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努力让云冈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努力让云冈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7-24 13:33:57 | 点击:4023

  杭侃(左)在与同事研究文物碎片。
  云冈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杭侃,1965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曾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科研领域为宋元明考古、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发表《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的布局设计》《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清明上河图再研究》等论文40余篇,参与和组织了20多个大型展览及图录的编写工作。

 

  杭侃,人如其名,儒雅而健谈。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的博物馆机构和北京大学任职,还有过高校管理经验。2021年2月,杭侃从山西大学副校长转岗到云冈研究院,担任新成立的云冈研究院首任院长。

  在杭侃看来,自己的人生既有在田野中考古、坐冷板凳研究学术的一面,也有面向公众、喧哗热闹的一面。大概是由于个人经历丰富,杭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写点科普文章,希望能把严肃的学术问题通俗地介绍给公众。”杭侃说。

  “做学术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

  位于山西大同城西16公里外的云冈石窟,坐落在武州山南麓,东西绵延1公里,依山开凿。石窟兴造于北魏时期,现存大小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9万余尊,其中主要洞窟45个。戴着安全帽爬上脚手架,近距离观察每一个细节,核对近期编纂的考古资料数据情况……这些工作对杭侃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他还是时常会想起30多年前第一次来云冈石窟的情景。

  1986年,杭侃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工作中,他萌生了深造的想法,努力备考并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考古学家宿白。为了完成中国美术史专题课程的一次作业,杭侃在北大图书馆翻阅了很多关于云冈石窟的调查报告,但仍对很多细节存有疑问。在老师的建议下,杭侃第一次独自来到云冈石窟调研,并留下许多影像资料。

  从云冈石窟回来后,杭侃写了一篇3万字的论文初稿,详细阐述了对云冈石窟第二十窟西壁坍塌时间与昙曜五窟最初布局设计的推测与还原。然而,在老师的一遍遍修改下,论文刊出时只剩下8000字,杭侃感到有些沮丧。但他记得很清楚,老师当时说:“几十年后,别人说不定会找出文章的问题,行文一定要严谨。”

  杭侃发现,此前关于云冈石窟的论文大多聚焦于历史或艺术领域。他尝试从工程建设的角度入手,从石窟开裂的缝隙,到窟底高度的变化,逐一进行细致分析。他就此提出的观点,也通过近年来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残块陆续得到验证。杭侃的论文发表后,引发了学界对云冈石窟开凿工程研究的重视,至今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老师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做一名学者。做学术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要学会突出中心观点,并为之提供清晰完整的证据链。”这是杭侃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也是他至今经常给学生强调的观点。

  “不断拓展云冈研究的深度和边界”

  云冈研究院是一个承担着研究、保护、管理多重职责的机构。如何找到区别于莫高窟、龙门石窟等石窟的定位,是杭侃思考的课题。“‘云冈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正在逐步成形,大家都对云冈研究院抱有很高的期待。”杭侃说,云冈学的主要内容,是云冈石窟本体的保护研究,作为在北方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石窟,北魏平城时期的历史、地理等学术内容也是云冈学的研究对象。

  杭侃举例说:“比如,云冈石窟的山上有长城遗迹,石窟与长城的关系,就很值得研究。再比如,出土的瓷碗很粗糙,不起眼,但上面有‘食堂’字样,还有编号。这些编号用于什么?守边将士当时如何在这里度过一生?这些问题都非常有趣,我们要不断拓展云冈研究的深度和边界。”

  在杭侃办公室的桌上,厚厚的资料堆了好几摞。随手翻开,上面是石窟窟壁、窟顶和塔柱各个侧面的精准测绘线图。线图上,根据细化的雕塑结构,分别标注着各类详细的测绘数据。“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两个石窟中的部分测绘图。”杭侃说。

  “今年,我们即将完成第一和第二窟的详细考古报告,交出版社进行编辑。”杭侃说,“别看只是两个洞窟,工作量其实非常大。每一处数据都要核对,以前没测量过的一些细节,也要仔细记录。”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向大家提供一份份尽可能详细的素材,供更多人研究。”杭侃说。

  “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化遗产”

  见到杭侃当天,他刚刚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内容是一段关于云冈石窟的网络视频。视频中,时有小鸟飞来,在云冈石窟雕像的缝隙中啄食岩体,导致碎片脱落,引发了网友对云冈石窟保护的关注。

  “其实,小鸟是想吃岩体中的盐分。”杭侃说,景区内栖息着不少不同种类的小鸟,难免有洞窟内筑巢和排泄物污染等问题。洞窟中还有一些植物生长导致文物环境变化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成为这几年摆在杭侃面前的新课题。

