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0年再一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了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
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场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的向往。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人民城市”概念被多次提及,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愈发清晰。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座城市能否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成长的潜力、生活的质感、未来的希望。住房是否可负担、交通是否通达、社区是否友好、文化是否包容……种种具体细微的问题,往往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年对城市的判断。如何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品质,怎样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文脉赓续……这些看似宏大的命题,对青年而言其实并不遥远。
具体地说,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意味着资源不集中于中心城市、中心城区,让青年获得更多“留下来”的选择;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为青年的创业、就业开辟宽广的赛道;推动城市更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意味着青年能在更宜居、更人性化的空间中生活和工作。
城市工作既要追求速度与质量,更要确保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市民;不仅要把城市建设得漂漂亮亮,更要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此次会议着重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有遵循更加务实、更有温度的治理逻辑,少一些“一刀切”和“面子工程”,多一些贴心服务和因地制宜的措施,城市才能真正成为青年愿意扎根、乐于奋斗的热土。
青年群体富有创造力、组织力与行动力。生活在城市中的他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共创者。如今,青年正以多元身份融入城市肌理,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等会议提及的重要任务,处处都有青年大显身手的机会。
唯有让城市发展精准回应青年的期待,让青年在城市中找准位置、拥有舞台、充满奔头,城市才能始终涌动生生不息的活力。展望未来,无论是在大城市的繁华核心,还是在中小城市的街头巷尾,都少不了青年砥砺奋斗、挥洒汗水的身影。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城市的未来因青年而闪耀,也将为青年而绽放。
本报评论员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