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在京决出冠军 机器人一小步 产业一大步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马在京决出冠军 机器人一小步 产业一大步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0 14:01:33 | 点击:349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颁奖仪式,嘉宾为获得第一名的机器人颁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离发令枪响还有30分钟的时候,主席台旁的音响循环播放这场比赛的最大亮点:人类运动员和机器人选手将共同奔跑。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举行。这是全球首场有人形机器人报名参赛的半程马拉松,20支机器人赛队同场竞技。

6时25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器人赛道旁已经挤满了数百名中外记者,镜头对准了尚未开机的机器人选手。与机器人选手相隔一道栅栏,不少运动员举起了手机,在开跑前与机器人自拍留念。

发令枪响,多名人类运动员冲出起跑线,而隔壁赛道的60901号机器人选手“天工Ultra”先是原地踏步,随后小步出发。根据赛事组委会在比赛前一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规则》,参赛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两分钟。

在观众的加油和欢呼声中,钉上42码黑色运动鞋的“天工Ultra”,跑出了机器人选手半马赛的第一步。

第七个出发的城市之间科技队机器人“笨笨”出师不利,走到接近起跑线的位置时侧倒在地。经过1分多钟的调试,“笨笨”站起来了,还向观众招了招手。在观众的鼓励下,“笨笨”顺利出发。

“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是20支参赛机器人队伍的共识。在机器人身后的技术人员眼中,比关注机器人“开小差”更重要的,是站上赛场的勇气。

比赛途中,小顽童队机器人松延动力N2头部摔落,被技术人员扶起来后仍然以无头状态继续奔跑。在它的旁边,有不少人类运动员放慢了脚步,等着和这个身高只有1.2米的小个子选手再出发。

10时后,气温逐渐升高,机器人也开始面临机身发热、动力不足等问题。有机器人停止奔跑,在补给站前更换电池,或是直接更换选手。

根据比赛规则,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更换机器人须罚时。

“来了!”比赛进行了两小时40分左右,终点线处附近开始人头攒动,“天工Ultra”向终点稳步奔跑。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赛后宣布,“天工Ultra”以两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跑完21.0975公里,夺得这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冠军,创立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发展的全新标杆。

“(天工)差不多是正常发挥了机器人的水平。”熊友军说,这场比赛的意义不只是争夺冠军,也是在真实环境中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的系统性检验。

具体而言,机器人奔跑时,双脚交替重踏地面,持续的冲击和振动给机器人本体带来极大的强度和疲劳损伤。“天工Ultra”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腿足的刚柔耦合设计,最终实现长距离奔跑而本体不损坏。

熊友军说,未来将进一步迭代机器人运动控制的能力和上半身操作能力,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帮助人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甚至是代替人类在一些危险的作业场景中工作。

“天工Ultra”撞线约半小时后,小顽童队机器人也“丝滑”跑过终点,松延动力创始人、95后青年姜哲源高喊着为团队欢呼。

“我们还有一名(机器人),马上过线。”姜哲源顾不上眼前的“小顽童”,一直望着远方旋风小子队的同款机器人,手机里还播放着比赛直播画面。

当“旋风小子”靠近终点时,姜哲源赶紧向队友说“接一下”,指挥队友操控完赛的“小顽童”跑到终点等待“旋风小子”。不久后,“旋风小子”和“小顽童”成功在终点会面,两个身着29码童鞋的小个子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

根据规则,本场比赛以计时形式决出前三,机器人成绩为比赛计时与罚时总和。经过统计,最终天工队、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记者看到,颁奖环节的“机器人含量”颇高,人形机器人运送机器人样式的奖牌上舞台。挂上奖牌后的机器人在观众的欢呼中返回休息区,“小顽童”还在舞台旁向观众不停挥手。

机器人今天跑出的一小步,为产业发展迈出一大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此前提到,此次比赛搭建3个平台,即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机器人展示平台、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比赛中涉及的数据可能转化为行业标准,未来将进一步助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本报北京4月1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0日 01版

责任编辑:刘雅欣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台风“韦帕”强度将再增强 海南继续发布台风三级预警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海南省气象局2025年07月21日09时30分继续发布台风三级预警: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热带风暴级),21日09时其中心位于北纬21.1度、东经109.8度, 也就是在广东省湛江市遂...

第三届链博会落幕 达成合作超6000项

央视网消息:为期5天的第三届链博会7月20日落下帷幕,本届链博会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

精准气象预警、便捷出行的背后 是他们在高温下坚守

 连日来多地持续高温,气象工作者与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在酷暑中默默付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40℃高温下  气象人坚守“炙热战场”  连日来,重庆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气温突破40℃。精准及时的预警,离不开海量可靠的...

县域旅游火热 带动文旅新消费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随着暑期旅游的逐渐升温,各地一些小县城凭借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完善的交通网络等优势,也成为不少游客的热门选择。  在江苏常熟的虞山脚下,升级改造后的常熟博物馆在这个暑期重新开放,馆内2万多件文物藏品...

聚焦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春雨行动 首善有我”关爱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公益捐赠活动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吴晓红 刘振声)盛夏酷暑,热浪袭人,为了帮扶社区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儿童、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切实解决社区老人养老难题,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2025年7月18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主办,...

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透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透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胡璐、韩佳诺  农稳天下安。今年上半年,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情况如何?乡村振兴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清凉+1欢乐+1 这个夏天超多爽爽的玩法等你来

暑假期间,全国演出市场火热精彩,让观众在夏日里感受文化魅力。在家门口欣赏传统文化,在剧院里消暑度假,还有沉浸式山水生态表演,“演出+”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在我的身后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慕田峪长城,...

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本报北京7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十四...

学习卡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一份面向青年的邀请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0年再一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

2025
04/20
14:01
浏览量: 3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