  会上,杭侃与相关专家探讨如何解决动植物影响文化遗产环境改变等问题。“我想为大家搭建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更好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国不少石窟都开凿在各种砂岩体上,云冈石窟的保护,对进一步保护好北方地区砂岩质石窟具有示范意义。”杭侃说。

  “以前,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考古。现在,很大程度上跨到了保护和传播领域。”杭侃说,“保护与传播,都是很专业的领域。想要让更多人走近文化遗产,要研究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大到运用哪些科技手段,小到使用怎样的摄影技巧,都是学问。”杭侃曾注意到,上海有一家博物馆曾与一家珠宝品牌商联合举办展览,这让他觉得“似乎有些颠覆传统”。但慢慢地,他意识到,如果把现代元素与古代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让大家喜欢,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老人与儿童免门票、允许学者登上脚手架近距离参观、推动3D打印的石窟进入各类展览……任职云冈研究院院长以来,杭侃努力让云冈文化融入公众生活。云冈研究院还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青年创艺工坊等项目,开展舞蹈、影像、数字新媒体、艺术设计、志愿讲解员等方向的探索与实践。“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化遗产,是今天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新使命和新责任。”杭侃说。

 

  记者手记

  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

  走进云冈石窟,面对一座座雄伟的石窟与精美的雕塑,几乎没有人不会感到震撼。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云冈、爱上文物,进而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当中?这是杭侃反复提及的话题。近些年,他带学生在石窟现场讲解,在媒体上发表文物科普文章,希望让更多人对文物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传承好、保护好这些财富,既是对历史负责,也能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让杭侃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到云冈石窟的研究、保护、宣传之中。研究院中,有一群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游客里,越来越多人把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传到社交媒体上。杭侃也期待着,“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用更有创意的形式,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4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

  近日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访问香港活动中  国产新型舰载机  歼-15T首次  在航母甲板对公众开放  备受瞩目  歼-15系列舰载机未来如何发展?  来听总师怎么说↓  “与歼-15相比  歼-15T有更强的作...

航空运动专业为“低空经济”培养“懂天空的人”

  今年5月,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区域意外被云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结冰,所幸控伞安全降落。这一意外事件在新闻里被频繁冠以“奇迹”,但在吉林体育学院“滑翔伞定制班”课堂上,这个案例教会30名学生“不要指望奇迹”。...

“飞过一次,人生再无不敢想的高度”

  迎着渐起的山风,助跑、控伞、飞上蓝天,许多亲身体验过飞行的学生感慨,滑翔伞课程不仅训练飞翔技能,更让人不断突破自我、感受自由。受访者供图  当一次次驾着滑翔伞,在蓝天白云之间自由翱翔,25岁的郑维一总是庆幸自己读本科...

虎胆英雄彭雪枫:二十年奋斗功垂祖国

 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一尊高3.2米、重1.5吨的彭雪枫将军戎装铜像跃然眼前。瞻仰大厅门前是彭雪枫牺牲后,中共中央题写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

18岁小将王子菲荣登女子射击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杨磊)日前,国际射击联合会更新积分排名,中国18岁小将王子菲凭借今年在三站射击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以6000分登上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第一。  国际射联世界排名每月更新一次,包含过去365...

钢轨“打磨师”高温下为列车动脉做“微创手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宇汝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长三角地区持续高温。为保障铁路安全通行,国铁上海集团公司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12名钢轨“打磨师”集结在江苏张家港维修工区——他们要在3.5小时打磨作业窗口期...

他们从海外“追”回文物,分秒必争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帛书——子弹库帛书,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搁浅”。这些战国时期写在绢帛上的文书,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中被发现,又在4年后被盗运至美国;直到今年...

他用镜头记录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

 闫家成摄影作品:充电站旁的晚餐  摄影作品:送货人  摄影作品:楼道里清洁工休息的角落  摄影作品:休闲生活  长图摄影作品:外卖员  今年5月初,闫家成的首次个展《平凡简史》在上海展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展览上,共有三...

抗联名将赵尚志:誓抗战 裹尸还

 2004年6月,吉林长春护国般若寺内一处施工工地中出土一颗无名者颅骨,长期致力于抗联史研究的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判断,这有可能是失踪了60余年的赵尚志将军的颅骨。  1987年,日本女作家山崎枝子曾采访谋害赵...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以奋勇拼搏的韧劲当好“青春执笔人”

一节好的思政课,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又如何在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启动,为我们探寻答案。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思政宣讲,而是青年精神与中原厚...

2024
07/24
13:33
浏览量: 40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武术养生探索者黎昌明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