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让中学生爱上思政课很难?一位90后高中教师的“跨越”探索

让中学生爱上思政课很难?一位90后高中教师的“跨越”探索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2 20:56:14 | 点击:400

思政课老师“变身”成一位知识博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上海市闵行中学,90后思政课教师谢晓东凭借独特的“气场”,被学生们称为“最具人气”的教师。从热门影视剧里蕴含的价值观探讨,到国际时事背后的政治博弈剖析;从对网络热议话题反映的社会现象洞察,到历史长河中经典故事的深度挖掘……谢晓东将复杂的理论知识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知识碎片”,再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抛向学生。

“我要给大家‘种草’思政知识点。”这是谢晓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简单而又充满力量。2013年,他从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进入闵行中学讲授思政课。如今,他已荣获上海市第五届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一等奖,教学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作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陈明青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谢晓东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他看来,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经济、政治、哲学、文化、逻辑、法律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性课程。高中阶段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能力,且能够调动综合能力去领悟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陈明青代表全国高中学段的教师发言。自那以后,陈明青明显地感觉到中学思政教育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转变。比如: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实践教学得到加强、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等。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像谢晓东一样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90后思政课教师涌入,为中学思政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他们凭借着天马行空般的创新思维,以及紧随时代潮流的授课模式,持续不断地推动着课程的创新。曾经稍显沉闷的思政课堂,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充满活力、魅力无限,极大程度地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陈明青说。

“要捕捉到学生真正的问题与困惑”

尽管90后常常被视作充满活力的一代,但面向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00后、10后学生讲思政课时,身为90后的谢晓东,初始阶段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在一次课堂上,谢晓东抛出了“思政课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有的同学直言,“思政课的知识太过抽象,离大家的日常生活有点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一些同学却觉得,“思政课上的案例分析还挺有趣的,让大家对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谢晓东觉得,这次讨论恰恰反映出中学生对待思政教育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陈明青从事高中学段的思政教育已有20多年。回顾曾经的教学难点,她依然颇为感慨,“中学阶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却很难”。她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现在学生更喜欢信息化、实践化的教学方式,但很多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信息化方式上思政课”“行走中上思政课”等教学方式很难实现。

2016年,从教3年的谢晓东决定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B站上进行直播授课、答疑。这次的直播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第一次直播就有200多人观看。”谢晓东回忆说,当时班级里选修政治科目的学生还不足70人,看到这么多学生在线,自己也很意外。后来他才知道,学生们得知自己的老师要在B站开直播的消息后,立刻互相“转发分享”,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关注。

在1.5小时的直播答疑时间里,谢晓东不仅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讲解了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比如,他以“上海出租车运营方式改革”为例,解释如何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凝聚共识,实现各方共赢。

“思政课教师不回避学生们的‘真问题’‘真困惑’,才能真正让思政课发挥出作用。”从那之后,谢晓东开始在网上为同学们解惑答疑。除了对常规的试卷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之外,他还耐心地回应着学生们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问题。他说:“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隐藏在各自的ID(账号)之后,这使得大家更敢于吐露心声,也更乐意分享自己真实的想法。”

谢晓东的直播间成了知识区的“顶流”,平均每期来直播室学习的学生有1000多人,最高时有3000多人。有的学生还发弹幕说:“原本以为会很枯燥的一张试卷,没想到这么快就讲完了。”

陈明青在关注到谢晓东的创新实践后,深感欣慰与振奋。除了被年轻教师浓厚的教学热情所打动,她觉得,面对新时代接踵而来的“新”,单个教师的力量有限,只有“老教师”和“新教师”形成合力,改进既有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

如今,陈明青与众多像谢晓东一样的年轻教师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项目。她说:“上好思政课,要善于将外部世界、思政课本以及学生的内心三样东西联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捕捉到学生真正的问题与困惑。思政课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材料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生成’课堂,引导学生成长。”

“完善思政课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在思政学习上可能会更注重背诵知识点和应试技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们也会尝试运用思政课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未来规划进行思考。”在谢晓东看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高中学段处于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随着高考改革,政治这门科目的考试内容逐渐转向考察学生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这体现了新时代的思政课正在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谢晓东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举例说,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与高中必修3“全民守法”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纵向贯通、螺旋上升。初中侧重讲“是什么”,主要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遵章守法的重要性等基础知识,重在培养“法治观念”;高中侧重讲“为什么”和“怎么办”,进一步深入探讨全民守法的意义、要求等内容,重在培育“法治意识”。同时,还要为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使命担当”基础。

如何打造适合高中生特点的思政课?在给高二学生讲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章节时,谢晓东巧妙地引入了一个源自学校周边生活的真实案例——闵行地区地铁5号线延伸线建设中不同立场居民的利益冲突,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准则。

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在乘坐上海地铁5号线延伸线时,他发现地铁从东川路站起开始减速,到下一站江川路,1.5公里需要5分钟,同时地铁周边的隔音设施呈现全方位包裹的状态。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条地铁在规划建设之初,便引发了闵行区和奉贤区居民截然不同的态度。闵行区部分居民因地铁线路紧邻现有小区,对可能产生的噪声问题忧心忡忡;奉贤区居民则大力支持,原因在于以往他们前往市区需渡江,一旦遭遇大雾等恶劣天气,交通非常不便,地铁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出行困境。

“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在作出选择前,他们需要哪些价值判断?”谢晓东突然意识到课堂教学具有局限性,于是他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展开实践调研。其中一组前往地铁沿线的一个小区居委会进行深度采访,全面了解政府、居委会、人大代表等各方在这一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采取的系列举措与行动,探寻背后的决策逻辑与协调机制;另一组则直接与离地铁最近的几个小区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细致观察他们在地铁建成前后态度的转变情况,深入挖掘居民内心的想法与诉求变化。

经过周末的实地探访与深入调研,每个人都收获满满。一名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写道:“有了调研的过程,我们才深刻体会到不同群体的正当合理利益诉求都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政府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协调等方式,持续满足各方的诉求,进而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谢晓东将这次调研称为“跨越”。他说:“借助对真实问题的讨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关注,学生们才能从‘理论’迈向‘现实’,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认知,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在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强大优势。”

不过,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逐步推进并取得一定进展欣喜之余,陈明青也观察到了一些亟待攻克的问题。比如,当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就像简单地组织同一主题之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看似实现了整合,实则不然;各学段虽然都开展了实践教学,但实践活动有时比较重复、单一,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高度相似,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这些问题导致大家不仅未能充分体现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也未能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她说。

展望未来,陈明青说:“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既要精准对接高考与学生需求把控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同时也要引领青年一代逐步树立起冲破迷茫,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流砥柱的意识。”

责任编辑:白珂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拥抱数字技术,让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近日,一项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EI power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线上高仿真面试系统“数字人面试官”,在浙江省高校毕业生高新区专场双选会暨首届“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中惊艳亮相...

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 民调显示在野党阵营人气更高

  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定于20日投票。共同社5日至6日展开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野党阵营比执政联盟人气更高,有近半数受访者希望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达不到议席过半的目标。  日本国会参议院承担立...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颗青梅的“72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一颗小小的青梅,从田间枝头到消费者舌头,能有多少种产品玩法和口味创新?  7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的溜溜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恢复开放 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罗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2025
01/12
20:56
浏览量: 40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