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王建斌:来西藏看一看,“强制同化”的谣言不攻自破

王建斌:来西藏看一看,“强制同化”的谣言不攻自破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0-11 08:27:52 | 点击:7343

在诬称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的套路被大量事实戳穿后,美西方近期又开始抹黑中国在西藏自治区搞所谓“强制同化”。9月下旬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炮制“中国将100万名西藏儿童送入寄宿学校进行‘强制同化’”的谣言,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所谓“西藏强迫同化问题”的公告。一些西方媒体和反华人士则跟风炒作。

西方炮制所谓“强制同化”,是想描绘“被强行转移到寄宿学校的西藏儿童需要接受普通话教学,且不再学习西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被强制融入汉族文化”的景象,宣称这种“强制性政策”旨在消除西藏年轻一代中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然而,笔者不久前陪同参加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近百名驻华使节及国际人士,前往西藏林芝和拉萨分别参观了林芝市第二小学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在参访中,我们亲身的感受与西方的指责大相径庭,所谓“强制同化”实际上是西方抹黑中国的又一谣言工具。

第一,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接受的是系统性的藏文学习。林芝市第二小学就是一所特色民族学校,在这里,设有专门的藏语文教研室,藏族老师们为孩子们讲授藏语文并指导孩子们练习藏文书法。当参访团成员、北京京西学校联合创办人柯马凯(Michael Crook)询问孩子们藏、英、汉三语学习中,哪种语言更难的时候,孩子们轻松地回答“哪种语言都不难”。学校还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课程。

第二,孩子们在学校里并非与自身家庭和社会隔绝。比如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400多名学生其中90%以上为藏族。寄宿学生平时住校,可以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包括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西藏传统节日及寒暑假回家。学生在校的食宿均免费。

此外,为实现育人目标,开拓孩子的眼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构建了多元化课程体系。该校借助首都北京教育资源,创建“京藏优质教育远程平台”;依托“京藏宏志班”,开发游学实践课;邀请各界精英进校园。“走出去、请进来”保证了孩子们全面发展,他们接收的信息并不是闭塞的。令国际人士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学校的网球场上,挂着网球明星费德勒的巨幅画像。

第三,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与外界积极互动,而且不少毕业生都走向北上广等大城市。在参访过程中,当晚上6点多到达学生食堂时,学生们正在就餐,笔者陪同的德国客人穿行于宽敞明亮的食堂,与同学们打招呼,上千名学生热情地起身回应客人的问候,场面非常热烈。

陪同我们的西藏姑娘旺珍分别在北京、上海的西藏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顺利考取了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硕博连读项目。经过努力,她在今年夏天刚刚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当前炮制所谓“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的谣言,首先是因为过去他们鼓噪的新疆“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抹黑中国的言论已经失去了新鲜度,在新疆当前安定团结的发展面前没有了蛊惑性,所以需要新的谣言工具。

其次,那些美西方反华势力需要用新的概念和所谓的“新内容”,去巩固他们长期影响的那部分人群的“对华负面认知”。在炮制所谓“新疆百万人遭强迫劳动”后,又抛出所谓“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实际是担心他们营造的“对华负面认知”无法持续。

最后,由于美西方社会有大量人群没来过中国,更未到过西藏、新疆等地,所以也为一些人制造相关谣言留下了空间和机会。如今西藏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从林芝机场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是到鲁朗林海、高山牧场;不论是在拉萨市区,还是在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湖,由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川藏铁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高质量的输配电电网随处可见,手机无线网络随处可用。笔者希望那些来自美欧国家的民众可以自己亲自到中国走一走,很多类似“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高霈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部分地区透露:育儿补贴申领系统8月26日到27日正式上线

 近日,部分地区已透露育儿补贴申领的开放时间。  例如,甘肃省陇西县卫健局在官网公布《育儿补贴政策解读》提及,育儿补贴是国家为支持家庭养育婴幼儿、缓解家庭养育压力而设立的一项补贴制度,我省于8月26日正式上线。  这篇解...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上海!

上海,这座被黄浦江与苏州河环抱的现代化都市,80多年前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最前线。  航拍上海 来源:朱一宁/心城市  淞沪会战的硝烟虽已散去八十余载,但那些镌刻在砖石与江涛中的历史印记,仍在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

涉嫌破坏“北溪”管道 一乌克兰籍男子被捕 德国检方披露作案细节

△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破坏,发生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  德国联邦检察院当地时间21日发布通告称,应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调查法官签发的欧洲逮捕令,意大利警方在意大利里米尼省逮...

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记者今天了解到,为提升氢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计量对氢能汽车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依托位于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

“遇见锦绣山河”第二期 椰风海韵醉人心·碧海蓝天映白沙

 编者按:   盛夏时节,暑气弥漫,向往远方的心,也随着窗外的蝉鸣愈发清晰。与其在固定景点间穿梭奔忙,不如换一种方式体会“在路上”的惬意与深度:搭乘一条有故事的铁路线,让车窗成为流动的画框,让旅程本身成为风景。...

和音:持之以恒“做对的事”

  原标题:持之以恒“做对的事”(和音)  近期,多家国际民调机构调查显示,全球公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持续攀升,中国形象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广泛认同。全球公众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认同,是中国通过持之以恒“做对的事”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用AI做网购商品毁损图申请“仅退款”涉嫌违法 专家详解

 近期  部分买家利用AI制作假图  申请“仅退款”  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  正常情况下,买家如果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商品,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但一些买家却...

泽连斯基抵达华盛顿 将与特朗普会晤

  △泽连斯基(资料图)  美国东部时间8月17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飞抵美国华盛顿。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美东时间8月18日下午先与泽连斯基会晤,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将出席,随后再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

高铁列车过长江,要用几分钟?

 近日  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的  一段乘坐高铁列车过长江的视频  收获了几十万点赞  大家留言表示  “一直以为长江是窄窄的一条  没想到这么壮观!”  “车窗外的江面宽阔得像海”  从“天堑”到“通途”  长江的时空跨...

新规施行,购买使用充电宝实用提示来了!

15日起新规施行,完善细化充电宝3C认证实施要求。注意:未被召回的充电宝能够使用,但乘坐公共交通时要遵守相应规定。如何认准3C标志?日常使用充电宝,有哪些安全建议?详戳↓↓

2023
10/11
08:27
浏览量: 734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24集红色主旋律网剧《生死相脉》隆重开机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