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涟源市三协村:驻村干部绘就“一亩地”的幸福

涟源市三协村:驻村干部绘就“一亩地”的幸福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5-09 16:57:53 | 点击:1864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梁萍芳 娄底报道 

  坐落在龙山脚下的涟源市白马镇三协村,人口1500多,500多户,常年住在家的200多人,杜中群是涟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三协村乡村振兴组工作人员,在他驻点三协的半年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到辖区内巡查,到田间地里走走,到留守儿童家里看看等,发现并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除此之外,他还种了一亩地作为试验用地,村民经不起失败,他要在推广新农作物之前,先试种。当然也有一种示范引领作用,让全村的人都把土地种起来,让每一分土地生金不荒。 

杜中群在地里栽圣女果苗。 

  种一亩试验地 改善村民生活 

  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生长周期、产量等,他在住宿房子的后面向当地村民租种了一亩地,作为试验。选种、育苗、栽苗都是自己亲自完成,他大学毕业已上班的女儿也挺支持他的工作,帮助他到网上选购卖相好,品种新、口感好、好评高的农作物种子,作为试种,成功后再向全村推广。改变耕作方式,增加农作物品种,到家门口也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是他种地的初衷。光玉米就有三个品种:中橙甜玉米、彩色甜糯玉米、冰糖爆浆牛奶水果玉米,西瓜、香瓜种子都是亲自在家里育苗。他还时常分一些种子、小苗给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村民栽种。西红柿、圣女果都活了,香芋发芽了…… 有些看来很奢侈的水果,村民有钱也舍不得买,改善栽种技术,就是改善生活。如果村民在劳作之余能吃上一块自家房前屋后摘来的大西瓜、大香瓜、圣女果,那是很幸福的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杜中群一脸的惬意。 

  “那几天一直下雨,田里尽是黄泥巴,粘在鞋上,一只雨鞋就有几十斤重,他拖着沉重的鞋子拔草,又要把拔出来的草抱出来,弄得全身都是泥巴,他从来没干过这样的活。”他爱人邱再华讲起来很是心疼。 

杜中群在田间指导村民配肥料。 

  种一亩地 三协村里无闲田 

  春天,正是春耕的好时节,杜中群在日常巡查中看到村里还有少部分良田没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向村民杨建明了解情况, 

  要他把地种下来,并告诉他一些好的国家政策,争取享受到国家的更多红利。在外面做过大生意、见过世面的杨建明开始不同意,因为他也是60多岁的老人了,已经种了十多亩水田,种多了身体吃不消,加之他还在经营一家加工厂,分不开身,最关键的是这些农田缺水。杜中群把相关领导都请来,同时请来的还有一名当地掌握水源分布的村民,一起到现场讨论,打井,换管,最终把水引来了。杜中群说:“这么好的良田荒了可惜,万一抽不出时间,我也可以来帮忙,再种一亩水田。”在他的鼓舞下,杨建明把村里所有抛荒的水田进行了排查,有水的都想办法种了下来。如今,村里满眼禾苗青绿,看不到一分荒田。

杜中群和村民一起拔秧、捆秧。 

  种一亩地 诠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看到杜中群躬身耕作,村民也会来参观指导。村民杨奇经常有意无意地去看看、笑笑,玉米种子是否被鸟吃了?西瓜苗是否可栽了?辣椒秧是否肥死了…… 

  “叔,你家的红薯种种下了没。”杜中群微笑着问村民杨奇。 

  “你们哪个吃过我这么多的苦欸。当年我每年要犁耙三十多亩田,都是我一个人和我的牛完成的,牛跟着我造孽,每一亩田都要三犁三耙,从天亮到天黑没停过一下,‘双抢’时为了赶时间,凌晨4点就出来了,那时天还没亮。干活,不用你们催我。” 

  “你家里当年肯定是好户(富裕户)啰?” 

