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人物·访谈 > 专访“中国最后女酋长”之女:“我们和驯鹿都是她的孩子”

专访“中国最后女酋长”之女:“我们和驯鹿都是她的孩子”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22 11:33:58 | 点击:5503

中新社记者 张玮

“妈妈,今年部落里又迎接了不少驯鹿新生命,这些小家伙正在茁壮成长。”

“妈妈,我们好想您。”

……

入秋后的大兴安岭林区清凉了不少,得克沙随着鹿群走在林子里,伴着铜铃声,驯鹿在认真地找苔藓,而她在向天上的母亲“汇报”使鹿部落的情况。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也是“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得克沙的母亲玛力亚·索正是这支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玛力亚·索出生于1921年,毕生与她的数百名族人生活在位于环北极地区泰加林带最南端的山林中。直到2022年8月20日,玛力亚·索在她最爱的驯鹿身边去世,享年101岁。

“母亲陪伴驯鹿最久,我陪伴母亲最久。”近日,得克沙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人”与“鹿”的故事。

  “中国最后的女酋长”玛力亚·索生前在山上饲养驯鹿。(资料图)

从得克沙有记忆起,驯鹿就是她的玩伴,“其实,它们更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相处、生活,那是一生的情感。”

玛力亚·索曾给得克沙讲过她与驯鹿的故事,“从能牵驯鹿开始,妈妈就跟着她的父母出去打猎,帮着喂鹿。”

“妈妈常说,有了驯鹿,鄂温克人才能过得踏实。”每每忆起母亲对驯鹿的感情,得克沙总会热泪盈眶。

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搬迁至根河市西郊,这个曾经在大山上与驯鹿为伴、靠狩猎为生的人口较少民族,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大踏步迈入现代社会。

“我第一次下山是为了上学,城市里的生活虽然有些陌生,却也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得克沙讲述道,“从上学、上班到成家立业,那时的我没想过会再上山。”

可是,一辈子生活在山林里与驯鹿为伴的玛力亚·索,仍心心念念自己的驯鹿,“于是,我决定陪着母亲再上山。”

回到山上的得克沙再次接触阔别已久的驯鹿,她才真正地走进了母亲的世界。

  4月25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深处,待产的驯鹿在山林间吃豆饼。 王郑胤 摄

“我学会了用妈妈的眼光去看森林、看驯鹿,那是最幸福的事。”得克沙的眼里闪着光。

就这样,得克沙陪着母亲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多年,“偶尔下山避寒,妈妈也得碎碎念着她的驯鹿。”

得克沙回忆,从2008年以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山上猎民点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各家也有了拖拉机、房车和帐篷……”

目前,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建立了14个猎民点,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增长至近350人,驯鹿种群从原来的400余头增长到了1400余头。

玛力亚·索虽然离开了她爱的驯鹿和森林,但她内心的热爱却留给了女儿得克沙。

“鄂温克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年,我们的各项民族文化都在传承,语言也不能断档。”得克沙在社交账号上建了民族语言群,教大家学习鄂温克语。

“而且,回到山上养驯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还成立了驯鹿研究协会,与环北极国家的专家学者交流互通,共同开展驯鹿种群壮大的学术研究,发展泛北极圈文化。多好的事儿啊!”得克沙说,这是母亲生前最想看到的模样,她希望中国的使鹿文化被世界关注。

4月27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深处的猎民点上,刚出生4天的小驯鹿学会了站立。 王郑胤 摄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得克沙依然坚持在山上,陪着母亲留给她的100多头驯鹿。她始终记得母亲说的话:“我们祖祖辈辈守着山林,跟大自然亲近,驯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非常爱它们。”(完)

【责任编辑:仝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744万亿次、80亿人、100亿元 “数”说澎湃算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新动力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以来,中国开启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大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连通东西南北。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不仅为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浇筑新的基座,也创造了增长的新机遇。  12颗计算卫星进发太空,500公里高的太...

打通能源“动脉” “电”点亮美好生活 我国“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央视网消息:能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

实现毫秒级“动态定格” 中国科大破解神经传信“微观密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毕国强教授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出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解决了神经科学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关键争议。《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杭州警方:男子造谣“新娘向摄影师发送涉黄信息”被行政拘留

央视网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10月16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杭州新娘与摄影师的瓜”的信息在网上传播,迅速开展核查。经调查,10月9日,网民曾某某(男,38岁)为博眼球,编造“新娘...

北京市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北京市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请注意防范。 编辑:邢斯馨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15日电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新华社发  【文化印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国家疾控局组织修订,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对教室采光和照明提...

西藏建设800多个高原和美乡村 “生活幸福,日子甜!”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杭嘉新村,一栋栋两层小楼让人眼前一亮。“欢迎来到我的新家!”村民念扎的家里窗明几净,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以前在牧区住帐篷,取暖靠烧煤,下雨会漏水。”念扎说,“搬进新家后,供电供暖都有保障,还通...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央视网消息:据山东高法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0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屈海燕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屈海燕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八十...

2023
08/22
11:33
浏览量: 550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专访“当代郑和”刘建军的精彩人生故事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让黑土地变成金土地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雪落倾歌·王圣松 | 河上有风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留住精气神 弘扬正能量 — 写在刘宏新书出版之际

《路》-文集前奏曲

《路》-文集前奏曲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