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书香深圳,香自何来?

书香深圳,香自何来?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4-11-04 12:55:42 | 点击:396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读书滋味长,一卷一灯香。”

一个寻常的午后,广东深圳福田区南园街道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然而,漫步至街角的玉田社区图书馆,却如同进入另一方天地——座无虚席的馆内,只听见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悠然静谧的氛围吸引着每一位路人。

“在深圳,只要你想读书,总能很快找到合适的阅读空间。”正在准备司法考试的青年杨瑞琪告诉记者,“这座城市书香浓厚,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着每个人努力前进。”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二十年如一日对“书香社会”的倡导和坚持,浸润着这座以科技与创新著称的城市。

让书香浸润每个生活场景

“白云为什么会变成乌云?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可怕的打雷和闪电?神奇的彩虹又是怎么出现的?”暑假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故事会在深圳湾公园的迁鸟书吧上演。

“深圳有着高速的生活节奏,我们在公园里开书吧,就是想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坐得住、读得下、看得远的场所,阅读城市的同时更好地阅读自我。”深圳出版集团旗下文管公司书吧项目负责人张华告诉记者。

如今,一个个政务类、社区类、校园类、医院类及文旅类等不同主题的特色书吧遍布深圳街头,服务着不同群体。

为了让市民身边多一些“诗和远方”,近年来,深圳探索文化设施“嵌入式”服务,在公园、绿地、社区、产业园区等地实现多元复合利用,建成了百姓书房、城市书房、二十四史书院等200多家新型高品质阅读空间。优质阅读空间星罗棋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读书带动文化传播流动

由于喜爱充满生机和多元文化的阅读氛围,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已经两次选择在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发布自己的新书,和读者面对面分享交流。

梁永安告诉记者:“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化活动,如果缺乏持续性,就很难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深圳坚持得久,其自身的节奏,更让读书成为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交往行为,使年轻人对阅读和交流越来越踊跃。”

11月2日,第25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早在2000年,深圳就将每年11月设立为“深圳读书月”,这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群众读书节,20多年来已吸引1.8亿人次参与。“年度十大好书”“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阅满鹤湖”等活动和平台已形成品牌,逐渐在华南地区构筑起全国阅读文化的资源高地与头部平台。

为了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利,深圳还以条例形式制定全民阅读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2023年12月,《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意见》出台……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一座城市对读书的坚持与尊重。

如今,读书是无数深圳人创新拼搏、逐梦人生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方式——深圳每年开展公益阅读活动2万余场,人均购书量连续33年保持全国领先。

织密全民阅读网络

对深圳福田区益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钱程来说,每天最迫不及待要去的地方,就是社区里的24小时图书馆。

提到这座开在家门口的图书馆,钱程就打开了话匣子:“平时放学后大人还没下班,我就先来这里看书学习。我最喜欢看科普类的书,以后想当科学家!”

“24小时免费开放后,每天能有四五百人进馆,是原来的三倍多。”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图书馆馆长刘建国告诉记者,深圳的社区和城中村居住着大量来深青年,他们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文化空间需求旺盛,因此,作为公共文化阵地的图书馆就要主动对服务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探索,来满足群众需求。

“社区图书馆专门举办了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夏令营和学习活动,我们大伙儿都很欢迎!”居民刘彩霞说。

除了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书吧,龙岗区正在探索图书馆、社区和学校三方共建机制,让学校的图书资源对附近居民有序开放共享……目前,深圳持续优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设施网络,织密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的全民阅读网络,全市图书馆服务网点超过1000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馆之城”。

(光明日报深圳11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2日 02版)

责任编辑:李晨


【作者:李晨】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2024
11/04
12:55
李晨
浏览量: 39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