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河南兰考:泡桐深处 琴声悠扬

河南兰考:泡桐深处 琴声悠扬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 时间:2024-07-02 16:34:43 | 点击:3404

 仲夏时节,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泡桐成林,绿意浓浓。古琴曲《卧龙吟》悠悠传来,连绵委婉,似溪流山间,澄明清澈。

制作间里,村民徐亚冲正全神贯注地调试他新斫的一把古琴。凝神,屏息,调弦,听音。然后,再调弦,听音……如此反复十多次,一根琴弦才能固定下来。

徐亚冲,村子里最年轻的斫琴师,技艺精湛,远近闻名。


徐亚冲在调装琴弦。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当年为防治风沙灾害,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了大量泡桐树。泡桐板材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好,是制作民族乐器的绝佳材料。利用泡桐作为音板发展起来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村制作古琴有40年历史了。过去,木匠出身的村民不懂音律,从音色上辨别不出来古琴品质的好坏,自然也就卖不出好价钱。”2010年,年仅17岁的徐亚冲南下扬州,系统学习传统斫琴工艺、音律知识和弹奏技巧。凭着一股子韧劲,3年后,他返乡创业。

手工制琴每年只能做十多张,流水线制琴每月就能做上百张,但是徐亚冲不为所动,一直坚守不辍。“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总要有人来传承,不能让它消失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徐场村不大,百十户人家,却有90多户村民从事民族乐器制作,是全国知名的民族乐器专业村,仅乐器销售,年产值就超过了1亿元。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兰考县委宣传部供图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兰考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堌阳镇,不仅有徐场村这样的民族乐器专业村,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亦坐落于此。园区规划面积321公顷,总投资20余亿元。目前已经入驻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50多家,不仅涵盖了乐器制造和音板、箱包、琴码、琴架、琴凳等配套加工,还涉及民乐教育培训、宣传演艺、产品展示、电商销售等领域,并配备物流中心,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促进了民族乐器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该产业园某乐器制造企业负责人徐顺海告诉记者:“不敢想象,十年间,我们从一个小小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年产值七八百万的企业。今年5月份,我们到广州参加乐器展,参展费花了十几万,县里财政补贴了一半。”

外出参展有及时到位的财政补贴,资金短缺有灵活多样的普惠贷款,就连泡桐种植也有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新品……兰考县从内部充分挖潜,从外部积极寻求合作,民族乐器产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上海、苏州等地的知名乐器制造企业,纷纷把生产基地设在了兰考。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纷至沓来,在民族乐器制作、演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兰考县开展研究与合作。

一个集乐器研发、生产制造、展览贸易、研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乐器产业“航母”正扬帆出海。

2022年10月,经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的评审验收,兰考县获得“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称号。

兰考民族乐器协会会长赵尚功介绍,目前兰考县共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主要生产古筝、古琴、琵琶、阮等20多个品种60多个系列的民族乐器,以及音板、琴桌琴凳等配套产品,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70万台把,年产值30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更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的工人在制作古筝。人民网记者王玉兴摄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园区的工人在制作古筝。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随着民族乐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兰考县大力推进泡桐种植规模化、集约化。近年来,通过实施泡桐苗圃种植、廊道绿化、国储林建设,全县发展泡桐种植5万余亩600万棵,泡桐树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绿色银行”。

“欢迎大家来我们徐场村参观指导……”讲解员带着游客走进了一家乐器制作家庭工厂。

这几年,徐场村以家庭乐器作坊为基础,打造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美丽庭院,让游客沉浸式参与到民族乐器的制作过程中。同时,村里还建造了“宫、商、角、徵、羽”五个游园和音乐廊道,让大家欣赏到不同乐器的现场演奏,这种极具特色的乡村游广受欢迎。

夜幕渐浓,忙碌了一天的徐亚冲准时开始了他的网上直播。轻抚琴弦,《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曲调起伏迂回,深沉激昂。

(责编:辛静、徐驰)


【作者:王玉兴 程明辉】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坚持自我革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启示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

划重点! 一图读懂“十四五”成就硬核知识点

“十四五” 规划高质量收官,哪些成就是应知应会硬核知识点?本图梳理权威信息和数据,盘点五年来的发展亮点,带你看懂成就背后的发展密码。 编辑:甄涛 责任编辑:刘亮

学习卡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习近平总书...

台风“风神”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消息,台风“风神”已于20日14时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8.4度、东经115.9度,即在三沙市永兴岛东偏北方向约415公里的南海东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2024
07/02
16:34
王玉兴 程明辉
浏览量: 34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