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王建斌:来西藏看一看,“强制同化”的谣言不攻自破

王建斌:来西藏看一看,“强制同化”的谣言不攻自破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0-11 08:27:52 | 点击:7457

在诬称新疆存在“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的套路被大量事实戳穿后,美西方近期又开始抹黑中国在西藏自治区搞所谓“强制同化”。9月下旬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炮制“中国将100万名西藏儿童送入寄宿学校进行‘强制同化’”的谣言,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所谓“西藏强迫同化问题”的公告。一些西方媒体和反华人士则跟风炒作。

西方炮制所谓“强制同化”,是想描绘“被强行转移到寄宿学校的西藏儿童需要接受普通话教学,且不再学习西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被强制融入汉族文化”的景象,宣称这种“强制性政策”旨在消除西藏年轻一代中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然而,笔者不久前陪同参加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近百名驻华使节及国际人士,前往西藏林芝和拉萨分别参观了林芝市第二小学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在参访中,我们亲身的感受与西方的指责大相径庭,所谓“强制同化”实际上是西方抹黑中国的又一谣言工具。

第一,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接受的是系统性的藏文学习。林芝市第二小学就是一所特色民族学校,在这里,设有专门的藏语文教研室,藏族老师们为孩子们讲授藏语文并指导孩子们练习藏文书法。当参访团成员、北京京西学校联合创办人柯马凯(Michael Crook)询问孩子们藏、英、汉三语学习中,哪种语言更难的时候,孩子们轻松地回答“哪种语言都不难”。学校还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课程。

第二,孩子们在学校里并非与自身家庭和社会隔绝。比如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400多名学生其中90%以上为藏族。寄宿学生平时住校,可以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包括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西藏传统节日及寒暑假回家。学生在校的食宿均免费。

此外,为实现育人目标,开拓孩子的眼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构建了多元化课程体系。该校借助首都北京教育资源,创建“京藏优质教育远程平台”;依托“京藏宏志班”,开发游学实践课;邀请各界精英进校园。“走出去、请进来”保证了孩子们全面发展,他们接收的信息并不是闭塞的。令国际人士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学校的网球场上,挂着网球明星费德勒的巨幅画像。

第三,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与外界积极互动,而且不少毕业生都走向北上广等大城市。在参访过程中,当晚上6点多到达学生食堂时,学生们正在就餐,笔者陪同的德国客人穿行于宽敞明亮的食堂,与同学们打招呼,上千名学生热情地起身回应客人的问候,场面非常热烈。

陪同我们的西藏姑娘旺珍分别在北京、上海的西藏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顺利考取了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硕博连读项目。经过努力,她在今年夏天刚刚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当前炮制所谓“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的谣言,首先是因为过去他们鼓噪的新疆“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抹黑中国的言论已经失去了新鲜度,在新疆当前安定团结的发展面前没有了蛊惑性,所以需要新的谣言工具。

其次,那些美西方反华势力需要用新的概念和所谓的“新内容”,去巩固他们长期影响的那部分人群的“对华负面认知”。在炮制所谓“新疆百万人遭强迫劳动”后,又抛出所谓“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实际是担心他们营造的“对华负面认知”无法持续。

最后,由于美西方社会有大量人群没来过中国,更未到过西藏、新疆等地,所以也为一些人制造相关谣言留下了空间和机会。如今西藏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从林芝机场到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是到鲁朗林海、高山牧场;不论是在拉萨市区,还是在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湖,由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川藏铁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高质量的输配电电网随处可见,手机无线网络随处可用。笔者希望那些来自美欧国家的民众可以自己亲自到中国走一走,很多类似“百万西藏儿童遭强制同化”的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高霈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2023
10/11
08:27
浏览量: 745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