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切莫存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毒不可取 吃菌季到了,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健康驿站)

切莫存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毒不可取 吃菌季到了,如何吃得开心又放心?(健康驿站)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14 14:33:46 | 点击:304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
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随着夏日雨季来临,云南各地山林间的野生菌纷纷“冒头”,一年一度的“吃菌季”如约而至。品尝美味的同时,野生菌中毒的病例也开始增多,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近日发布了2025版云南省野生菌中毒风险地图,提醒公众注意吃菌安全。

  吃菌如何预防中毒事件发生?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一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宫冰。宫冰表示,近年来每到6—8月的吃菌季,省一院菌中毒患者的接诊量就有所上升,野生菌虽美味,安全食用莫大意。

  野生菌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肝肾功能损害型

  横纹肌溶解型

  溶血型

  光过敏型

  不止“见小人”,菌中毒症状五花八门

  眼前突然冒出许多小人,他们可能在跳舞、在开演唱会、在拉你袖子……如果你吃完野生菌后出现类似的“沉浸式VR场景”,那你可能是吃野生菌中毒了,而且大概率吃的是见手青。

  “见手青是云南人最爱食用的野生菌之一,也是常见的易中毒野生菌,中毒的临床表现多为神经致幻。”宫冰介绍,曾有研究发现,见手青所含的一种致幻毒素与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相似,这是一种公认的致幻药物,大量服用麦角酸乙二胺会导致服用者精神分裂和自杀,属于被严格管制的违禁品。

  见手青中毒后看到的幻象五花八门。“有的患者看到小人在跳舞,有的看到的则是扭曲变形的事物。有些患者除了致幻,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宫冰说。

  为什么都是见手青中毒,却会出现不一样的症状?宫冰解释,野生菌中毒症状的表现因人而异,特别是见手青的中毒特点之一就是异质性大。见手青的致幻毒素会让人看到不同“幻境”,如果你本身是愉快轻松的,可能会看到一些美好的“小天使”。但如果患者心情本身就比较糟糕,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些恐怖的幻象,在夜晚或者光线比较暗的时候,会更加明显。

  野生菌中毒不好玩,后果很严重

  宫冰提醒,虽然见手青中毒的致死率比较低,但临床上也出现过情况较重的病例,患者长期谵妄不能缓解,最后到ICU进行抢救。“有些网友为了追求新奇以身试毒,这种做法不可取,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

  除了见手青,另一种“毒蘑菇”大青褶伞在云南也较常见,它会长在公园、草坪、草地等随时可见的地方,也被称为“后院蘑菇”。宫冰介绍,这种毒菌被医生称为“掌管腹泻的神”,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建议不要随意食用。

  如果说见手青和大青褶伞是“有毒”菌,接下来出场的鹅膏菌和火炭菌堪称“剧毒”。以白罗伞和灰花纹鹅膏为代表的鹅膏菌,致死率位居所有毒菌之首,一旦误食后果严重。

  “鹅膏菌有75%以上的致死率,一个成年人食用1至2朵菌盖就可能造成死亡。即便抢救成功,肝肾损害也会持续存在。”宫冰说。

  密褶红菇、稀褶红菇、亚稀褶红菇被称为火炭菌“三兄弟”,其中亚稀褶红菇有剧毒,不可食用。宫冰建议不要食用火炭菌,以免造成亚稀褶红菇误食。中毒可造成横纹肌溶解,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肌肉酸痛、血尿、呼吸困难、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毒蘑菇”很狡猾 有潜伏期还有假愈期

  毒菌的“狡猾”,首先体现在外貌上。

  宫冰表示,有的毒菌不仅样貌朴实,甚至还有微微的清香,特别是灰花纹鹅膏菌,外貌和可食用的草鸡枞高度相似,很容易误采误食。还有火炭菌“三兄弟”常常生长在同一环境中,长得极为相似,唯一区分就是菌子背面褶子的疏密,且只有几毫米之差,几乎难以分辨。

  其次,野生菌中毒还有潜伏期和假愈期。宫冰介绍,鹅膏菌中毒有一个潜伏期,一般在6小时以上,这6小时中毒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12至14小时左右,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这个症状很快会消失,也被称为“假愈期”。

  中毒者常常以为症状过去了没事了,不去医院处理。但到了36至48小时左右,就会进入到肝衰竭、肾衰竭的阶段,这个时候再到医院就诊,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所以,出现症状比较晚的菌中毒反而要格外小心,致死性更高。

  出现野生菌中毒如何自救?

