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 网络版每日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一见·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开放”是生命线?

一见·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开放”是生命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时间:2025-10-27 22:58:16 | 点击:139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擘画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曾作出这一重要论断。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在即,地区各方思考如何在动荡国际形势下应变局、谋未来,中国理念的引领价值进一步彰显。

  看历史,开放是密码,是合作成功经验——

  风云激荡之际,回望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正是因为摆脱了冷战阴霾,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小经济体步入奔向现代化的快车道,‘亚太奇迹’才应运而生。”习近平主席一语中的。

  诞生于冷战结束前夕、顺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勃兴,亚太经合组织承载着地区各方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企盼,逐渐发展成为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因开放合作而生,更因开放合作而兴。

  一组数据,诉说着开放带来的亚太之变:1989年至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地区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由3.1万亿美元增至30万亿美元。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在全球占比超六成,贸易占比近一半,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七成。

  由“造福亚太人民的初心”去丈量,开放的意义进一步彰显。30多年来,亚太地区人均收入翻了两番多,10亿人口成功脱贫。

  再拉长时间的视野,亚太地区曾饱受冲突战乱之苦,成为大国争斗的竞技场、国际矛盾的聚集地。鉴往事,知来者。“阵营对抗解决不了问题,偏见只会带来灾难”,这是历史的昭示;“关起门来搞建设不会成功,开放发展才是正途”,这是来路的启迪。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会场韩国庆州和白国际会议中心。肖翊摄

  看当下,开放是共识,是应对挑战之策——

  亚太各成员即将齐聚韩国庆州,正值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地区发展承压明显。

  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这是中国理念,亦是亚太主流共识。

  今年以来,地区各方领导人在同习近平主席会面时,不约而同谈到“开放”:“新西兰愿同中方积极沟通协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新加坡愿同中方密切在区域和多边平台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澳方愿与中方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坚持开放,才能御逆风、应变局。

  近日,来自秘鲁钱凯港的第八届进博会展品顺利抵达上海,陶制品、羊驼毛制品等南美特色产品跨越太平洋,开拓中国大市场。一条航线,联通的不仅是产地与市场,更是理念与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总值为5.57万亿元,增长幅度达到9.6%。事实清楚表明,相互助力、同舟共济,才能在风高浪急时把稳航向、破浪前行。

  如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在即,地区开放合作即将树立起又一座里程碑。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与东盟顶着逆风升级开放合作,不仅增添各自应对发展风险的能力,也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会场外的旗帜。肖翊 摄

  看未来,开放是趋势,是地区未来所系——

  习近平主席从历史的长周期看发展走向:“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

  为何对开放的信心不动摇,信念更坚定?

  助推开放的内生动能不断涌现。创新是打破增长瓶颈的钥匙,绿色是时代的发展底色。当前,中国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正携手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合作伙伴,打造一个个新的产业中心,不仅助力各方绿色转型,也塑造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生态。

  护航开放的治理共识更加明确。多边贸易体制是各方发展须臾都离不开的国际公共产品。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大块头,亚太理应展现大担当,带头维护全球经贸规则。“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道出“连接、创新、繁荣”的共同诉求,传递共护开放的广泛共识。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回看走过的路,“亚太的成功源于我们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源于我们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源于我们始终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互利共赢和相互成就”。

  眺望前行的路,“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策划:杜尚泽、马小宁

  撰文:胡泽曦、李建广

  海报:陈晓劲

  编辑:王旭琛

  校检:李金昱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为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持续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署理主席陈家兴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的独特价值在于机制的灵活性与...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 双方自贸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8日,中国和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议定书签署后,双方将分别履行各自核准程序,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3.0版升级议定书共涵盖...

一见·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开放”是生命线?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擘画亚太合作,习近平主席曾作出这一重要论断。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在即,地区各方思考如何在动荡国际形势下应变局、谋未来,中国理念的引领价值进一步彰显。  看历史,开放...

记者手记:抓住时间窗口 赢得战略主动

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时间,在量变中累积质变。此次全会上,习近平...

学习快评丨锚定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

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机械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记者24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彰显韧性,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2.5...

透过“洋女婿”“中国通”视角看外国人“方便来、留得住、融得好”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即将收官,这五年,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王见到了加拿大“洋女婿”杰米,网上大家更喜欢叫他“大胖媳妇儿”。杰米2023年开始在北京定居,短短两年多,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各种免签政策带来的变化...

工业经济向“新”而行 多视角感知未来产业“练兵场”澎湃活力

央视网消息:最新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40%。“十四五”以来,新质生产力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利、出行更智能,...

航空安全事故频发 美参议院一委员会通过空域管控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21日通过一项两党合作的航空安全法案,要求所有飞机在管控空域必须启用追踪飞行器的ADS-B系统。今年1月,美国一架客机与陆军直升机相撞后坠河,造成67人死亡,事发时直升机未启用该系...

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清晨,闹钟在手表上响起,联动客厅窗帘缓缓拉开;驾车上班,手机上未听完的播客,无缝流转至汽车中控屏继续播放;办公时,平板上的文档,通过简单拖拽,便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继续编辑……上班族杨女士告诉记者,“鸿蒙生态的设备协同操作起...

2025
10/27
22:58
浏览量: 13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