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以“硬核”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以“硬核”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6-18 14:53:27 | 点击:376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付丽丽 张 蕴

海鸥低翔、海浪翻涌,夏日的大连,万物竞茂。

百年造船厂再启航、高端工业母机突破“卡脖子”技术、光伏装备全球领先……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访辽宁,所到之处,像海浪一样涌动的是创新的热潮,一批“硬核”技术成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持续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夯实科技创新“底座”

远处青山叠翠、云雾缭绕,站在面积足有3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一片平地上,记者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脚下14米深处,竟然是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德数控”)的工厂。

科德数控主要生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对零部件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求严苛。为避免热胀冷缩引起形变,厂房温度需要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全年上下浮动不超过1摄氏度。“工厂建在地下,夏天无需制冷,冬天不用采暖,能源消耗仅需普通地上厂房的二十分之一。”该公司总经理陈虎说。

机床,被称作工业母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高端数控机床就是打造工业界的‘金刚钻’。”陈虎说。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大量依赖进口,为摆脱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科德数控从零起步,参与建立了国内同行业唯一的“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着手自主研发“中国制造”的五轴数控机床。

通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如今,企业高端五轴机床及其高档数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五轴数控机床和五轴数控系统双研发体系的“硬科技”上市公司。

陈虎说,目前科德数控整台机器的自主化率达到了85%,企业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辽宁持续推进自主创新的缩影。

“辽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杨辉说,当前,辽宁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在转化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重大成果竞相奔涌

走进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厂(以下简称“大连造船”),映入眼帘的是辽阔海面上一红一蓝两艘巨型船舶。

“蓝色的是5月27日刚出船坞的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它实现了多项创新。”大连造船LNG运行部负责人毛海波说。

大型LNG运输船与航空母舰、豪华邮轮一起,被并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其设计与建造是一个国家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毛海波介绍,该船由大连造船自主研发设计,是大连造船史上承建的首艘LNG运输船,标志着大连造船正式进军大型LNG运输船建造领域,迈出了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建造过程中,大连造船运用新工艺工法,突破了绝缘板安装、安装精度控制、粘连精度控制、LNG货物围护系统焊接等关键建造技术。

“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机、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船……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一大批国之重器在辽宁问世。

“要将沈鼓打造成为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策源地。”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戴继双说。2000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专有技术,600项关键核心技术,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放眼全球能源化工核心动设备行业,沈鼓集团已处于世界同行业第一梯队。

在大连长兴岛,30年来,恒力集团在全国5个省、建成了九大产业园区,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发展,开创了多个第一。恒力石化PTA年产能1700万吨,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PTA生产基地;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全球首次应用全加氢工艺,开辟了分子炼油先河,将原油利用率提高5%。

“深厚的工业‘家底’、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是辽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机遇所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要持续走好创新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辽宁振兴的这场硬仗一定能够打好打赢。”随行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卢阳旭说。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落户高新区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6月26日,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为民众治理室内空气、享受健康呼吸,打造了实体店,带来了新方案。 据介绍,该体验中心展示了空气治理药剂、净化器、香氛等系...

塑筑未来:鲁班科技书写绿色建材革命新华章​ 晨曦中的产业蝶变​

每日新闻网讯(王权李祥李进 金平眉 朱寿三)苏北平原的晨雾尚未散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工业园的轮廓已在朝阳中舒展。机器的嗡鸣声如时代的脉搏,叩击着宿迁这片沃土。在这里,宿迁市鲁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 “鲁班...

2024
06/18
14:53
浏览量: 376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