  宫冰建议,中毒者应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尽量将胃内食物呕吐出来,并及时导泻,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附近医院救治,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

  避免野生菌中毒,预防大于一切

  宫冰表示,网传的一些“辨毒偏方”,如“虫蚁啃过就能吃”“颜色鲜艳才有毒”“生蛆的菌无毒”,这些大多是不靠谱的。

  分辨“毒蘑菇”,至少记住一句口诀:头上戴帽子(有菌盖)、腰上系裙子(有菌环)、脚上有靴子(有菌托),有这样特征的野生菌绝对不要采食。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的风吹日晒会导致上述一些特点不明显。

  如何正确食用野生菌?“吃菌子一定只吃来源可靠熟悉的菌子,同时要炒熟炒透,不能凉拌,同时尽量保证食用的种类单一、适量。”宫冰说,比如见手青虽有毒性,但属于条件可食用菌。烹饪得当是可以适量食用的,一定要高温爆炒,充分加热。菌子虽然美味,也不能贪多,少量的毒素可能对人体没有影响,但大量或连续食用则会“量变引起质变”。

  宫冰介绍,目前菌中毒没有特效的解毒剂,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常规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其他有针对性的包括:镇静剂、补液、抗过敏、激素、碱化尿液、胆囊穿刺以及一些早期结合鹅膏毒素的药物如水飞蓟宾+青霉素G。但如果症状过重,就需要开展血液净化、呼吸机、ECOM等技术,甚至只能进行肝移植手术。

  “省一院在救治野生菌中毒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了传统的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保肝等治疗,急诊ICU联合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运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成功救治了多例鹅膏菌中毒致肝衰竭患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宫冰说。

  宫冰提醒,对野生菌和大自然要保持敬畏之心,预防大于一切,“吃菌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见小人,莫狂喜;吐和拉,要注意;假痊愈,需警惕;肝和肾,在哭泣。一句话,中毒后要抓紧去医院救治,切莫有侥幸心理。”

责任编辑:张建伟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高温+高湿 哪些健康风险要防范?

 央视网消息: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将开启“桑拿”模式。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那么,具体哪些地方将面临高温健康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风险呢?  从首次发布的高...

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是真是假?

  是真是假弄不清?  评论区私我,帮您问专家!  辟谣  硬核打假 用 辟谣  不听 不信 不传谣  关注合集【谣言终结站】  多学一个知识点  ——经过暴晒的矿泉水能喝吗?  正规厂家生产的矿泉水,瓶身一般采用聚对苯...

别被“白幼瘦”审美带偏,超七成受访青年呼吁“自然美”

  防晒衣、遮阳伞、冷白皮——你以为在变美,身体却在偷偷变“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4%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当用“自然美”代替“白幼瘦”的审美标准。57.0%的受访青年建议将骨密度、体脂率、肌肉量...

这样吃有助于心理健康|早点健康

 对于普通人来说,心情不好,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或茶饭不思。而对于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患者来说,饮食和代谢却是深刻影响健康的“大问题”,关乎生命质量和长度。编辑:刘布   审...

空调吹成白肺? 这个致病菌到底从何而来

  进入6月,温度持续升高,开空调成为不少人解暑纳凉的首选。然而近日,一则“男子吹空调3天致肺‘白’化”的新闻冲上热搜。患者因持续发热、咳嗽未重视,最终确诊为军团菌肺炎,险些丧命。这种由空调、热水器滋生的“隐形杀手”究竟...

千年医脉浸润齐鲁——山东社科普及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

  近日,一场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山东省社科普及周活动在山东各地举办。活动将中医药文化的千年智慧,传递给更多居民。这场跨越城乡的社科普及盛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扎根基层、服务...

夏风热浪中,豫医“救”星点亮生命守护之光

当蝉鸣划破郑州人民公园的午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科普活动正在绿荫下展开。6月20日至21日,豫北医学院赴豫北地区“救知道”应急救护实践团以“救在身边,豫医同行”为主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与实战考核三种形式,为市民筑起...

日行百分钟,慢性腰痛风险降两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挪威科技大学科学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版》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每日步行超过100分钟,可将慢性腰痛风险降低23%。  作为困扰各年龄层的常见病,腰痛已成为全球致残主因之一。相...

2025世界控烟大会举行 中国经验引关注

  6月23-25日,世界控烟大会(原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并发布《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病报告》。这份报告是自2007年以来的第十个报告,追踪了每个国家的控烟进展。   据悉,今年的报告也以数据和事实...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颈椎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生命之桥”,承载着支撑头部、保护神经和血管的重任。然而,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久坐办公等不良习惯,导致许多人患上了颈椎病。颈椎病虽然不是不治之症,但也绝非“休息几天就能好”的小毛病,处理不当会严重...

2025
06/14
14:33
浏览量: 3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