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以丰收之喜激发兴粮之力

以丰收之喜激发兴粮之力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9-25 12:05:46 | 点击:463

崔志远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诗经》中的这句诗,历经千年,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将丰收盛景展现在世人眼前。

2024年,中国夏粮产量达2996亿斤,比上年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发出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指出,今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金秋时节,稻菽飘香。从东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黄土高原到岭南大地,广袤的田野上,麦浪翻滚,稻谷饱满,硕果累累。这一切共同绘就了一幅诗意盎然的丰收画卷。丰收不仅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回报,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古语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立国之基、治国之要,关乎国运昌盛。丰收之喜,正是自信、奋斗和团结的展现。

从西周井田制到曹魏屯田制,再到北魏隋唐均田制,中国自古便重视农业发展的道路与模式。习近平“三农”思想继承了这一悠久传统,深刻揭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进路径,成为国家在农业发展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水源木本。

道路自信是基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探索契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理论自信则提供了科学的指引,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深邃见解和系统设计,为农业发展确立了方向。制度自信为农业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奠定了农业稳定发展的根基。文化自信让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为农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稼穑之艰难,乃知天地之广大”,农耕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农业不断突破与发展的动力。

丰收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奖赏,也是对未来奋斗的激励。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仍需久久为功。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农业发展关键在人。要大力推动人才兴粮之力,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农业院校建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农业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更多人投身农业农村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国以农为本,农以科技为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效能提升的核心动力。中国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科技兴粮,正是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增强粮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教育兴粮不可忽视。粮食安全教育的普及、粮食专业人才的培养、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是推动粮食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推进科教协同,将科技、教育、产业、人才紧密结合,形成推动粮食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动农业发展,还需传承好农耕文明,激发文化兴粮之力。“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也”,中华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等理念,正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建设农耕博物馆、开展农耕文化教育,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

丰收,不仅是农田间的累累硕果,也是岁月沉淀的深情,是世代劳作的印记。我们不只见证这一刻,更要将这份丰收之喜,化为乡村全面振兴路上的一步一脚印。以丰收之喜激发兴粮之力,让这喜悦如同一首悠扬的田园诗,长久萦绕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作者单位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我为“家乡”设计非遗文创IP

“接到为‘第二家乡’设计文旅文创形象的任务,既兴奋又紧张,想到作品未来可能出现在景区和文创店,便充满干劲!”安徽池州学院2022级美术学专业学生左宗鹏告诉记者。  经过前期调研和设计打磨,包括左宗鹏在内的20名师生为池州...

上海最大规模非成套“旧改”项目完成——告别“老破小” 居民原地喜搬新房

6月29日,第一批拿到新家钥匙的彭一小区居民。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自今年6月29日起,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2110户居民陆续拿到钥匙,走进经过原址拆除重建的新家。72岁的居民赵启明感慨万千:“我先后在这儿住了...

北京平谷用咖啡“萃取”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北京市平谷区博物馆飘着咖啡香的会场里,一场关于“教育如何助力农业中关村”的讨论激发了在场人员的灵感。这不是普通的下午茶聚会,而是平谷区创新推出的“人才咖啡日”首场活动——政府部门负责...

江西理工大学学子对话老党员 寻觅信仰路

 7月1日清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贺堂村82岁老党员谢世超在门前等候着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红土青苗社会实践服务队。正逢党的生日,他要给青年学子们讲讲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红色记忆。  入伍从军:雪地从军路上的...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小悟样本” 红色热土焕发新生机

  在湖北省孝昌县西北部的大别山南麓,大悟山与小悟山层峦叠嶂间,红色热土正焕发新生机。  这里曾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新四军第五师鏖战敌后的战略要地,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的烽火课堂培育了万千英才。如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小悟...

让搬迁后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 富民新村的新生“密码”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新居,生机勃勃的田园,还有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这片新开发的热土上,正书写着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贺信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指导果农开展套袋、施肥、浇水、打药……据媒体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赵牛村沃康梨园,农民技师张品秋在从事梨园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为农民授课。张品秋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通过职称评聘实现持证上岗,化身农民技师,如今他带领的服...

空心村”“薄弱村”的破局密码

 小暑将至,高温来袭,但位于福建永泰县同安镇的洋中村还是凉爽得很。  “我们邀约游客来体验‘纳凉休闲游’呀。”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李中华说,洋中村联合周边几个村共同打造一个让游客慢下来种田种菜、采摘养花、制作美食、品茶钓鱼的...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以防水强基 以创新聚势 以融合破局 举全镇之力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党委书记 王兵 南口镇位于石首市西北部,东隔长江与新厂镇相对,南与绣林办事处、高基庙镇接壤,西傍藕池河与高陵镇和公安县藕池镇相望,北连长江与藕池河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90.92平方千米,辖9个...

2024
09/25
12:05
浏览量: 46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把好协商议事“方向盘” 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度”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