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记红色文化传承人 ——高贵福

记红色文化传承人 ——高贵福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3-09-26 20:58:09 | 点击:34014

每日新闻网报道:(撰文:高安    摄影:李新新)  近日来自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老同志曾文、刘纪春、孙振发、马全发、侯桂珍与新华社退休职工李新新等老同志受邀来到阜阳高贵福的红色收藏馆学习、参观并指导工作。对高贵福一位下岗工人几十年收藏和弘扬毛泽东思想给予高度的评价。

高贵福今年63岁,十多岁就开始接受红色基因的熏陶,一直到今天成为一个红色的收藏家。

这种111111111111111.png

记红色文化传承人一 高贵福(左一)与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介绍收藏工作的经历                  

一、苦难的童年

高贵福出生在阜阳三角洲,兄弟姐妹共七个,加上父母共九口人,他排行老二算是家中的主要的劳动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只能跟随父亲靠苦力养家糊口,父亲经常给他讲述八路军过河摆渡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种子。闲暇之余,看战争题材的小人书是他最大的快乐,于是就把这些小人书利用手中的零花钱换取,偷偷地珍藏在家中的床底下,作为宝贝百看不厌,也成了他童年最大的乐趣。

这种222222222222222.png

杨桥居委会第一书记陈瑞(右一)孙振发(右二)马全发等来宾在观看收藏品

七八年代十多岁的高贵福就奔波在拉板车、装卸货的苦力劳动的路上。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不仅解决了温饱,更重要的是使他获得很多有关毛主席的珍贵物品和资料,从而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这种33333333333.png

毛泽东身边的警卫战士刘纪春(右一)、曾文(右二)、孙振发(右三)、马全发(左一)、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侯桂珍左二)来到收藏馆参观                          

二、不忘初心  创业前行

20出头的他内招成了一名装卸工,在火车站、码头成了他工作的场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拉板车、掏过粪、打烧饼,砸过石子,卸一个火车皮只是10元钱,需要一夜的工作。当他攒够2600元钱,通过学习获得了驾驶证,有了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走南闯北、都市乡村、田间地头,都有他收藏的足迹。家人的不理解,艰苦的生活全都压在心底,这样能够坚持三十年实属不易,令人敬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吃糠咽菜都可以,就是不忘初心。成为毛主席的敬仰者、追随者、收藏家。据了解高贵福收藏了几万件藏品。

这种4444444444444444.png

安徽省财政厅驻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杨桥居委会第一书记陈瑞(右一)与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收藏馆参观  

三、牢记使命  潜心学习   

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高贵福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斜斜,识字、写字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知道毛主席的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学习,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听到说到抄写再到独立去写,寒来暑往,每天坚持从不懈怠,不知用坏了多少笔头。对于一个从58岁开始识字、学习,简直是奇迹,他现在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讲到武昌起义;从红军四渡赤水到延安会师;从毛楚雄讲到杨开慧;从刘胡兰讲到黄继光,条清缕晰,俨然成了一名历史老师,他说我是用余生讲好红色故事,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种5555555555555555.png

毛主席的警卫战士曾文(左一)和孙振发(右一)在展览管参观

习近平在2021年6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就红色文化有如下论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打造精品展成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这种666666666666.png

收藏家高贵福与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老同志等同志在展览馆合影

高贵福是一个普通下岗工人,也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能够坚定不移用他毕生精力和心血,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令人称赞。他觉得是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他更大的梦想是让红色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这种7777777777777.png

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老同志与收藏家高贵福等工作人员合影

 

撰文:高安    摄影:李新新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2023年9月23日

 

【作者:撰文:高安    摄影:李新新】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菲律宾宿务省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

  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0月13日,菲律宾宿务省9月30日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另有559人受伤,受灾人数超过74万。  报告显示,超9.4万座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也有775处受损。...

2023
09/26
20:58
撰文:高安    摄影:李新新
浏览量: 3401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