作了《我的家在中国》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厚重爱国,意境深远,得到了学院和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特别得到了著名作曲家铁源老师的首肯,并欣然为之作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毕成老师亲情演唱,轰动一方。不仅展现了姚艳秋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也表达了一个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家国情怀。

                   《我的家在中国》

  (姚艳秋作词 铁源作曲 刘聪配器 毕成演唱)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

百年沧桑 岁月如歌

苏醒崛起 东方雄狮

铸起丰碑一座又一座


啊!我的家在中国

一代人带领一代人

南湖红船点燃星星之火

前赴后继汇入信仰江河

谱写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

 

仰望宇宙浩瀚的星河

两弹一星 惊世杰作

神舟飞天 蛟龙入海

大国重器一波又一波

 

啊!我的家在中国

一辈人传承一辈人

赓续血脉传承初心底色

牢记使命担当历史嘱托

续写一曲曲伟大复兴的凯歌


编后语: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真正的好音乐不会因为时间而流逝,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具价值。姚艳秋的《我的家在中国》这首歌曲通过旋律、曲式、速度、力度表现了爱国主义的艺术构想,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爱国形象,从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爱国之情,培养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等优良品德,让聆听者通过听觉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心境,从而达到一种思想上的共鸣。音乐的声音是特殊的声音,也是文化的声音,更是我们时代的特殊鼓舞者。

003.jpg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姚艳秋的《我的家在中国》这首歌曲彰显了新时代弄潮儿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忠贞不渝、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并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峥嵘岁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领导中国人民逐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胜利召开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让我们赓续血脉,传承初心底色,牢记使命担当和历史嘱托,续写伟大复兴的凯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进。


编辑:唐玲

【作者:李淑梅 刘万春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郁仁壮: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南海

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上,有一座如明珠般闪耀的小岛——赵述岛。这里海天相接、风光旖旎,却也有着“高温、高湿、高盐”的艰苦环境。  90后青年郁仁壮是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赵述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在赵述岛,他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

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 星空闪耀“北京箭”

  哪个城市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的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眼下的答案是北京。  “我们每年差不多发七八箭,今年可能会更多。”近日,“活力中国调...

任言任语:摒弃抱怨 拥抱成功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任亚军   这个世界,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就在百万富翁家庭,一生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每日为温饱奔波,即便辛苦

江西崇仁:从“断水困境”到“清泉入户” 学思践悟助力破解民生难题

  中国青年网讯“来水啦!水又清又足!”近日,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白陂乡座陂村桃山村小组村民柯正国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哗哗流出,脸上满是喜悦。至此,困扰桃山村村民多日的用水难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学习...

赣州经开区:精准施策铺就“留赣干”坦途

  中国青年网讯“从求职补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推荐,‘留赣干’政策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几个月前,来自赣州科汇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康誉还辗转于线上线下招聘会,如今已在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的政策助力下,在家乡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2022
10/17
00:40
李淑梅 刘万春
浏览量: 774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