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国的航天英雄们!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国的航天英雄们!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4-12 19:24:23 | 点击:24698

每日新闻网讯:据中国网·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用1小时48分钟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五十年后,(2011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宣布每年的4月12日为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也被称为“世界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

时至今日,世界载人航天走过了六十三年,已有许多国家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中国的载人航天

二十一年前,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执行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第六十三个“世界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致敬中国航天英雄。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杨利伟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新华社图库)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执行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第一批航天员 费俊龙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05年10月、2022年11月,航天员费俊龙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聂海胜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05年10月、2013年6月、2019年12月,航天员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三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翟志刚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08年9月、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神舟十三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刘伯明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08年9月、2021年6月至9月,航天员刘伯明圆满完成“神舟七号”“神舟十二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景海鹏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08年9月、2012年6月、2016年10月至11月、2023年5月至10月,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六号”四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刘旺    (汪江波 摄影/中国网发)

2012年6月,航天员刘旺圆满完成“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刘洋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2年6月、2022年6月至12月,航天员刘洋圆满完成“神舟九号”“神舟十四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张晓光     (中国网 郑亮 摄影)

2013年6月,航天员张晓光圆满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王亚平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3年6月、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航天员王亚平圆满完成“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陈冬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16年10月至11月、2022年6月至12月,航天员陈冬圆满完成“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汤洪波     (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1年6月至9月,航天员汤洪波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目前,汤洪波正在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叶光富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航天员叶光富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蔡旭哲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2年6月至12月,航天员蔡旭哲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 邓清明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航天员邓清明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二批航天员 张陆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航天员张陆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三批航天员 朱杨柱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3年5月至10月,航天员朱杨柱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三批航天员 桂海潮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3年5月至10月,航天员桂海潮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三批航天员 唐胜杰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3年10月起,航天员唐胜杰正在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第三批航天员 江新林 (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2023年10月起,航天员江新林正在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分分秒秒都在突破在轨时长纪录

截至目前(4月12日),中国共有20位航天员已经执行过或者正在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其中,景海鹏共执行4次任务,是执行载人飞行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截至2024年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目前,汤洪波“出差”的每一分一秒都在创造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纪录。

中国航天员的最新消息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航天员刘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完毕即将入列。

据介绍,第四批预备航天员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消息,2024年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按照以往的惯例,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将采用“以老带新”的“1+2”模式,预计今年将有4位“新”航天员亮相并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相关链接:
中国空间站 发展迈向新征程【专题】

中国商业航天观察系列

【应用产业】航天宏图今年计划发射12颗卫星 正推动应用服务走出国门

【卫星制造】银河航天正打造“太空飞毯”卫星 可实现手机直连的宽带通信

【火箭研制】力箭一号今年计划执行5次发射任务



【责任编辑:杨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我在AI论坛打瞌睡会错过未来吗

  6月23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主持论坛。  65岁的学者汪晖身着西装上台了。他头发花白,手执讲稿,身后的大屏幕上写着这场论坛的主题:“AI时代的伦理奇点”。这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但台下有人在打哈欠,显然...

人工智能怎样重塑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是一个专业不断发展的职业。当前,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仅影响着教学模式、教育生态,而且对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加速本体性知识的沉淀。本体性知识指学科概念、原理、方法、思想等,是从事...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领我成长

  我已从教20余年,目前担任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已经11年。近几年,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深刻感受到教学因数字技术的融入而不断提速发展,特别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成为...

双机起飞、平行卡位、红外弹出击,歼-16霸气驱离外机!全程影像公布

 外机冲闯我领海线  我军起飞两架歼-16战机  警告驱离  空军航空兵某旅 张占方:就是当时外机低空飞过来的,不是特别守规矩,近乎垂直90度,冲闯我们的领海线。  “来了,它过来了  上去拦它!”  空军航空兵某旅 张...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在青岛港入列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浪潮中,6月26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壮观的水门礼中荣耀入列。  该拖轮搭载创新的“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

“天行”“天卫”“天工”来了 中国电科三大低空经济产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有了它,快递的拆装、空投效率更高了”“在垂直高度1000米之下的低空空域,一张安全天网悄然织就”“数百个光点如繁星般闪烁移动,这是数百架无人机正在城市上空...

“数据要素×”行动推动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本报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王云杉)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数据要素×”行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阶段性成效,挖掘出一批优秀数据开发利用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领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有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数据局政...

2024
04/12
19:24
浏览量: 2469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