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舞台

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舞台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8-14 10:28:46 | 点击:4601

徐先英(右一)带队在沙漠腹地试验新型手扶式小沙障机。受访者供图

徐先英(右一)带队在沙漠腹地试验新型手扶式小沙障机。受访者供图

连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徐先英奔走在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为当地群众讲述自己的防沙理念与治沙故事。徐先英是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与风沙交战近40年的他,在今年年初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徐先英。他表示,职业院校应培养学生择一事、爱一生的职业理念,为国家发展与产业升级输送热爱创新、追求卓越的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创新能力

记者:成为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职业院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特质?

徐先英:卓越工程师首先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足够的兴趣,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老师应注重兴趣培养。

第二,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足够执着。人只要对某项技能或某项工作足够执着,就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学生在成长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执着的信念、坚韧的品质。这些都是创新的基础。

第三,要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创新能力与国家未来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息息相关。因此,职业院校应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育目标中,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予以体现。同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生毕业后会更多地从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工作,因此需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通过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给予足够信任

记者:您在工程技术攻关时如何与技能人才合作,有哪些让您难忘的故事?

徐先英:工程技术攻关,既需要理论指导,又需要实践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以治沙为例,在我们治沙团队中,有具备理论基础的学术型人才,也有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过去,人们普遍采用“人拉肩扛”的压沙模式,劳动强度大,治沙效率低。因此,我开始思考,能否用机械取代部分人力,造出一台更小巧、更便捷,沙区群众用得起的机器,让治沙进入机械化时代。

最初,我从独轮车的设计中受到了启发,并考虑能否制作一台人力牵引的独轮压沙车。我和团队高级技工马新兵交流了一下,他说可以将我的想法做成实物。不久后,这台独轮压沙车就制作完成了。我们给这个机器取名“微型铺草压沙机”。可当我们拿着设计图四处寻找代工企业时,却一次次吃了“闭门羹”。

后来,我们团队的工程技术人员说,没人代工,我们就自己造。最终,我们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微型铺草压沙机。这款机器能够适应沙区不同地形条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6倍,每亩节约压沙成本250多元,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在甘肃、内蒙古、青海等沙区治理工程区受到欢迎。如今,我们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铺草压沙机已经更新到第五代,取得了5项国家授权专利。

通过微型铺草压沙机的研发,我深刻体会到,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一些设计小细节上具有奇思妙想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工程攻关中,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空间、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他们成长成才的路径和机会。

完善激励体系

记者:如何畅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

徐先英:一是完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可能存在的“天花板”“隐形门”,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阶梯,探索拓展技术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二是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鼓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并积极宣传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典型事迹,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此外,还要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认定制度。

三是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完善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加大在各级各类表彰中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

四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为技术技能人才搭建展示精湛技艺的平台,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他们创造出彩机会。

记者:您认为应如何打造“人人皆可卓越”的教育文化内核?

徐先英:首先,要以“人人皆可卓越”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拥有高尚品质、良好职业操守、较强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教师风范,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文化涵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师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最后,重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入行业前沿知识、技术标准和典型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贴近产业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记者 颉满斌)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08/14
10:28
浏览量: 46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