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策源让“创业苗圃”变“科创雨林”

策源让“创业苗圃”变“科创雨林”

来源:科技日报 | 时间:2024-06-04 19:54:45 | 点击:3112

克隆猴问世,大模型集聚,C919大型客机飞天,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亮相……上海,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科技创新范式在这里汇聚变革之力,创新策源在这里成为一个热词。

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访上海,探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起源之力”。

锻造原始创新的“利器”

5月29日,调研团来到李政道研究所。步入一楼大厅,巨型玻璃穹顶的球形空间敞亮空旷,让人忍不住抬头“仰望星空”。层层环形木制阶梯的外侧,正是长达600米的“天问”长卷。粒子实验室、海铃实验室、天体物理平台实验室等这些大科学装置的灵感“始发地”,都在这里。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基础研究则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必须依靠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大科学装置。“根本性科学问题的突破必须采用大科学研究范式。”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介绍,基于探索根本性科学问题的需求,该所在上海张江大本营建设了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拓扑材料研究实验平台、大规模科学计算平台3个研究平台。

“研究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就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张杰说,李政道研究所的研究氛围是开放和国际化的。所里120余名全职科研人员中,国际学者占比近40%,他们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和地区,全部有海外一流机构留学或科研经历。

5月1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后将使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上海光源犹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借助它产生的高品质同步辐射光,可以“看清”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邰仁忠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光源有34条束线、46个实验站服务于用户实验,并且已经满负荷运行,实验资源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研究员是上海光源的老用户。由他带领的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团队,正在开展“面向先进高分子薄膜加工与功能改性的同步辐射研究平台”的研究。该项目是由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合力承担的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自2008年起,李良彬就经常带着近10吨重的设备往返于长三角之间,借助上海光源开展科学研究,其重大研发成果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关键材料和技术支持。“只要有物质的地方,就有材料科学,而同步辐射先进光源就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加速器’。”李良彬说。

一件件“国之重器”,正有力支撑中国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领中国创新跻身“领跑者”阵列。科学家们在人体的极小维度上、在宇宙的极大尺度间,既探幽入微,也仰观苍穹。

构建创新产业生态链

近一段时间,上海交通大学菡源资产投研总监顾冰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核心位置的“天工之家”科学家创业服务中心内,忙着与高校教授们讨论如何助力前沿科研成果落地成“金”。目前,已有60多家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

2023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大零号湾”建设方案,“大零号湾”成为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这个创新湾区集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有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落户,科技创新产业生态链逐步形成。

2014年成立的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大零号湾”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用融通的重要例证。该公司与一街之隔的上海交通大学达成了多项技术开发合作,例如机器人多维低模动态跟踪、协作机器人动态重规划技术和辐射噪声及异响的测量评价研究等。仅用10年时间,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出口至欧洲、北美、日韩、东南亚等地,服务于汽车、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全球知名品牌的生产线。

从科学家变成企业家,离不开高质量孵化器这个重要“推手”。作为上海第一家民营孵化器,莘泽孵化器全力投资科学家。2019年至今,已有30多个科学家创业项目接受了莘泽孵化器的“超前孵化”服务。在“筑高原、起高峰”的孵化“长征”中,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力争在未来打造出更多成功的标杆样本。

“上海积极抢占科技前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要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聚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从“创业苗圃”到“科创雨林”,在上海,创新不只是城市基因,更已蔚然成风,构建出活水连绵、热带雨林式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编:杨曦、杨迪)


【作者:王春 颉满斌】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落户高新区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6月26日,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为民众治理室内空气、享受健康呼吸,打造了实体店,带来了新方案。 据介绍,该体验中心展示了空气治理药剂、净化器、香氛等系...

塑筑未来:鲁班科技书写绿色建材革命新华章​ 晨曦中的产业蝶变​

每日新闻网讯(王权李祥李进 金平眉 朱寿三)苏北平原的晨雾尚未散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工业园的轮廓已在朝阳中舒展。机器的嗡鸣声如时代的脉搏,叩击着宿迁这片沃土。在这里,宿迁市鲁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 “鲁班...

2024
06/04
19:54
王春 颉满斌
浏览量: 311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