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边疆党旗红丨40年老党员王玉发:这条巡边路我要走到走不动那天为止

边疆党旗红丨40年老党员王玉发:这条巡边路我要走到走不动那天为止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8-29 13:39:07 | 点击:4654

中国网阿尔山8月29日讯(记者 吴佳潼)筑城守边、强疆固边,是国之大计。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边境前沿、大山深处,大兴安岭哈拉哈河畔,伫立着几间简陋的平房,平房外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这里便是兴安边境管理支队伊尔施边境派出所的护边员王玉发的家,这里距离边境线仅5公里。

边境前沿、大山深处王玉发的家。左泰 摄

今年67岁的王玉发1984年在阿尔山林业林场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开始巡边。王玉发负责的边境管段是中蒙边境25.928公里的边境线,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土地,都有王玉发的足迹。

共产党员、护边员王玉发。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我的作业区都在边境前沿,边放牧边巡边,守国守边就是守家!”王玉发笑着说,“我土生土长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这山坳坳里哪有沟沟坎坎,哪有特殊记号,哪座山头有手机信号,都在我脑海中。” 得知阿尔山边境管理大队要建立一支护边巡防队的消息,住在边境前沿的王玉发兴奋不已,他主动报了名,成了一名护边员。

王玉发放牧巡边时带的“装备包”,里面装着望远镜、锥子、钳子。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自从加入护边员队伍以来,王玉发便把巡边守边当成自己的事业,背着装有望远镜、锥子、钳子的“装备包”,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边境一线,倾心倾力为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站岗放哨”。“守好边境一线,晚上睡觉都踏实。”王玉发说。

20余年巡边路,王玉发走了一遍又一遍。巡边路上,遇到野兽是常态,他曾手持棍棒直面熊和狼。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让他对边境管段所有敏感地段、通道便道了如指掌,边境前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王玉发家里的照片墙。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工作期间,王玉发协助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抓获5名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累计巡边近万公里,常态化协助派出所开展巡边踏查近千次,核查边境地区务工、从业人员800余名,迷失群众70余人次,救助受伤野生动物76只,修补边境铁丝网100余次,赢得了边境线“活地图”的赞誉。先后获评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边民”、“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2023年度网络人物、兴安盟“十佳护边员”“最美戍边家庭”等荣誉称号。

巡边时,王玉发拿着望远镜眺望远方,看到松动的铁丝网,用钳子和锥子加固。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守边的日子固然寂寞,但在王玉发看来,却是忙碌而踏实的。他不仅边放牧边守边,还是边境线上的宣传员和调解员,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边民家中,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边民的法治观念和爱国意识。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13名群众自愿加入护边员队伍,共同守护边境平安。还在牧民因草场发生纠纷时,积极配合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

王玉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巡边、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在“红色堡垒户”的投票选举中,他以几乎满票的票数当选。

王玉发用石头堆砌的“爱民 护边 守边 强边”八个大字,每个字4米*4米。左泰 摄

“刚到这里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水没电,现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边境稳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要感谢党和国家对边境地区的大力支持。古人以勒石铭记,我也要把守护边境、爱党爱国的心刻印在边疆的石头上。”2019年,王玉发自发用1000余块石头亲手堆砌出“爱民 护边 守边 强边”八个大字,也诉说着自己的护边决心。

王玉发(最后一位)与边境警察和其他护边员一同巡边。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谈及家人是否支持他的工作,王玉发笑了,“我妻子听我的,我的决定她都支持。但孩子们总劝我别做了,担心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王玉发曾在10年前做了2次心脏手术,还有高血压,平时外出放牧巡边时也会随身带着药,遇到突发情况也学会了自己紧急处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忠诚。“作为中国人,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有这个觉悟和责任心,巡边工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条路,我要一直坚定的走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王玉发说。

责任编辑:刘颖】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08/29
13:39
浏览量: 46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