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焦点网谈 > “青蓝结对”,青年教师身边多了“银龄指导师”

“青蓝结对”,青年教师身边多了“银龄指导师”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9 15:08:46 | 点击:271

今年58岁的秦玉风,两年前以“银龄教师”的身份,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盐池三中”)教授初中毕业班的历史课。

秦玉风于2021年3月底退休,此前已担任中学历史教师30多年。95后刘建伟和秦玉风同在2022年入职盐池三中担任历史教师。刘建伟说,秦老师这样的银龄教师有丰富的课堂经验,能为年轻教师提供难得的教学范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了解到,2020年至今,宁夏教育厅陆续从全区退休教师中,招募52人次银龄教师,在吴忠市盐池县、中卫市海原县及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继续服务。这些银龄教师中,绝大多数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次退休前曾担任基层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具备教学管理岗位工作经验;12人次退休前是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基层学校教学水平,需要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协同用力。”宁夏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负责人介绍说,宁夏的银龄教师到基层学校服务,通过参加“青蓝结对”等活动,向乡村青年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继续发光发热,带动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仍保持一颗“发光发热”的心

每年4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各中学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前的“一模”考试。秦玉风多次分析学生试卷发现,涉及初一初二的历史题,不少学生因复习不到位而丢分。

2023年2月底一开学,她组织学生按“大单元”的较快节奏复习巩固七八年级内容。听从秦玉风的建议,年轻教师刘建伟也在“一模”前加快了复习节奏。考试时,他们带班的学生历史成绩在全年级都处于上游水平。

秦玉风1988年从宁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盐池县任教。2021年退休的秦玉风,坚持晨练,每天除了读书、看新闻外,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教书这个老本行,时常琢磨全国各地中考历史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2022年8月底,她得知盐池三中缺专职历史教师,于是向盐池县教体局提交了学历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荣誉证书,申请并签约成为银龄教师。“我仍然保持着一颗想要‘发光发热’的心,觉得自己退而未休。”她说。

秦玉风工作生活的盐池县地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交界地带,县城现有5所中学。她如今所在的盐池三中只有初中部,有23个教学班,生源来自县城及划片招生区花马池镇、王乐井乡,教师平均年龄不到41岁。

1998年出生的刘建伟从宁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一所中学任教,后来到盐池三中教初三历史,这是他第一次带毕业班。

这两位年龄差超30岁的历史教师结成“对子”,互相听课、交流教学方法。秦玉风时常向刘建伟传授教学心得:初三学生第一次接触世界历史,会对一些地名和人名感到陌生,要组织学生做课堂笔记;批阅作业不能只写个“阅”字,要给学生讲解、纠正答题;要锻炼学生对历史课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结能力。

刘建伟的新媒体教学法,给秦玉凤带来新鲜感。他会组织学生到VR教室观看历史视频。在秦玉风看来,这样的新媒体授课更直观、生动。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她经常在“宁教云”等网络平台边看边学。“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刘建伟是我的老师。”秦玉风笑言。

这学期,秦玉风每周给6个毕业班带12节历史课。她发现,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一些家长去了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看护。“这些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普遍不好”,对这些孩子,她格外关注。

10月底,有一个毕业班的老师找了5名学生家长见面,秦玉风闻讯也参加了这次小范围家长会。她了解到,有3名家长是80后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家校共育意识,较为忽视孩子的德育。一名学生的爷爷知道孩子贪玩儿、不积极写作业,却没和老师联系过。秦玉风提醒他,不能只照顾孙子的吃穿住行,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课业完成情况。“这些孩子缺少家庭教育,‘拉一把’还是有机会考上高中的。”秦玉风说。

在盐池三中,“老带新”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传统。每年新招教师入职,校领导向他们当面引荐业务精湛的教师,嘱咐“要跟着好好学”。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中口口相传。

今年10月底,盐池三中开展新一轮师带徒结对子活动,还举办了拜师仪式,向承担带徒任务的教师颁发聘书。秦玉风和刘建伟正式成为师徒。一年内,她要为刘建伟制订培养计划、传授方法、提出建议,记录在《青年教师成长手册》里。

“退休教师从事银龄讲学工作,要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葆有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和使命感,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条件。”秦玉风说,“当教育事业需要你继续‘发光发热’时,那就义不容辞奔赴岗位。”

新老教师互相“推门听课”

今年57岁的尹学芹与秦玉风同年参加工作,从原盐池县进修学校毕业后,在冯记沟中心小学、盐池县第二小学等学校任语文课教师。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响应盐池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盐池五小”)的动员,她向县教体局提交表格,申请成为一名银龄教师,“我事业心比较强,我老公也是老师,非常支持我”。

尹学芹成为银龄教师后,承担起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那学期,尹学芹每周给毕业班上12节语文课,每天早晨7点左右到校处理班级事务,为新一天的教学做准备;下午下班后会在教室多待一小时,制作幻灯片课件,调试播放效果。

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有一名女教师要休产假,校领导安排尹学芹接手负责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课教学。开学后,有学生告诉爸妈:“我们班尹老师好像是位奶奶。”尹学芹并不回避自己的年龄,她告诉学生们,可以称她“老师”,也可以喊她“奶奶”。

尹学芹带的这届学生今年升入二年级,很多学生是进城务工青年的随迁子女,有一半是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的。她注意到,这些85后、90后家长特别重视孩子教育。

