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上善若水 与世无争

上善若水 与世无争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07-30 14:49:34 | 点击:13168

       每日新闻杂志(河北省武安市荣志芳 云石)报道:“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张海江,武安市青年学者、不善言辞,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但却做出了不菲的业绩。

张海江,生长在农村,走在大街上,他是一个不被人注目极普通、极普通的人。他年纪轻轻虽然学艺有成,但并没有西装革履,头上摸油的派头;一开口,却显出文人儒雅、谦和的气质。

图片1.png 
 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遗址,在张海江的家乡出土。也许是这里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从小对书画、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老师常常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图画作业更是非常出色,经常被推荐参加校内外的美术展览,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孕育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张海江平时就喜欢读书,爱思索,每当听说谁有藏书,便会登门拜读。他更喜欢读经史、读哲学、读美学,在博览群书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把人格、风格与学养、功力有机地融为一体,积真力,养真气,传真情。

图片2.png 

磁山文化,在国内外学术界、考古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保护、开发磁山文化是每一位燕赵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张海江对磁山文化有着炙热的情和执着的爱,与申礼成书记经常一起探讨、研究磁山文化,有时通宵达旦,每当有一个新的考古发现,一篇论文在国家级报刊登载时,他的脸上总会露出微笑,在华夏大地浓墨重彩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先后有多篇论文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权威报刊登载后,得到有关文化部门的专家认可,补充和完善了磁山文化这部大百科全书。他与申礼成合著有《中华文明源.磁山文化探索与发现》、《磁山——农历最早发源地》等多部著作及论文,为磁山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个乡村学者走过大学讲堂的人。2017年10月10日,应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郝晋珉教授邀请,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广大师生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2020年10月30日,应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邀请,在省会石家庄参加了2020年河北省杂粮实验室学术报告会,是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在省谷子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作了《磁山文化遗址——中国北方农耕文明探源》的学术报告,百余名省谷子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博士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他所著磁山文化文献资料先后被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国内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还经常参加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化报等主办的学术活动,经过不同媒介、纵横交错、全覆盖的对外宣传,展示了悠久的磁山文化魅力,提高了武安的知名度。

张海江创作的书法作品最具有价值所在就是创作之精诚技法之娴熟流畅,亮点很亮,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张海江书法格调高逸、韵味深长、刚柔相济、如诗如画,可谓:挥意洒落兴何豪,墨画银钩笔力高,尽得中书真妙要,情酣洒墨意神超。

提起藤条,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一幅曲径通幽、引深入林的玄妙画境:粗壮的藤干穿沟越坎,细枝末节密如垂帘;恰到好处又见枝头鸳鸯花开,若兰若芷。藤条到秋冬时节也不成败象,垂老而不枯,年深而不朽,愈久愈坚劲,逢春又新生。其倔强遒劲的姿态实乃天工神来之笔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虽是一幅静态画面,却完美凸现其动态韵律,其势之大、其力之沉均表现其功力所在,给人以突出、稳健、灵动的艺术享受,整幅作品渗透着力与美的张扬和平衡,生动表现了创作者刚直、爽利、豪放的性格。正是张海江因为被老藤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气概所折服,张海江把“老藤”的精意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创造了一种自成一家的书体,称之为——张海江藤书。张海江先生的字,笔酣墨饱,笔墨运用的很畅快,很充分。笔势雄健洒脱,又能诗文,在当今艺术界能有此多艺术造诣,实属难得!

图片3.png 

张海江还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最痴迷的还是篆刻艺术。他兴趣广泛,喜诗能书、善印、会画,这些姊妹艺术的涉猎,对丰富和提高篆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营养。在创作之余,相当重视“印外求印”,文史哲都有涉猎,并潜心研书法,在汉隶,章草、大篆上用力甚多。历代杰出篆刻大师都有各自独特的篆书风格,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故在书法上痛下功夫,力图在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求“大破大力”,于是走进书斋,哲学、美学、文学,无所不读,真草隶篆行无体不练。窗外的世界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人们正围绕着各种重心缤纷旋转,而他却不再有失重晕眩,在这里与世界相望,一切喜怒哀乐都置于笔端之外,功名利禄就淡远成九天之外的一粒微尘。同时向武安书画名家和乡间艺人登门求教,以期使自己的印章艺术更趋完善完美,更趋丰富。近几年来,张海江的作品在国内国际书画展赛中入选,获奖百余次,并发布于世界艺术网,有力地证实了艺术的价值。作品被雷锋纪念馆,中华美术馆、王安石纪念馆、武候书画院、钟繇书画艺术馆等多家艺术社团海外友人收藏。

回想昔日的磁山文化学术求索、无奈中只得默默埋头走自己的路,在这纷繁的世界,为了心中那片“热土”却愿用一生的孤独清贫去追寻久远的“梦”也许这“梦”只能埋藏心底,也许这“梦”会令他远离闹市,也许这梦会令他失去很多、很多。然而他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情愿孤身到磁山文化这片热土中寻梦……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张海江看上去有点“蔫”,但他却有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和毅力,作出了常人做不出的业绩来,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编辑:芋圆 审核:同期声


【作者:荣志芳 云石】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07/30
14:49
荣志芳 云石
浏览量: 131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