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智能手机或将于2050年退场 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智能手机或将于2050年退场 之后人类如何通信交流?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1-13 21:18:00 | 点击:7115

11月2日,四川省华蓥市,工作人员正在用手机直播学生秀厨艺活动。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瑞穗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智能手机将在2050年消失。根据该报告,智能手机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率是65%,而这个数字2030年将下降至60%,2050年则将降至0%。那么,智能手机未来可能消失吗?如果消失,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通信工具?

  智能手机进入“三期”叠加阶段

  自全球首部手机诞生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里,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应看到,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惊人。大哥大、传呼机、小灵通、功能机等20世纪末、21世纪初风靡一时的通信工具如今都成了“老物件”,被人们束之高阁。智能手机是否也将步其后尘?

  从演进历程来看,智能手机发展已经进入传统技术瓶颈期、新兴技术成长期和潜在用户培养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未来或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自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以来,智能手机发展就步入了“高速路”,无论是处理器、内存、摄像头、屏幕、电池等硬件方面,还是操作系统、核心算法、应用开发等软件方面,都实现了性能的巨大飞跃。然而,随着技术向纵深发展,手机的硬件改进和软件升级都逐渐进入了瓶颈期,在传统赛道上愈发难以取得革命性创新,传统技术进入发展瓶颈期。

  从技术上看,智能手机是通信、网络、语音、图像等一系列技术的系统集成。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进入成长期,它们对智能手机的影响日益加深,不断促进用户界面向智能化、沉浸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并持续通过多技术路径探索来验证未来应用场景。可以预见,在技术与场景的双轮驱动下,智能手机被更高维度的产品替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此外,近年来,全球消费者换机周期普遍拉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智能手机使用寿命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用户对于产品创新的预期也在提高。围绕新的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的数字科技企业开始布局新赛道,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业务模式和内容生态、重塑消费理念和消费场景等方式,积极培养未来的潜在用户。

  立体化场景化成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理想的下一代通信工具尚未露出真容,但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元宇宙等相关技术的飞快发展,人类下一代通信方式已经现出雏形。

  首先,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文字、图片、视频等二维信息展现形式,开始追求更具可视性的信息呈现方式。在技术与需求的双重升级下,信息展现形式正在加速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空间。我们预计,下一代通信工具将呈现立体化用户界面,增强人们沟通交流、参与会议、开展研讨等线上活动的临场感。

  同时,在内置传感器等设备的加持下,身体状态与行为活动数据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人的睡眠信息、行程轨迹等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智能手机中,智能手机愈发成为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的重要工具。下一代通信工具将延续和升级这一重要功能,更加融入人们工作生活场景,并为个体提供更深入、更全面、更智能的计量服务。

  此外,交互性是衡量终端设备易用程度的关键指标。从智能手机发展历史来看,触摸屏、手势控制、语音操作、面部识别等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手机向着智能、高效、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下一代通信工具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同时推动人类心理、习惯、行为等因素与差异化场景因素充分结合,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操作交互。

  最后,智能手机上有大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它们在满足人们社交、网购、出行、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新频繁、内存难清、管理复杂等一系列问题。下一代通信工具或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将App高度集成并深度嵌入系统,由数字人或者虚拟偶像作为程序的统一入口,用户可根据不同场景需要开启相关程序。

  新一代通信设备发展的主旋律是智能化。伴随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与通信技术的联系日趋紧密。展望未来,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给通信领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并可能重塑人类的通信方式。

  从通信网络来看,基于AI的自智网络可能成为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智网络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实现网络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高度精准性、高度安全性的网络服务。

  从终端设备来看,个人智能助手拥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当前,个人智能助手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巨头争相布局的重要新赛道。未来,个人智能助手将有效帮助用户制订计划、管理生活和处理工作,并可能成为用户与外界沟通和连接的主要渠道。

  (作者左鹏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静系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柯晓霁)

免责声明:中国网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在技术浪潮中守护尊严:中欧共议数字人权治理

  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会后,与会中欧代表展示“有教无类”的书法作品。  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算法平台深刻塑造全球格局的时代,如何保障人类尊严、自由与基本权利,成为全球...

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从“取水打砖”到星际驿站 中国科研人员解锁月球生存术  中新社记者 张强 贾亦夫  在月球上取水、打砖,给月球连上WIFI……记者近日来到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各式各样的深空探测利器让...

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落户高新区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6月26日,烟台首家5A级室内空气体验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为民众治理室内空气、享受健康呼吸,打造了实体店,带来了新方案。 据介绍,该体验中心展示了空气治理药剂、净化器、香氛等系...

塑筑未来:鲁班科技书写绿色建材革命新华章​ 晨曦中的产业蝶变​

每日新闻网讯(王权李祥李进 金平眉 朱寿三)苏北平原的晨雾尚未散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工业园的轮廓已在朝阳中舒展。机器的嗡鸣声如时代的脉搏,叩击着宿迁这片沃土。在这里,宿迁市鲁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以 “鲁班...

用上AI的超市,你逛过吗?

  超市内的电子价签。  本报记者 李 贞摄  可自动识别商品品类的智能秤。  本报记者 李 贞摄  顾客在超市使用自助收银机结账。  本报记者 李 贞摄  5月22日,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

“超级地球”,人类的下一个家园?

  艺术想象图,右下角为利用TTV反演技术发现的行星Kepler—725c。  地球在太阳系宜居带中的位置示意图。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提供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是孤独的吗?是否存在像地球一样的生命家园?...

2023
11/13
21:18
浏览量: 71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