去年,尹学芹结对“传帮带”3名青年特岗教师,他们每天到教室听课、学习教学方法。一个多月后,这些教师都开始独自上讲台授课。

这学期,盐池五小共有40个教学班、近1900名学生;教职工近140名,平均年龄不到35岁。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除尹学芹外,还有6名教师,80后、90后、00后各两名。

这些教师互相“推门听课”。尹学芹发现,年轻教师上课不是“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再积极与教师互动。她也注意到,有些年轻教师欠缺教学经验。有的教师对重点知识提炼不明确,课堂效果不理想;有的课堂需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于前者,尹学芹建议教师调整授课节奏,突出讲学重点;对于后者,她提醒“要趁着低年级,尽快抓好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对于尹学芹的建议,这些年轻教师会认真采纳,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以银龄教师身份和学生相处一年多,尹学芹感到“自己心态年轻了许多”。“我喜欢孩子,也爱学校的环境。我希望还能从事教学工作,继续发挥作用。”

探索新教学方法再出发

今年9月,55岁的杨玲从固原市西吉县第八小学(以下简称“西吉县八小”)退休不久,就向西吉县教体局申请参加银龄讲学工作,“无缝衔接”到兴隆镇中心小学“驻校”从教,“我身体状况良好,不愿意退休后在家没事干”。

退休前,杨玲所在的西吉县八小位于吉强镇,上下班车程约15分钟。28年来,都是每天下了班回家吃住。退休后来到兴隆镇中心小学,由于离家较远,她每周一清晨5点半起床,打网约车,赶在7点20分前到校,周五放学后才回家。

兴隆镇中心小学有42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80多名教职工。这所乡镇小学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教师宿舍楼,以及多种智能化教学场所和设备,还有师生食堂。

退休前,杨玲当了多年班主任,主带数学课。到了兴隆镇中心小学,作为银龄教师的她,每周带8节课,主要是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在她看来,这个工作量不算大。

兴隆镇当地群众主要从事肉牛产业链生意。杨玲看到,学校里很少有留守儿童。学生们穿衣打扮整齐,卫生习惯好,精神面貌舒展。

刚到学校没多久,一群学生在课间看到杨玲,主动凑到她身边打招呼:“老师是新来的啊!老师,您好漂亮。”她感到,仿佛回到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光,面对可爱的孩子们,自己的干劲更足了。

今年9月,她依托科学课教材开展教学。配套练习册配发到校后,她要求学生把练习册带回家做,但后来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的“连书都丢了”。她担心一些家长忙于生计,缺位孩子的课后作业辅导。于是,她匀出近一半课时,带着学生一起在课堂完成作业。

杨玲给六年级学生讲地球地貌、地壳运动等知识点时,发现乡镇小学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普遍薄弱,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壳”是多音字。她先给孩子们讲“地壳”的语文知识点,再用地球仪演示,介绍地壳运动成因和原理。课堂时间有限,她叮嘱学生们回家后要请家长协助,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兴隆镇中心小学的每个年级都组建了教研组,教师团队以90后为主,都是通过“县管校聘”机制招录的全科教师。最近,杨玲和四年级教研组两名青年教师一起备课。本学期已经过半,她计划下半学期的科学课要多带学生去实验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还要多和青年教师交流,学习新媒体教学方法。和年轻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杨玲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拥抱数字技术,让技能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近日,一项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EI power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线上高仿真面试系统“数字人面试官”,在浙江省高校毕业生高新区专场双选会暨首届“高校-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中惊艳亮相...

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 民调显示在野党阵营人气更高

  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定于20日投票。共同社5日至6日展开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野党阵营比执政联盟人气更高,有近半数受访者希望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达不到议席过半的目标。  日本国会参议院承担立...

活力中国调研行|一颗青梅的“72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一颗小小的青梅,从田间枝头到消费者舌头,能有多少种产品玩法和口味创新?  7月4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的溜溜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恢复开放 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罗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5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重要抗战纪...

这群妈妈把“校庆”搬上长江游轮,时装一穿惊艳全国

每日新闻网讯:夕阳妈妈靠“文旅+校庆”的神仙操作,炸翻中老年文娱圈近日,一场聚焦中老年文娱与文旅融合的盛会——中国首个文旅研学项目“游轮艺术嘉年华”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江三峡游轮上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夕阳妈妈文化传播(北京)...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这是7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新华社纽约7月3日电 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下午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该法案因...

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关系在波折中寻稳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新冠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会见时表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应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烟台高新区赴北京考察 深化产业创新与飞地合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珩伟 姚红霞)7月1日至2日,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李如鹏带队赴北京考察,走访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关村烟台协同创新中心,与在京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深入...

服务零距离 温暖入民心——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开展幸福集市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于函琳)为全面深化“幸福家园”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近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天社区联合联民物业航天小区服务中心、共建单位、行业商户、社会组织及志愿者...

烟台高新区启动2025年“两癌”筛查工作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孙晓杰):为切实保障妇女健康权益,推动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月27日,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正式启动2025年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启动会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对“两癌”...

2024
11/29
15:08
浏览量: 27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2024台北国际旅展开幕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共绘亚洲品牌新蓝图 ——第19届亚洲品牌盛典在北京举行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活“荔”湾区 共赢未来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瑞雪兆丰年,越博动力终于迎来了重大喜讯!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践行工匠精神 添翼吴都腾飞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