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二十载姹紫嫣红,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

二十载姹紫嫣红,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9-17 18:49:45 | 点击:2631

  随处可见青春版《牡丹亭》元素的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

  白先勇与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部分参演者团聚畅谈。

  “我和北京大学的缘分很深,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来到北大演出,如今已经是第五次。2009年北大昆曲传承计划启动,之后我每年都来北大讲课,持续了10年。”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对记者说,重返北大如同“回到老家”,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和系列主题讲座在燕园登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在台下重聚,也是难能可贵的团圆。

  再续前缘

  月圆之际,步入燕园,便是走进了昆曲《牡丹亭》旖旎多情的梦境。道路两侧灯杆上皆是粉色系的海报,映衬着如花美眷明艳的面庞,向路过的学子轻吟低诉,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神话。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青春版《牡丹亭》十余幅大型剧照一字排开,戏中角色介绍旗帜风中摇曳,令人驻足沉醉。

  《牡丹亭》出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之手,原作共55折,讲述名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并最终超越生死,与书生柳梦梅结成连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由两岸文化及戏曲界精英联手创作,将原著浓缩成27折,分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上中下三本,特邀大陆昆曲名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经典品牌剧目。

  该戏2004年在台北首演,次年便首度赴北大演出,当时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过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影响范围之广,超越了我的预期。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昆曲,就是看青春版《牡丹亭》,从此爱上了昆曲。”白先勇说。

  9月14日至16日,青春版《牡丹亭》再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白先勇每场都伴着观众的欢呼喝彩,上台谢幕致辞。“青春版《牡丹亭》走过20年,演出超过500场,观众有约百万人。”白先勇特别提到,大学生是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目标人群,该戏走进海内外40多所高校,培养了大批学生观众。“欢迎现场来自北京高校和中学的学生,你们是未来的传播者,希望你们能告诉亲朋好友,昆曲是多么美。”他说。

  薪火相传

  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的演出,每次都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负责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白先勇如今携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重返北大进行20周年庆演。以此次庆演为开篇,北京大学推出‘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举办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均告诉记者,2009年,青春版《牡丹亭》第三次走进北大,当时还带来了由白先勇主持制作的新版《玉簪记》演出、北大昆曲传承计划等,青春版系列新作和昆曲教育由此展开。

  北京大学与昆曲艺术渊源深厚,早在蔡元培担任校长时,便开设戏曲课程,成为中国高校昆曲传习之始,至今已逾百年。1991年,北京大学京剧昆曲爱好者协会(现简称北大京昆社)成立,北方昆曲剧院演员张卫东受邀进行14年昆曲教学,培养了一批昆曲爱好者。

  2009年,白先勇与北大教授叶朗创立北大昆曲传承计划,2010年在北大开设公选课《经典昆曲欣赏》,邀请来自海内外的昆曲艺术家和知名学者,以名家授课、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领略昆曲之美。选课人数达数百人,还时常吸引各地昆曲爱好者前来旁听。循此模式,白先勇也在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推动设立昆曲通识课程,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昆曲教育网络。

  开枝散叶

  在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北大庆演之际,一系列主题讲座也同步开展。郑培凯、朱栋霖、翁国生等专家学者齐聚燕园,细说汤显祖《牡丹亭》蕴含的“至情”、苏州昆剧传习所的传承意义、“昆曲新美学”的表现方式等。在系列讲座最后一日,白先勇讲述了青春版《牡丹亭》赴欧美演出引起轰动的故事,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和互动中,耄耋之年的他站立台中,言谈之间饱含激情。

  “白先勇老师很会鼓励人,也很爱护我们。”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学戏近20年的张云起对记者说。2018年,由白先勇倡议主导、以北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展开巡演,足迹达至两岸及香港,演员和乐队成员来自北京16所高校,还有几名中学生参与其中。

  在北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之后,由大学或业余曲友串演整本大戏成为常态。上海同济大学与上海昆剧团合作排演学生版《长生殿》,东南大学近来则以大学生传承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告诉记者,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50名学员,经过苏州昆剧院2个多月培训后,将进行2小时共9折戏的小全本汇报演出。

  听闻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当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参演者、北大京昆社成员也如约而至,他们在台下聆听振奋人心的演讲、欣赏熟悉的老师们登台演出,学戏的点滴也涌上心间。

  “青春版《牡丹亭》影响了我的一生,受白先勇老师影响,我把研究方向由戏曲延伸至文化遗产,希望为昆曲传承略尽绵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主演之一、在英国留学的杨越溪特意请假回京团聚。“我们的校园版演出虽已告一段落,伙伴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昆曲的种子却在各领域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之后,昆曲之花将在更多行业和代际中再次盛放。”杨越溪对记者说。

(责编:赵欣悦、袁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烟火人间】悬崖书吧

 【烟火人间】  传说中的“悬崖书吧”,位于浙江玉环上栈头村景区内。它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如果立于低位海滩,需要抬头仰望,才能望到高达几十米的石崖顶端。三层入口处侧面有一片开阔的望海平台,海水是蓝灰色的,此时云开雾散风...

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诗料”源自书本或是现实,表现在作法上就是“用事”或者“直写”。两者相反相成,不可偏废。用事过度则易因饾...

一部返璞归真的书话集——评北乔《南人书话》

 在《晦庵书话》中,唐弢曾对书话的特点做过如下概括——“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观之,现代书话虽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形制上的杂糅...

南宋的四大藏书系统与藏书家

 ■陈锴  纵观中国古代的藏书发展史,南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北宋中期问世的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南宋的刻印本图书已成为官方与私人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寺观藏书与书院藏书在南宋时期逐渐发展成新...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

于雕梁画栋中看到热爱生活的心

 莫高窟第431窟(北宋)窟檐内侧彩画 孙儒僩临摹 1949年  金荣临摹 元代永乐宫三清殿拱眼壁(复制品) 1959年    明清时期官式彩画方心中龙纹尾部形状比较 王仲杰绘制  西华门等明清官式旋子彩画分析图 王仲杰...

军旅作家丁晓平:读懂中国故事里的家国情怀

 人物简介:  丁晓平,安徽怀宁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生动图景

高原之春(中国画)叶浅予垛草的妇女(油画)妥木斯节日(水彩)陈 坚追梦(雕塑)鲁迅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民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近80件。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对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坚...

“抢救”濒危语言 填补国家记忆 一群年轻人参与拯救“失声”的满语

 沙琪玛、躲猫猫、咋呼……这些从满语音译过来的词语,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吉林、牡丹江,这些地名也由满语演化而来。  满语是清朝的官方语言。伴随时代发展,这种语言逐渐“失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满族人口超...

舍家卫国的女英雄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在位于四川宜宾翠屏山麓的赵一曼纪念馆内,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感动了无数参...

2024
09/17
18:49
浏览量: 26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贵州赤水:采收竹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