  “那是,我一辈子翻(盖)了三次房,没欠过一分钱账(债),别人家的儿子娶不到媳妇,我儿子十几岁就有很多人来做媒了。”杨奇谈起往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一个好的家庭,好的村民户,都和劳动、奋斗、吃苦分不开,我都种了一亩多地,想吃好点,想日子过得甜点,就自己动手。”杜中群常常劝导鼓励辛苦劳作后发牢骚的村民。 

  种一亩地 碗里盛满自己种的饭

  “还有5个人没有回来,红薯粉丝等会儿再煮……”4月30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中午13时25分,杜中群在电话里焦急地叮嘱他的爱人。原来,杜中群了解到涟源珠梅乡有秧苗买,当天早晨6时,便安排驻村干部龙管文带领另4名村民到离村40多公里的珠梅乡去拖秧苗,他嘱咐在家做饭的爱人等他电话再炒莴笋伴粉丝,否则,粉丝糊了口感大打折扣。 

  “人可以休息,但季节不能等,错过秧苗的最佳插种日期,其产量将大打折扣,必须在五一期间把所有的秧苗插完。”杜中群对村里的春耕生产工作丝毫不敢松懈。 

  等到5个拖秧苗的全部到家时已是14时,他们看到摆满一桌子的饭菜,忘记了一身的疲惫,有说有笑地狼吞虎咽起来。因担心在高温下放了一天的秧苗泛黄,影响成活率,杜中群又安排他们吃完饭赶紧把秧栽到水田里。他到现场亲自督战:拔秧、捆秧,田间指导、肥料配伍、抛洒等技术娴熟如老农。 

  “杜领导,再过两个月,这水稻就可以收了,我家养了四头猪,200只鸡,两口水塘的鱼,就是为谷子熟了尝新准备的,我一直在长沙做生意,平时都是买米吃,已经30多年没尝新了,到时我来接你。”杨建明看到杜中群焦急忙碌的样子邀约。 

  谈到亲自种一亩地,杜中群说除了不让村里的每一分田土抛荒外,也有他的“私心”,近期血糖偏高,他想通过运动、饮食和环境来改善自己的体质,稳定血糖。 

  农村没有电脑电视,了解外面只能靠手机,现年58岁的杜中群与爱人清苦地在农村生活着,用一亩地紧紧拴着他与村民、与三协山水的深情。 

责任编辑:蒋宇骏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河南科技大学学子探秘“制鼓第一村” 解码传统制鼓产业现代转型密码

 6月23日,河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团奔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马屯村,深入这个被誉为“制鼓第一村”的国内知名制鼓产业聚集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传统制鼓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当日上午九...

驻村十载 绘就美丽乡村宜居新图景

 六月的南留南村,千亩果园硕果盈枝。桃树、樱桃、玉露香梨挂满枝头,农家客栈迎来暑期第一批游客,塑胶步道上老人们悠闲散步。谁能想到,这个荣获“太原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美丽乡村,十年前还是阳曲县黄寨镇唯一的贫困村——村道坑洼...

云南持续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 阻止新型毒品侵蚀青少年

  6月25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依托咪酯电子烟贩卖案的审判结果。  2024年4月至5月,秦某华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买家,采用“埋包”“丢包”等方式,在昆明市城区贩卖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上头烟”烟弹40余次。主犯...

广东出台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

  近日,广东省委网信办等14部门联合制定《广东省依法维护企业网络权益若干措施》,围绕六个方面提出20项举措,重拳打击涉企网络侵权乱象,大力整治“自媒体”充当网络“黑嘴”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促进...

开始送电!“宁电入湘”工程完成168小时试运行

 6月29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具备400万千瓦送电能力,开始向湖南送电,将为湖南迎峰度夏提供清洁电力保障。在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期间,已外送湖南电量1.4亿千瓦时。预计到9月...

河南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书写“科技兴农”答卷 “基层是最好的老师”

研发智能采茶设备,用机器代替人工采茶……近日,在河南省青年学子基层就业典型巡回宣讲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宣讲中,河南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房燕飞分享了她与一座茶山的故事。  2022年春天,房燕飞跟随学院实践队深入位于大...

2023
05/09
16:57
浏览量: 186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