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科技赋能三峡电外送,一季度安全输送清洁能源148亿千瓦时

科技赋能三峡电外送,一季度安全输送清洁能源148亿千瓦时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5-04-03 10:21:05 | 点击:9989

每日新闻网讯(何伟 )2025年4月1日,三峡集团发布数据显示,三峡电站一季度累计发电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宜昌运维分部借助科技力量,通过“空天地”智能巡检体系与数字化管控技术,全力保障16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三峡电站清洁能源从高峡平湖向华中、华东地区的精准输送。

 智能巡检:科技领航保安全

 在500千伏安福变电站,宜昌运维分部的“空天地”智能巡检体系高效协同运作。两架无人机犹如灵活的“空中哨兵”,严格依照预设航线,自主执行高空设备巡检与红外测温任务。它们凭借卓越的机动性,迅速飞抵指定位置,对设备展开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扫描,借助高精度的探测设备,哪怕是设备极其细微的异常也能敏锐捕捉。与此同时,四足机器狗恰似灵动的“地面助手”,于主变油池间自如穿梭,凭借小巧灵活的身形,深入复杂区域,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站内分布的169个高清摄像头与轨道机器人紧密联动,宛如无数双锐利的“眼睛”,全方位覆盖1万个设备点位,确保任何安全隐患都无处遁形。

 这种先进的“空天地”协同巡检模式成效斐然,将日常巡检效率大幅提升了93%,设备缺陷发现准确率更是高达99.2%。作为三峡电力外送的关键节点,安福变电站通过三组主变合环运行,已累计输送清洁电力18亿千瓦时。2024年新投运的安德二回线、安宁线、安邦一回线等4条220千伏通道,直接为宜昌楚能新能源、三宁化工、邦普等重点企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持,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绿色发展。

 技术攻坚:创新突破解难题

 在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针对500千伏葛安一二回线8基杆塔的巡检难题,宜昌运维分部的运维人员成功攻克无信号区无线组网技术,构建起集风光互补供电、无人机通讯以及智能监控于一体的通信“智慧网”,实现了巡检效率的巨大飞跃。以往,完成该区域的巡检工作需耗费8小时,如今借助这一创新系统,通过两处机巢与7基杆塔设备的巧妙联动,达成了无人机自主巡检与杆塔设备的高效交互,将巡检时间大幅缩短至45分钟。

 面对±800千伏祁韶线检修难题,宜昌运维分部大胆创新,采用直升机机械化作业,成功将原本需要10天的停电施工时间缩短至4天。自2024年以来,该分部累计开展带电作业17次,减少停电时长48小时,最大程度降低了检修工作对电力供应稳定性的影响,切实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急体系:科技助力抗极端

 面对冰雪灾害等极端情况,宜昌运维分部构建了完善的“人机协同”应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在应急处理中的关键作用。28台无人机搭载特制除冰棒,在接到指令后即刻迅速升空,犹如“空中清道夫”,高效清除线路覆冰,全力保障输电线路的畅通无阻。30台运维车辆随时待命,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及时、顺畅地运输到指定地点。

 2024年2月,三斗坪地区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宜昌运维分部的运维人员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开展不间断的特巡工作,并运用“破冰机器人”高效清除杆塔覆冰。在迎峰度夏期间,通过红外测温精准发现3处导线金具发热隐患,随即运用“人机协同”带电作业技术完成高空检修,成功避免了16小时的停电检修,有力保障了电力的稳定供应。

 创新实践:科技驱动提效能

 宜昌运维分部依托“向葵”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先后斩获12项核心专利技术。近期,该分部正在进行输电线路地线断股全张力修复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研制,所研制的可进行地线修复的机器人已在500千伏峡林二三回线路上应用于地线断股修复。这一成果不仅降低了人员上塔作业风险,还提高了预绞丝缠绕工艺质量,显著提

编辑:曼妮       审核:同期声

【作者:何伟 】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复兴号”新车型测试时速450公里!世界顶尖铁路装备亮相这个展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昨天(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展。  展会现场最亮眼的展品是一款CR450的模型,是“复兴号”家族的新车型,按1:160等比例缩小。  近半年,CR450在进行系列试验,目前试验...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

电力负荷创新高 迎峰度夏如何平稳有序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叠加经济增长双重拉动,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  对此,国家能源局相关负...

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

每日新闻网讯(马逢春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质量基础的“基石”,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7月2日至7月3日,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中药材种植加工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万荣通过验收,填补了全省...

南昌推出“一企业一博士”行动 破解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重困境”

 南昌市科学技术局日前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经企业需求征集、博士意向对接、匹配论证及公示等程序,全市87家科技型企业与115名博士(含10个博士团、38名博士)成功结对。  南...

日媒爆日本首次向菲出口二手护卫舰,专家:日菲相互勾结、策应支援的又一案例

【环球时报驻菲律宾特派记者 樊帆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王辉】日本《读卖新闻》6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日本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已就出口一批服役超过30年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达成一致,这将是日本首次向菲方出口二手...

前沿科技融入文化遗产保护

 当山西应县木塔的榫卯节点内部情况在CT和X光中被详细分析;当X射线探伤、紫外荧光成像等被用来还原海昏侯刘贺身高;当动植物考古展现三星堆人的食谱……一幅现代科技与古老历史交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图景,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日...

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顺利入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3日17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

年轻人的新职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机器人的“教练”

央视网消息:今年4月,在北京进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每一个人形机器人背后,离不开一项新职业,那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师,是如何让人形机器人练成...

“智驾险”能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兜底吗

  不少车企与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针对性产品——“智驾险”(智能驾驶保险),旨在为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提供保障,减轻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然而这一新型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争议和讨论。图为工作人员正在...

2025
04/03
10:21
何伟
浏览量: 99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